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乘法分配律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全国小学数学前沿课堂观摩研训会创新课《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与评析_吕粤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2018年全国小学数学前沿课堂观摩研训会创新课《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与评析_吕粤
40米 |
70米 | 20米 | 70米 | 20米 | ||||||
40米 | 22米 | ||||||||
师:现在还能找到等式吗? | |||||||||
生:能。 | |||||||||
课件出示: | 70米 | 20米 | |||||||
70米 | 20米 | ||||||||
22米 | 30米 | ||||||||
师:还能吗? | |||||||||
生:能。 | |||||||||
课件出示: | |||||||||
70米 | 20米 | 70米 | 20米 | ||||||
米 | c 米 | ||||||||
30 | |||||||||
特 | 别 | 报 | 道 | |||||||||||||||||||||||
TE | BIE | BAO | DAO | |||||||||||||||||||||||
师:说得好,通过对图形的研究我们又 | 2.揭示课题。 | 一步举例验证了这个规律,最后用一个等 | ||||||||||||||||||||||||
得到了一组等式。我们除了可以利用计算、 |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今天我们发现 | 式来表示这个规律。其实,这样的研究过 | ||||||||||||||||||||||||
乘法的意义来验证,还可以结合几何图形来 | 的这个规律就是乘法运算中的一个很重 | 程也可以用于其他数学问题的研究。 | ||||||||||||||||||||||||
解释验证我们找到的这些等式是成立的。 | 要的运算定律。(板书:乘法分配律) | 【评析】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研究 | ||||||||||||||||||||||||
【评析】“买服装”“、剧场座位”“、长方形 | 3.归纳概括。 | 过程,归纳概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
的面积”这三个素材选取的十分巧妙,学生 | 师:刚才我们用一个等式表示出了乘 | 六、综合应用,拓展铺垫 |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 | 法分配律,看着这个等式,请用一句话跟 | 课件出示: | ||||||||||||||||||||||||
法列出算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模型的建构。 | 同桌说一说这个规律。 | 36×(99+1)○36×99+36,思考:“○” | ||||||||||||||||||||||||
“买服装”问题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学 | 同桌交流。 | 里能填“=”吗? | ||||||||||||||||||||||||
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相同,从而得出等式; | 师:翻开教材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说 | 学生交流发现右边算式可以写成: | ||||||||||||||||||||||||
“剧场座位”问题中点子图的呈现有利于学 | 的?跟你的意思一样吗?读一读。 | 36×99+36×1。 | ||||||||||||||||||||||||
生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发现算式相等,得到 |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 | 师:用哪边算式运算算得快?右边的 | ||||||||||||||||||||||||
等式;最后在解决“长方形的面积”问题的过 | 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 算式怎样算才能更快? | ||||||||||||||||||||||||
程中,学生能利用几何直观和数与形的结合 | 师:结合字母式来说一说,这句话当 | 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利用乘法分配 | ||||||||||||||||||||||||
直接找出等式。依托这三个素材的问题解 | 中的“它们”、“这个数”指的是什么? | 律把右边的算式转化成左边的算式,数据 | ||||||||||||||||||||||||
决,学生经历从现实到抽象的过程,初步感 | 学生回答。 | 凑整能使计算简便。 | ||||||||||||||||||||||||
知等式的“相似”,从本质上去理解乘法分配 | 师:分别相乘指的又是什么? | 师:这道题运用乘法分配律就能把数 | ||||||||||||||||||||||||
律并初步感受规律存在的普遍性。 | 生:a 与b 分别和c 相乘。(教师分别在 | 据凑整,可以使计算简便,如何运用乘法分 | ||||||||||||||||||||||||
二、探究规律,举例验证 | a 与c、b与c 之间画上弧线) | 配律进行简算,我们下节课会继续研究。 | ||||||||||||||||||||||||
1.观察等式特征。 | 【评析】字母式的呈现是对运算定律的 | 【评析】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深化对运 | ||||||||||||||||||||||||
师:小组交流,仔细观察得出的几组 | 直观表达,引导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规 | 算律结构认识的同时,也了解到乘法分配 | ||||||||||||||||||||||||
等式,有什么发现? | 律,从而抽象得到模型,渗透了对抽象能力 | 律在计算中的应用和价值,为下节课运用 | ||||||||||||||||||||||||
学生观察、交流,初步得出规律。 | 和模型思想的培养。通过用一句话对规律 | 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作好拓展铺垫。 | ||||||||||||||||||||||||
2.举例验证。 | 进行再次概括,对比教材上关于乘法分配律 | 板书设计: | ||||||||||||||||||||||||
师:刚才发现的这些等式出现的共同 | 的表述,在将规律提炼形成文字的过程中, | 乘法分配律 | ||||||||||||||||||||||||
400 | 合 | 分 | 400 | |||||||||||||||||||||||
现象是否是巧合?规律是否成立呢?仅凭 | 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一词的意思会 | (60+40)×4 = 60×4+40×4 | ||||||||||||||||||||||||
15 | 个 | 5 | ( ) | = 9×5+6×5 | 9 | 个 | 5+6 | 个 | 5 | |||||||||||||||||
9+6 ×5 | ||||||||||||||||||||||||||
黑板上的例子还不够,还要举例进行验证。 | 理解得更透彻,归纳概括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 举例验证 大长方形的面积(70+20)×c | = 70×c+20×c | 大长方形的面积 | ||||||||||||||||||||||
= | …… | = a×c+b×c | ||||||||||||||||||||||||
师:在学习单上写出含有这样规律的 | 四、基础应用,促进内化 | = | (a+b)×c | |||||||||||||||||||||||
= |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 |||||||||||||||||||||||||
