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本站QQ客服在线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视频标签:祖国统一大业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一个台湾老兵的“回家之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一国两制”构想。 
②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③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④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采取“引导—发现—探究—总结”式进行教学。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史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史料、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科学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民众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   
 (2)认识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应当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状况适时变动。 
 (3)“一国两制”"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4)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认识,培养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5)认识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提出背景和意义。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79年前后两岸的关系的变化受当时国际国内背景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材料,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并且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涉及部分知识点,可作为初高中的衔接教学。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可结合时政材料等进一步挖掘,尤其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熏陶。 
四、学情分析 
初中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荷兰、日本等国侵略台湾,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 五、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分析探究、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等 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乡愁四韵》) 
师:今天我们上课的主题是“回家”。家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温暖的存在,心灵的归宿,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回家。然而有一个人,他却无法回家,为了回家,他甚至用尽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这个人是谁呢?(展示图片)他就是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之一的高秉涵
 
                    
             
                    
                            2 
 
老先生。高秉涵老人的一生,凝聚着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高老,听一听他那“回家”的故事。 一、 少小离家,一世乡愁(1949)(边出示图片,一边讲述高秉涵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   
 
师:1949年年仅13岁的高秉涵因为战乱,拜别母亲,跟随国民党组织的“流亡学校”,一路逃难来到厦门,九死一生,最后跟随大批国民党军人登上了开往台湾的最后一艘船,就这样来到了台湾。孑然一身的高秉涵成为了流浪在台北街头的一名孤儿,为了活下去,他在垃圾桶里找吃的,跟猫狗争抢一点点的食物,也在火车站当过小贩吆喝过。历经波折之后,参军入伍,边服役边学习,终于考上台湾“国防大学”,成为一名法律系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凭着个人坚韧的意志,高秉涵在极度艰苦的环境
中生存了下来,然而没有一天他不在想家,经常深夜痛哭,泪湿衣裳。他把对家、对母亲的思念写在纸上,可是刚刚写好,又立刻撕掉!” 
(教师针对刚才的讲述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  
探究问题一: 
① 年高秉涵被迫与家分离,成为一名流浪在台湾的孤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国民党内战失败,退守台湾。 
② 中国历史上,台湾与祖国有过几次分离?这一次分离与前两次的性质有何不同? 生:三次分离。第一次:1624年被 荷兰侵占, 1662年由 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 抗战胜利成功光复 ;第三次1949年由于内战导致了台湾的分离,直到现在还悬而未决。前两次是由于殖民入侵造成的,属于主权问题,而最后一次是两党之间的内战造成的,属于内政问题。 
③ 合材料和图片信息思考:思乡心切的高秉涵为什么不敢写信、寄信? 
 
材料3: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 
问题:20世纪50-70年代,两岸都想以什么方式解决统一问题?两岸关系如何? 生:两岸都想要武力解决统一问题,两岸处于敌对关系。 
(过渡)师:是啊,在这样紧张的敌对环境下,高秉涵只能把对家乡的思念深深的抑制在心底。到了1979年,他有幸参加在西班牙组织的一场国际法学大会,利用这样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高秉涵写了一封家书,托他的同学,经由美国、香港再转内地,辗转三地,终于寄到了亲人的手上,然而就在前一天,他的母亲刚刚去世。(展示标题、图片及文字资料) 二、 情系家书,艰难辗转(1979) 
“娘,这么几十年,我还有这个毅力,还要活着,就是为了最后能够活着见你一面,娘,你要等着我回来” 
                                         ----家书节选 
师:1979年前,两岸处于隔绝状态,根本没有任何的联系。为什么1979年后,大陆的亲人能收到高秉涵的信件呢?请大家结合材料思考:(出示材料及问题) 
材料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材料2: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代表到北京或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摘自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探究二:根据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发生什么变化? 生:从原来的武力解放转变为和平统一。 
师:从材料2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党和政府想要“和平统一”台湾的想法早在54年一届人大时就有了,尽管大陆当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不稳定。可见党和政府是想尽可能的争取和平,减少损失的。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使大陆转变态度呢?(出示图片) 
 生:从国内看,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和平的建设环境;从国际上来看,79年元旦中美建交,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能。 
材料3: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师:根据材料3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
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生:“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由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学过,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请学生根据书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概括归纳“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内涵和伟大意义) 
 
