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商鞅变法,秦的强盛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内蒙古 - 乌兰察布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完必修课程,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比较熟悉,这些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影响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2.能力层面:本班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本人在教学中也注重对历史信息提炼、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培养,这对于课中所设问题的解决会有帮助。
3.思想层面:本班学生总体比较活跃,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有利于完成合作探究这一环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2.能力目标:采用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并辅助多媒体教学,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通过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增强同学间的友谊,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商鞅变法特点及历史影响。
2.难点: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合作学习法、启发法、材料解读法、讲述法 【课前预习材料】
1.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2
2.学科素养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主要观点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2)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3)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社会现实,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3.改革的实质: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多姿多彩,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时代变化要求改革,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你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任何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秦国的商鞅变法就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七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共同对商鞅变法作一番探讨。
(设计意图)通过营造学习氛围的,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合作探究一】
小组讨论:据ppt展示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所处的时代背景?(提示:政治、经济、思想、阶级)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1)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破坏,诸侯相互征伐兼并,为求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变法;
(2)经济: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和小农经济出现并发展; (3)思想:私学兴起,打破学在官府,百家争鸣;
(4)阶级:奴隶主阶级走向没落,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士人阶层兴起 2.秦国形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六国。外交上诸侯卑秦。 3.孝公求贤:商鞅入秦
3
4.变法准备:说服秦王,获得支持。论战权贵,扫清障碍。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展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喜悦。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合作探究二】
任务:设置情景、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充当商鞅的智囊团,从军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角度给出你的合理建议(措施),并简要说明这些措施的意义。
内容
意义
军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官爵和军功结合,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实行什伍制度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经济
废井田,开阡陌, 土地私有,可以买卖 正式废除井田制, 推动地主经济发展.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
统一秦国度量衡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
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县制将取代分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 轻罪重刑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 思想 焚烧诗书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习俗
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推行一夫一妻制。
增加财政收入
抽小组回答问题,其他组补充、评价: 【问题1】
假如你是商鞅,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 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为什么?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 【问题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商鞅有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的?
4
【问题3】
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思想被历代秦君所继承,严格地说,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是从秦国开始的。汉承秦制,重农抑商的做法在汉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此,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里又多了一项新的重要内容,在几千年里丝毫没有得到改变。 【问题4】
为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出现犯上作乱的现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问题5】
商鞅在思想文化领域如何加强对民众的控制的? 【问题6】商鞅变法有何特点? ①变法核心内容是“农战”“法治”。
②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③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教师活动)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课上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其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教师重点强调商鞅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引导学生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农战”与“法治”。通过对商鞅变法措施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商鞅变法的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
(设计意图)采用谈话法,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并辅助多媒体教学,对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质疑提问,师生互探。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评价、启示——“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合作探究三】:根据ppt展示材料并结合所学,分组讨论思考:
1.商鞅变法失败了吗?判断历史事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2.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有何认识,得出了什么启示?
1.改革成败的依据:
不应把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作为判定改革成败的标准,而应看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到历史地、辩证地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2.意义:
(1)收富国强兵之效,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2)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5
局限性:
(1)法律严苛,易激化社会矛盾;
(2)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为后来的土地兼并埋下了伏笔; (3)焚烧诗书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精讲点拨介绍做题方法、答题思路,让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分析出:强化法律意识,能够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稳定社会秩序;但法律过于严苛,必然引起人民的不满,再次引发社会动荡。 3.改革的认识和启示
(1)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进步性;局限性。 (2)启示:
a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b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c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e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本部分主要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的,主要考虑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来思考问题,教师起导向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不同侧面来谈对商鞅变法的认识和启示。 五、小结
通过对商鞅变法背景、内容、结果、评价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不仅为商鞅为改革所做的努力所鼓舞,而且为商鞅的改革精神和为改革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所感动。
我们今天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用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果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为实现“中国梦”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设计意图)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1.时代背景 2.秦国形势 3.孝公求贤 4.变法准备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军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习俗) (三)商鞅变法的结果、评价、启示 七、课后作业(见学案)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