等式,再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 1.填一填。 | 【总评】 | ||||||||||||||||||||||||
几名学生上黑板前举例列出算式,然 | (1)(16+24)×8=□×□+□×□。 |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 | ||||||||||||||||||||||||
后全班汇报交流,发现规律成立。 | (2)5×(12+8)=□×□+□×□。 |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 | ||||||||||||||||||||||||
师:除了黑板上写的,我们每个人都 | (3)6×64+4×64=(□+□)×□。 |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 | ||||||||||||||||||||||||
举了至少4个例子,全班将近50名同学, | (4)12×6+6×15=(□+□)×□。 | 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 | ||||||||||||||||||||||||
乘法分配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相比 | ||||||||||||||||||||||||||
差不多有200个例子,如果时间允许的话, | 2.判断。 | |||||||||||||||||||||||||
我们还能再举更多的算式,举的完吗? | (1)a×5+b×5=(a+b)×5。 | ( ) | 较前面的运算律而言,由于它包含两级运 | |||||||||||||||||||||||
生:举不完。 | (2)(4+8)×25=4×25+8。 | ( ) | 算,变式较多,学生理解掌握比较困难。乘 | |||||||||||||||||||||||
【评析】学生在初步感知得到的几组 | 【评析】通过填空、判断让学生进一步熟 | 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是让学生完整经历 | ||||||||||||||||||||||||
等式“相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对比, | 悉乘法分配律的结构,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 | 建模过程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如果这节 | ||||||||||||||||||||||||
发现这些等式的规律,接着通过大量举例 | 律正向和逆向的运用,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 | 课的教学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公式和计算, | ||||||||||||||||||||||||
验证了这个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 | 五、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 就错失了一个培养学生模型思想和经历 | ||||||||||||||||||||||||
分配律这一模型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乘 |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乘法分配律,一 | 数学研究的机会。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 | ||||||||||||||||||||||||
法分配律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 | 重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 | ||||||||||||||||||||||||
三、抽象概括,建立模型 | 课件演示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回顾和 | 法,就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 | ||||||||||||||||||||||||
1.字母表达式。 | 反思。 | 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形成素养和能 | ||||||||||||||||||||||||
师: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你们能 | 师:我们先解决了服装的价格、座位 | 力,学生也能更好、更准确地将乘法分配 | ||||||||||||||||||||||||
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个规律吗? | 的多少、大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在解决 | 律运用于简算当中。 | ||||||||||||||||||||||||
引导学生概括出字母式(a +b)×c= | 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几组等式,发现了这些 | 因此,本节课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 | ||||||||||||||||||||||||
a×c+b×c。 | 等式中含有相同的规律,于是我们通过进 | (下转第118页) |
特 | 别 | 报 | 道 | ||||||||||
TE | BIE | BAO | DAO | ||||||||||
师:还可以让这个公式S=πr×r 更简 | 师:我们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考虑的? | 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
洁吗? | 生:是什么、找关联、定方法。 | 七、拓展延伸 | |||||||||||
生:r×r 可以等于r2,就是S=πr2。 | 师:在定方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 | 师:我们今天用一节课的时间经历了一 | |||||||||||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用近似的平行 | 学方法? | 场圆的面积的探究之旅,我发现咱们班上好 | |||||||||||
四边形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老师 | 生:转化、无限分割、化曲为直。 | 多同学都有当数学家的潜质,不信你们看。 | |||||||||||
用近似的长方形也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 | 师:这中间我们有想象、操作、交流, | 课件演示圆的面积相关数学史。 | |||||||||||
算公式。请一起大声地把圆的面积计算 | 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 师:最初数学家想要化圆为方,我们是 | |||||||||||
公式说出来吧。(板书:S=πr2) | 【评析】探究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回顾 | 不是想到了?数学家想到无限分割,我们也 | |||||||||||
【评析】本环节,教师同样为学生准备了 | 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 想到了!数学家把圆切成若干个小三角形 | |||||||||||
多种推导方法供学生选择。面对学生只选 | 这使学生能高屋建瓴地总结自己的学习 | 再拼成其他的近似图形,我们也都想到了。 | |||||||||||