                    
             
                    
                            4 
 
生1:一国两制形成过程:(①1979《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②1981年叶剑英发表讲话,阐述具体说法,搭好基本框架;③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政策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具有法律效应,成为指导我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一项基本国策) 生2:“一国两制”的“一国”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且一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这是前提和核心;“两制”是指在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但是以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资本主义制度只是补充,所以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性质,而港澳台回归以后,则可以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台湾甚至可以保留军队。 
生3:“一国两制”是在尊重台湾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保持台湾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是祖国昌盛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等等 
(过渡)师:大陆提出 “一国两制”的方案,已经发出和平统一的信号,但是面对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台湾当局的反应如何? 生:台湾仍然坚持十分强硬的态度和立场。 师:79年4月,蒋经国提出与中共的关系要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之后又提出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可见两岸关系的解冻仍然遥遥无期。  
三、奔走呼吁,我要回家(1987) 
 
师:1981年,一名移民阿根廷的菏泽老乡,路过台湾,带回来一些山东特产和3公斤的泥土。在台的每位菏泽老兵都分到了一点家乡的泥土。高秉涵小心翼翼的把其中的一半,锁在了自己的密码箱中,永远的珍藏起来,而另一半被他分7次倒在茶水里喝了下去,这是他阔别家乡32年以后,第一次尝到了家乡的味道。伴随着泪水而下,老兵们的思乡情绪再也无法掩饰。 1987年,他们纷纷走上街去,打出“想家”“想念母亲”等口号,掀起一场“外乡人返乡”运动,获得了舆论的支持。之后台湾当局被迫做出了什么改变?此后两岸的关系有何进展?(这
部分内容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两岸关系发展备忘录) 生:79年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出现历史性的变化;90年成立两个民间组织,并被政府授予对话的权利,在此基础上,92年双方达成“92共识”,均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历史性突破;之后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与胡锦涛亲切见面握手,是两党领导人相隔一个甲子以后的第一次见面,两岸关系出现新变化。2008年三通实现。 
师:1991年,阔别故土已经42年的高秉涵终于回到了家乡,终于实现了“回家”的梦想! 
 
                    
             
                    
                            5 
 
 
师:情到深处,最是动人。高老最终能够回家是两岸关系不断融合交流发展的结果。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其中的推动因素有哪一些?(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展示幻灯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提到“港澳回归提供榜样”之后,导入到港澳回归的学习中。由于这部分知识仍是学生初中已学知识,所以仍然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归纳出示港澳问题的产生、港澳回归的史实和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这三部分知识点:) 
1:港澳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英国和葡萄牙对我国的殖民入侵造成的,也属于主权问题。 2:港澳回归的日子;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会永远铭记。 
3:港澳回归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被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
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过渡)师:就在香港回归后不久的1998年的那年夏天,高秉涵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四、助力圆梦,魂兮归来(1998)(观看视频:高秉涵义务护送老兵遗骨回乡安葬,约1分钟) 
师:尽管自己也是一个高龄的老人,尽管两岸相隔几千公里,但是高秉涵觉得这是母亲要他所做的事。二十几年间,他已经把200多位老兵的遗骨送回到了他们亲人的手中,让他们回到了一辈子想回却最终没有回到的“家”。已经83高龄的高秉涵说这个责任他会一直抗下去,自己去世后,也要让儿女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在故土,安葬在母亲的身边。 
师:听完高秉涵老人“回家”的故事,你觉得在高老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讨论后发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对故乡祖国永恒的热爱,对他人无私的帮助等等  
【在时间轴上绘制高老的人生轨迹图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图,揭示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并请学生讨论后谈谈得到的启示】 师:你怎样看待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生:国兴则家昌,国危则家衰; 
我们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家命运决定个人命运; 我们的理想只有符合国家民族的需要才能变为现实; 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等等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祖国统一大业”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所属分类为“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