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 学 设 计
课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型
常规课和探究课结合
课时
1课时
设计理念 基本理念: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 指导思想:历史课讲历史、 站在今天看历史。
教材分析
立足课标分析的基础上,以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主线,以怎么加强,为什么加强,怎么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为具体内容展开。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联系13世纪—17世纪中英政治制度变革的不同走向,结合中国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必然性。
(2)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双刃效应,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站在今天看历史的理念。
学情分析
组成:高一学生。
现状: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知全面和认知高度上还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对策:1、注意与初中课程衔接, 2、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
3、坚持基础性、知识性和时代性。
教法学法
两大教法:一是情景创设法;问题探究法。 两大学法:自主理解 ;感知-理解-运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过程 教学难点:
一、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二、中英对比,17世纪中国与集体决策失之交臂的背后。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课堂总结 时政链接
教 学 流 程
个 案
导入环节:这两幅图片分别是修建于1703年,1837年正式确定为王宫的英国白金汉宫,和建成于1420年,1645年正式定名的中国故宫太和殿,两幅图片虽然都体现出了英国王室和中国皇家的威严,但从这两个建筑的规模和风格更能够明显看出中国皇权之至高无上与不可僭越。若我们将时间锁定在17世纪-18世纪,不难得出中国皇权专制已登峰造极的结论。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为何会出现这一结果?让学生带着新鲜感与好奇感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梳理明清君主专制是怎么加强的”这一主线,体现历史课讲历史这一理念。由此解决本课的重点和第一个难点。之后探究为什么会加强?解决本节课第二个难点。最后分析怎么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极端化?
在梳理君主专制加强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究这样几个问题: 探究一:宰相制度在明朝必须废除吗?
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历史发展没有纯粹的必然,也没有纯粹的偶然。 探究二:内阁制等同于宰相制度吗?内阁首辅是宰相吗?
这个环节通过大屏幕展示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的这段话,引导同学们认识“大臣”与“权臣”的区别。
再通过屏幕展示内阁制这三个特点:1、比附性,2、变动性,3、派生性。使学生了解内阁始终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的真正含义。由此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
探究三:英国在13世纪时出现了为王权服务的议会,致使英国走向了等级君主制;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国的等级君主制趋向完善。而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却两次与贵族集体决策的政治模式失之交臂,一次是元朝时相权可以左右皇位继承的短期即逝;另一次是17世纪中叶,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的等级君主制的初露端倪,但却也转瞬即逝。为什么中国会沿着君主专制之路走向极端?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中英各自的历史进程、社会环境等因素来认识,讨论中不束缚学生思维,不固定答案,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查阅资料,拓展相关信息,写成小论文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由此突破本节课第二个难点。
探究四:你怎么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产生的影响?此题是
完全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时政链接 当前党和国家积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念完全相反,你怎么看当今与历史的相悖性?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