视频标签:专制时代晚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江苏省 - 徐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有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基本知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归纳,锻炼学生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搜集整理课外相关资料(除历史记载外,还应当重视小说、戏曲、诗词中的有关资料),通过鲜活生动的历史文化信息,总结对于历史规律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资料,并以墙报等形式展示学生查阅的成果,既肯定学生的课前劳动,又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史发展的大体脉络,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选取课外相关资料(除历史记载外,还应当重视文学史和艺术史的有关资料),多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历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锻炼用现代政治理念对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又应当看到当时的具体条件,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客观评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总结,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
2学情分析
1、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对初中历史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2、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以“标题解读”导入后,播放视频图片:感受明清文化,邀请班级导游介绍
从这些视频图片中,你感受到什么?
答:……
通过视频图片同学们更真切的感受到明清时期皇权的尊威,专制的加强,从中列举专制加强的具体史实。
各个小组积极讨论,以小组代表起来回答~~~~~~
答:~~~~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 ③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设计意图】以“标题解读”“课标要求”导入本课。让同学们回忆前两节课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历程,再来归纳明清晚期这一专制制度又是如何加强的,然后以导游带领大家感受明清文化,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并真切体会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体会专制制度的实质。
活动2【活动】第一环节:废除丞相制----内阁制形成之背景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小故事。
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材料三(上海高考):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无论如何削弱丞相的权力,只要丞相这个职位存在,对君权始终是种威胁。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
如果你是朱元璋,根据材料一、二请你简要向大臣说明“我朝罢相”的原因?
答: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根本原因)
胡惟庸擅权专恣 ---(直接原因)
假设朱元璋每天工作12个小时,那他每小时平均要批阅17.25件文书,相当于3分28.7秒就要处理一件文书。他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这些国家事务如何处理吗?肯定没有。皇帝忙不过来怎么办?
答:找帮手,帮助皇帝处理。
找哪些人做帮手呢?
答:找一些对皇权构不成威胁,又能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文人;找太监帮忙;组织一个不参与决策,不执掌行政权的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给皇帝配几个秘书;……
同学们的办法还真多,有些还就是朱元璋采用的。朱元璋起初任用一些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这就是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一些政务,这些人实际上是皇帝的侍从顾问,他们很少能参决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到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地处宫内,阁臣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
活动3【活动】第二环节:内阁应运而生
同学们,内阁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丞相也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一级行政者,那么他们怎么区别呢?
同学们开始积极讨论~~~~~~
下面我们来看几段材料
材料一:1572年,明穆宗去世,其子明神宗继位。神宗年方10岁,由张居正出任首辅。他依仗皇太后的宠幸,侵夺六部职权,六部皆俯首听命。针对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的状况,他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丈量土地、改革税制。张居正辅政十年,国家财政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他的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引起明神宗不满。他死后被抄家,削夺官爵。
材料二: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请回答:(1)据材料一,有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内阁首辅就是丞相。你认为对吗?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内阁的地位和性质?它能限制皇权吗?
(3)、相反,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制约内阁?这一措施有何影响?
同学们,材料中的那些语言说明内阁首辅不等同于宰相?
答: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那么内阁的地位和性质是什么?能制约皇权那?
答:
可是同学们都知道后来内阁权利膨胀,那么皇帝又是怎么加强皇权的?
答:司礼监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教学的又一重点,教师提供材料分层教学,问题递进,让学生通过原始材料进行主动探究,逐一分析材料自觉得出内阁的地位和性质。最后教师归纳整理,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
活动4【活动】第三环节:解密军机处
播放图片资料:雍正与军机处
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字里行间极为迫切的表露了雍正帝对集权的渴望。
雍正八年,他终于等到了机会:雍正帝借口与蒙古噶尔丹交战,整理军报的内阁远离内廷,泄密的机会较多。由此,他成立了军机处。
乾清门广场西北的一排房子就是军机处值房,我们发现,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两米的空隙,据说这里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这条路穿过宫墙,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现在,我们已经找不到这条路,但是御膳房院子里的宫墙上,依然留有疑似通道的痕迹。
无论是哪一条路,从军机处到养心殿只有50米的距离,使皇帝能随时召见军机大臣,了解国家大事。皇帝阅览官员呈报的奏折,军机大臣聆听皇帝口述上谕,回到军机处凭记忆拟定上谕,然后再赴养心殿交皇帝定夺。这中间只需一个时辰。上谕经皇帝首肯之后,就成为正式的诏书由军机处下发。
军机处根据公文紧急程度,规定传递速度,标“马上飞递”的:日行三百里;更紧急的:写四百、五百、六百里。驿站换马不换人,一路飞递,送到地方官员手中。这样,皇帝通过军机处直接向各级官员下达命令。同样是行政中枢,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过程,也是权力向皇帝集中的过程。
成立军机处后,雍正终于实现了皇帝“惟以一人治天下”的理想。
投影: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军机处设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二,回答军机处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军机处职责、实质?
答:1、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密。
2、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简);办事效率高(速);保密性强(密)。
3、职责: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实质: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活动5【活动】第四环节: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同学们,从前三个探究题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程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弊端已经明显出现,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消极大于积极的了,那么我们怎样去归纳呢?
答:~~~~
(1)积极作用: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2)消极作用:
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中,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内容是本专题的最后一课,从内容上来讲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的过程体现,归纳整个专题线索可以给学生整体感,便于学生对历史现象间的逻辑关系和发展线索的把握,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封建社会晚期的政治形态———落日的余晖。
活动6【讲授】 课堂小结
由于本单元学习内容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说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演进及强化的后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这课的内容与前两课的内容加以整合。
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实际,结合会考的考试内容来看,专制时代后期的内阁制和军机处是本课的种地啊内容,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难点,也是重点, “清朝的边疆政策”视情况可以少讲或不讲。最后应总结本专题的专题线索。
活动7【讲授】板书设计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内阁制设置的背景----废除丞相制度
二、内阁制的设置 比较内阁与丞相的区别
三、军机处的设立 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四、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活动8【练习】 作业布置
完成导学案后的习题、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的习题。
活动9【作业】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生成之处和存在问题
在各个步骤的时间的安排方面,掌握不是太好,造成“前松后紧”。在提问的语言、提问方法和引导的语言上,表达的语言上,还需提高。
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本堂课,尤其是后半堂课,我觉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稍微欠少了一些,可能后面需要老师解释的知识点或者概念比较多,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而可行的措施及办法
我想以后应该精练,平时多准备,也跟我的临场应变能力有些关系。我会认真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像他们多学习,认真听他们的课,多总结经验,我会再接再励。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