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第十一届全国高中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十一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测量学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云南—王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云南—王海茗—设计—测量学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
教 学 设 计
测量学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
一、教学内容解析
数学建模活动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一般步骤和流程如下:
(一)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三)测量高度方法解析
1.利用工具直接测量;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测量模型,利用测量数据,根据测量模型计算高度.
①利用相似测量建筑物高度;
②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旗杆的高度;
③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计算;
④利用无人机飞行数据,计算建筑物高度;
⑤学生提出的其他合理方法.
(四)教学内容解析
1.数学建模的核心是“问题”,其过程本质上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数学建模的过程,即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教师先带领学生熟悉数学建模活动的流程,根据选题进行分组,确定组长及成员分工,制定活动流程的课时和时间安排,开展分组测量高度的活动.
2.对于测量高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中学数学教材介绍的相似、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均可作为测量的数据处理的原理办法.各小组讨论、梳理关于计算高度的思维导图,做好测量前的知识准备.
其中物理学科也介绍过测量的基本知识,包括测量角度、测量距离等.测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利用教用圆规制作测角仪,在工具制作过程中,尽量不提示,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及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制作或者选择合适的测角仪.
本次测量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共给出了三个题目可选,分别是测量行政楼高度(含校徽)、测量教学楼高度和测量信号塔高度.选题后根据测量对象进行研讨,发现选题的特征,思考解决难点的办法.
3.组织好交流与评价.科学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的有效途径,对于测量活动的评价既看重过程也看重结果.在开题的过程中,听取学生的测量思路汇报,鼓励创新之处,进行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判断,指出学生方法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修正.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观察学生测量结果准确与否,测量过程是否清晰,误差处理是否得当,报告书写是否认真,汇报材料是否逻辑清楚等.在结题汇报过程中,教师和同学都要给出评价,每组要听取同学的建议,同时参照真实数据,进行反思和总结,梳理本次数学建模活动的感受.
综上分析,本课题的活动重点是以测量学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为载体,了解数学建模活动的步骤、熟悉数学建模活动的流程,体验数学建模活动的完整过程,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
1.测量出需要的数据,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2.通过选题,开题,做题,结题过程,给出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展现个性、学会交流、归纳总结,发现问题、积累测量数学活动经验、提升能力.
3.通过本节数学建模活动课,让学生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二)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
1.能按照测量模型测量出需要的数据,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2.学生参与到小组中承担相应的任务,能对同学的工作作出建议,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总结.
3.在活动中积极争当组长、报告陈述人等,活动课后数学课提问、思考程度明显提升.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1.人教版数学8年级下册第36页,活动1:学校需要测量旗杆的高度.
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了地面上,并多出了一段,但这条绳子的长度未知.请你应用勾股定理提出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2.人教版数学9年级下册第54页,活动1 :测量旗杆的高度,利用相似三角形可以计算某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图1显示了测量旗杆高度的几种方法,你能说出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图片来源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59页,第12题:如图,为了求出海岛上的山峰
的高度,在
处和
处树立标杆
和
,标杆的高都是3丈,
,
两处相隔1000步(1丈=10尺,1步=6尺),并且
,
和
在同一平面内.从标杆
后退123步的
处,可以看到顶峰
和标杆顶端
在一条直线上;从标杆
后退127步的
处,可以看到顶峰
和标杆顶端
在一条直线上,求山峰的高度
及它和标杆
的水平距离
各是多少步?(提示:连接
并延长交
于点
,用含
的式子表示
和
.)
(本题原出自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所著《重差》,后作为唐代的《海岛算经》中的第一题: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参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与表末参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唐代的1尺约等于现在的31
.)
图片来源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4.人教版数学必修第二册第48页(P48),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应用举例.
学生已经通过以上的内容学习,围绕测量距离,分析问题情境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已学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测量有关数学历史文化.
(二)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和能力要求
要达成本课题的目标,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基础,但由于高中数学测量活动是以数学建模活动为基础,从而与初中的简单测量有较大区别.在高中数学测量活动中要求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制作必要的工具,选择和对比不同数学模型,采用减小误差的最佳方法,最终形成相关的研究报告.所以测量活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概括、抽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小组研究的合作能力,制作工具、撰写报告的行动能力等,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突破策略
本次测量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共给出了三个题目(测量行政楼高度、教学楼高度、信号塔高度),均可视为测量不可及建筑物的高度,自制工具本身比较简陋,有一定的测量误差加上周围树木草坪也为测量增加了难度.
因此本课题的难度在于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型,收集需要的测量数据.
四、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定量地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测量过程中让学生亲历知识和方法的生成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主要发挥引导、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完整过程,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得到发展,充分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展现,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得以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开展测量活动,本课题我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下:
1.精心安排时间,确保建模过程按计划进行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运用测量建模知识”的单元教学设计,本课题四个环节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选题(1课时);
第二环节:开题(1课时);
第三环节:做题(3课时);
第四环节:结题、交流与评价(1课时).
总计6课时,利用数学活动课为期一个月内完成课题.
2.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学用结合,如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相似形知识、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进行测量方案设计.
3.在活动形式上,注重数学建模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测量活动.