择近似平行四边形推导时,教师尊重学生 | 过程,进一步提炼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 你说,你们是不是有当数学家的潜质呢? | |||||||||||
的思维水平,由学生选择探究单。汇报环 | 六、解决问题,运用公式 | 生:是。 | |||||||||||
节中,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推导 | 师:你能用这个计算公式去解决生活 | 师:带着数学的眼光和数学解决问题 | |||||||||||
结果,教师将这些结果依次呈现,并给学 | 中的问题吗?老师的手表的表面是一个 | 的方法去生活中找一找,你还能发现很多 | |||||||||||
生留足讨论的空间,让学生想清楚、辩清 | 圆形,如果告诉你这个圆的半径大约是1 | 有趣的解决圆的面积的方法。 | |||||||||||
楚,最后教师借助教具,从近似长方形推 | 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 师:老师班上还有学生把16等分的圆 | |||||||||||
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数形结合 | 生:3.14。 | 拼成近似的梯形和近似的大三角形。同 | |||||||||||
强调明确π和r 的含义,照顾不同层次的学 | 师:单位是什么? | 学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回去继续研究圆 | |||||||||||
生,并引导学生补充进而将计算公式最简 | 生:平方厘米。 | 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 |||||||||||
化。并且教师通过板演,不仅强化完善了 | 师:(指手表的面)老师手表的表面大 | 【评析】教师多次用“与数学家的理解 | |||||||||||
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也丰富了学生推导 | 约是3.14平方厘米。 | 相同”鼓励学生,并用数学家解决这一问 | |||||||||||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感 | 师:老师刚才的问题现在能帮我解决 | 题的思考方式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课 | |||||||||||
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 了吗? | 尾又利用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再次经历 | |||||||||||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高 | 【评析】教师用课堂中学生看得见又好 | 圆的面积在数学史上的探究历程,并用 | |||||||||||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解决了问 | 算的圆形手表面的面积作为课堂练习,让学 | “有做数学家的潜质”鼓励班级每一个学 | |||||||||||
题。回顾一下,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 生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出圆形手表面的面积, | 生,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 |||||||||||
生:求圆的面积。 | 并引导学生观察3.14平方厘米的大小,培养 | (责任编辑 付 瑶) | |||||||||||
(上接第100页) | |||||||||||||
数学模型思想的经历与体验上,帮助学生 | 有很典型的模型结构,能让学生用现实意 | 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 | |||||||||||
深化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最终归 | 义来解释等式规律的存在。“剧场座位”问 | 想。接着,用一句话对规律再次进行概 | |||||||||||
纳概括形成数学模型。具体体现在以下 | 题中通过从座位图抽象到点子图的过程, | 括,将规律提炼形成文字的过程,学生的 | |||||||||||
几个方面。 | 有利于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算式 | 归纳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 |||||||||||
1.三个问题情境,从现实到抽象,有利 | 相等。最后在解决“长方形的面积”问题 | 3.练习设计有针对性地突出乘法分配 | |||||||||||
于模型建构。 | 中直接找等式。接着,通过长方形一条边 | 律的作用。 | |||||||||||
建模需要让学生经历将具有相同结构 | 的长度变化,由具体数据到用字母表示的 | 这一环节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来讲 | |||||||||||
的现象不断数学化并抽象出模型的过程。 | 过程,学生不用计算结果,只需利用几何 | 最主要体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进一步 | |||||||||||
教材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安排了植树的 | 直观就可以进行解释和说明等式的成立, |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和内涵;二 | |||||||||||
问题情境,这个情境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 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 是突出乘法分配律在计算中的应用和价 | |||||||||||
教学情境的延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 | 2.让学生经历举例验证、抽象概括、建 | 值。通过填空、判断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乘 | |||||||||||
立模型,本节课选择了“买服装”、“剧场座 | 立模型的全过程。 | 法分配律的结构,熟练掌握正向和逆向的 | |||||||||||
位”、“长方形的面积”这三个问题素材,与 |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三 | 运用,促进知识的内化。最后一道练习,判 | |||||||||||
植树问题一样都具备乘法分配律的结构。 | 组相似的等式,对等式存在的规律有了初 | 断两边算式是否相等,右边算式怎样才能 | |||||||||||
但本节课选择的这三个素材在内容上、数 | 步的感知,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 算的快。学生在思考交流中加深了对运算 | |||||||||||
量上都有了变化,也更能体现从形象到抽 | 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要去举更多的等式,并 | 律结构的掌握,明晰了乘法分配律在计算 | |||||||||||
象逐步模型化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 验证等式是否成立。整个举例验证的过 | 中的应用和价值,为下一节课进一步运用 | |||||||||||
律,有利于乘法分配律模型的建构。 | 程突出模型的建构,学生在进一步熟悉乘 | 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作好了铺垫和延伸。 | |||||||||||
“买服装”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具 | 法分配律模型结构的同时,也积累了建模 | (责任编辑 付 瑶)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