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甘肃省 - 白银教学设计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课概述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进一步巩固。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思路设计
本课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创立、军机处的设置。
本课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具准备:探究活动设计成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点:废行省,权分三司;废宰相,权分六部;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
(2)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丛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6+1”模式,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课堂展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励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导入设计
多媒体显示: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变化图
教师活动:
先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图,从图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君臣坐而论道,宋元时期君坐臣站,而到明清时期则君坐臣跪,君臣关系由坐而站最终到跪,反映出中国古代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从秦到元,统治者都在致力于强化这个趋势,那么明清时期统治者又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专制呢?带着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推进新课
教师先介绍历史背景:明清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时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了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两朝统治者不断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设问:明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通读课本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明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哪些措施?第二,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读完教材,归纳得出:明朝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督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在中央废除宰相制度,皇帝直接掌管六部;设立内阁。清朝在清初的时候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很大;康熙皇帝时设立南书房;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问题情境1:宰相制度的废除
1.地方——废行省,权分三司
多媒体显示:明朝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督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
合作探究一:废行省,权分三司的目的是什么?同时扩大了谁的权力?明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活动:
①结合课本和导学案,小组间讨论。
②第一小组展示: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但是在裁撤行省同时扩大了中书省各部丞相的权力;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明太祖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
③第二小组点评:
过程评价:废行省,权分三司后,由于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的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丞相,职权也随之扩大。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凸显,最终导致了“胡惟庸案”。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过渡】教师设问: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胡惟庸个人的专权擅政吗?还有哪些原因呢?
2.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 上(明太祖)曰:“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太祖实录》卷59
材料二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干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朱元璋《明太祖集》卷10《敕问文学之士》
合作探究二:根据材料一、二,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学生活动:
①结合课本和导学案,小组间讨论材料一、二。
②第三小组展示:
③第二小组点评:
过程评价:结合课本内容可以得出明太祖认为元朝的政治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以史为鉴,这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历史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始终伴随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所以废除宰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宰相权势过大,一直威胁着皇权;当然,最直接的原因是宰相胡惟庸专权自恣,引起了明太祖的不满。
【过渡】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皇权绝对专制的局面。
教师设问:宰相制度被废除,会对明朝的统治产生哪些影响呢?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明以前,历代中央辅政体制是丞相制。其基本权力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决策权,一是行政执行权。丞相既“掌承天子”,直接握有一定的决策权,又“辅助万机”,作为百司首脑,主持对决策的实施。
——《中国全史·政治卷·明代分卷》
材料三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合作探究三:根据材料分析明朝宰相制度废除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
①结合课本和导学案,小组间讨论材料一、二、三。
②第五小组展示:
③第六小组点评:
过程评价:利: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弊:缺少了制约皇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的素质,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且没有宰相的辅佐,繁重的政务负担使得明太祖身心俱疲。
问题情境2:内阁的出现
多媒体显示:明朝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过渡】明太祖为了减轻负担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但是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均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宫内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内阁开始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奏章的票拟权,主持政务的内阁首辅权压众臣,尤其是到了明神宗时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总揽大权,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教师设问:人们常常将内阁首辅与以前的宰相作比较,说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宰相,请问这种说法对吗?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验证一下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意义。
多媒体显示: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 |||
宰相制 | 内阁制 | ||
相 同 | |||
不同 | 地位 | ||
职权 | |||
对皇权作用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