4.在技术使用上,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网络、计算软件等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5.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过程评价,淡化评价分数,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6.在学生反思交流的基础上,让各小组进一步提炼测量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及过程,形成本课题测量建模活动集册,体验感受测量劳动成果,体会数学有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
五、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要求及上述分析,本课题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测量课题.先对四个教学环节梳理如下:
第一环节:选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教材及线上资源,加深对测量的理解;
2.能够独立找到几个真实的测量模型;
3.组成合作小组,明确分工,确定成员任务;
4.选定本小组的测量对象.
具体步骤和学习要求:
内容及学时 |
学习活动 |
学习要求和建议 |
学生作业 |
真实课堂(1课时) |
1.介绍数学建模的流程;
2.介绍老师确定选题的过程;
3.学生选题,通过选题进行分组. |
1.根据兴趣结成3人课题组,并确定课题组的组长和各自的职责;(备注:根据实际可以两组合并但不要超过6人)
2.小组讨论,请说明测量的原理及原理的合理性、创新点、不足之处,说明测量工具. |
作业1-1 |
作业1-1:组队—分工—梳理选择测量模型
1.成员与分工 |
姓名 |
分工(主要工作或贡献) |
|
|
|
|
|
|
2.测量对象:小组选择的测量对象是: |
3.测量方法(请说明测量的原理及原理的合理性、创新点、不足之处,说明测量工具)
|
第二环节:开题(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测量对象的实地查看,再次思考测量模型,并在开题报告中梳理汇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选择的测量模型的合理性以及需要测量的量;
2.通过开题,能够说明本组研究的合理性、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3.完成并提交开题报告,积累学习讨论、反思总结、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经验.
内容及学时 |
学习活动 |
学习要求和建议 |
学生作业 |
真实课堂(1课时) |
-
小组内成员深入讨论,共同设计课题方案,并完善作业1-1第3点测量方法.
2.提交报告,交流展示,修改报告. |
1.实地查看后,反思测量模型的可行性;
2.明确测量的思路和步骤以及需要测量的量;
3.提交报告,在同一测量对象的组内交流;
4.记录老师及同学提出的建议. |
作业1-2 |
作业1-2:从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
3.测量方法(请说明测量的原理及原理的合理性、创新点、不足之处,说明测量工具)
备注:
1. 利用简图刻画出从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的测量模型;
-
明确需要测量的量;
-
记录老师和同学提出的建议,思考解决方案.
|
第三环节:做题(3课时)
学习目标:
-
经历测量建筑物高度的过程,及时收集整理数据,形成结题报告;
2.学会必要时交流与求助;
3.积累分工合作,选择工具、挖掘信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内容及学时 |
学习活动 |
学习要求和建议 |
学生作业 |
小组合作(3课时) |
-
按照开题报告中的思路和步骤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测量建筑物高度的过程,初步形成结题报告;
-
制作结题报告的PPT.
|
1.注意收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图片等资料;
2.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发挥特长;
3.遇到困难,按照组内讨论,寻求同伴,寻求教师的顺序解决. |
作业1-3
结题报告PPT |
作业1-3:数学建模(做题)
4.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 (可以另外附图或附页)
|
5.研究结果 (包括误差分析)
|
第四环节:结题(1课时)
学习目标:
1.将完成的测量建筑物高度的PPT在班级展示交流;
2.通过自评与互评,让同学明白数学建模成果应该具备的几个特点,学习欣赏他人的建模成果;
3.老师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给出过程性评价和评语.(评价要点见附件3:评价要点)
内容及学时 |
学习活动 |
学习要求和建议 |
学生作业 |
真实课堂—结题报告课(1课时) |
学生介绍自己测量建筑物高度的建模过程和结果,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 |
评价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要比较准确到位. |
完成《测量课题报告表》 |
作业:见附件1:测量课题报告表
附 :板书设计
测量建筑物高度的实践经验与反思
附件1:测量课题报告表
测量课题报告表
项目名称: 完成时间:
1.成员与分工 |
姓名 |
分工(主要工作或贡献) |
|
|
|
|
|
|
|
|
2.测量对象:某小组选择的测量对象是: |
3.测量方法(请说明测量的原理及原理的合理性、创新点、不足之处,说明测量工具)
|
4.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结果 (可以另外附图或附页)
|
5.研究结果 (包括误差分析)
|
6.简述工作感受
|
附件2:测量课题评价表(教师)
测量课题评价表(教师)
组号及成员: |
选题 |
|
学生测量方法(请说明测量的原理及原理的合理性、创新点、不足之处,说明测量工具) |
|
评价及建议 |
|
开题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
附件3:评价要点
评价要点
一、基础性评价要点
(1)是否全程参与课题的每一个环节;
(2)每一名成员在课题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态度;
(3)计算过程是否清晰准确,测量结果是否基本符合实情;
(4)测量工具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
二、发展性评价要点
(5)有创意的测量方法;
(6)能减少测量误差的思考和做法;
(7)有较强的选择不同测量方法获取数据,处理和描述数据结果的意识和创新做法.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第十一届全国高中”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第十一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测量学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云南—王”,所属分类为“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第十一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测量学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云南—王”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