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乘法分配律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河北省 - 石家庄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有关的学习定律。在学习之前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二年级的乘法的意义 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素材
1.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相关联的算式。
师:老师相信会看到大家更精彩的表现,首先请看这样一道问题。 课件出示:屏风图
师:轻声读题,请学生说数学信息。并列综合算式进行解决。 生:(12+9)×5 师请学生说出自己怎么想的? 方法12×5+9×5 师请学生说算式的意义。
例题2与例题3用相同方法收集相关算式。
生:70×5+40×5。(师板书算式) b
师:能具体说说你这样列式的意思吗?
生:70×5算的是买5件夹克衫的钱,40×5算的是买5条裤子的钱,加起来就是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的钱。
师:思路很清晰,(有不少学生又举起了手)看来,有些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一起来听听。
生:(40+25)×6。(师在先前算式左边板书)40×6+25×6 第3组算式: 教师对应板书。 (50+25)×4 50×4+25×5
师:咱们班学生果然出手不凡,每道题都想出了两种方法。 2.观察两组算式左右两边各自的特征。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算式,老师发现左边的两道算式感觉蛮像的,你们觉得呢?(学生纷纷点头赞同)那你能说说它们像在哪些地方呢?
生1:左边的算式都有小括号。
生2:左边的算式小括号外面都乘上一个数。
生3:我可以把他们两人的话总结一下,也就是左边的算式都是先算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乘一个数。
师:发言很有水准。让我们再来看看右边的两道算式,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1:它们都是先算出两个数的乘积,再相加。
生2:我想补充一点,在相乘的两个数中有一个数是相同的。 师:确实是这样的!
3.引导学生验证,将左右两边的算式组成等式。
师:同学们,对应的两道算式只是我们用不同的思路解决了同样的问题,按理它们的结果应该是相等的,那两边算式结果究竟等不等,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生:计算。
师:很好的方法。(师生共同口算第一组算式)
师:通过计算,第一组算式左右两边都等于105,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师用等号连接第一组算式)
师:接着我们来看第二组算式,学生通过计算验证等式相等。
师:第3道,咱们提高点要求,谁有本领不用经过精确的计算从乘法的意义上来说明他们相等,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
生:右边算式中的50×4是50个4,25×4是25个4,合起来是25个4;左边的算式正好也是75个4,所以是相等的。
师:非常精彩!从乘法的意义着手,同样说明了问题。不管怎样,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在每两道算式之间写上等号了。(师用等号连接第三组算式) 三、探索规律,全面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1. 观察算式左右两边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类推到第二组算式。
师:画上等号不是我们学习的结束,恰恰是我们研究的开始,老师在寻思着,这两道算式结果是相等了,那算式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再轻声地读一下每一道等式,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轻声读算式)
生:第一道等式左边是12和9的和与5相乘,右边是12和9分别与5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
师:问题的关键是这样变化后,计算的结果是—— 生(齐):相等的。
师:是呀,带着这样的想法一起看看第二道等式。
生:左边算式是70和40的和与6相乘,右边算式是70和40分别与6相乘,再相加,结果一样。
师:同学们,这三道等式左边的算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右边的算式先分别相乘再相加,改变了运算的顺序,结果却不变,这样的现象是巧合吗?
生:不是!
2.师生合作写一组与上面算式有相同特征的式子。 师:既然大家都这么肯定,那你能写一道这样的算式吗? 3.学生每人举出一例。
师:口说无凭,咱们也不说无数个例子了,下面就请每位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个例子吧。要求先写一道符合规律的算式,再验证两边是否相等,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式子。
(学生举例并小组交流)教师请学生板书自己的例子。
4.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规律,揭示课题。 师:谁愿意将你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视频展示台展示) 生1:我的第一个例子是……。 师:怎样证明相等呢?
生1:我是计算的,两个算式都等于……。
师:好,你的例子正验证了刚才的规律,下一个展示的机会留给别的同学吧。
生2:我写的是……
师:这个例子如果计算还比较麻烦,但这位同学也巧妙地验证了这一规律。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例子,但有限的时间不允许每个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例子,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假设我们班每人写的例子都不一样,咱们班的所有例子,再加黑板上的3个例子,举完了吗?
生:没有!
师:那有没有哪位同学举出符合特征的算式却不相等的例子? 生:没有!
师:确实,凡是符合这样规律的两个式子结果都是相等的。现在问题来了,都说有无数个这样的例子,(在先前板书下面板书:……)那如果非要你写出一道等式就包含所有的例子,你会吗?
生:(a+b)×c=a×c+b×c。(随机板书) 师:听听,他想到了什么?
生:用字母表示数。
师:这样能概括我们发现的规律吗? 生(齐):能!
师(走到先前回答问题的学生身边):我要采访采访你,这样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生:我们以前学习过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或字母表示所有数
师:真不错,能恰到好处地迁移,掌握了这种方法,相信你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现在让我们来看这个字母表达式,有了它,简洁明了,咱们说起来就方便多了。告诉大家,这一规律还有个名字——
5.通过交换算式的位置,让学生进一步感悟 “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完善认识。
师:一起来看刚才的等式,(手指先前板书)从左向右看,也就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而调换算式的位置,课件出示调换位置的算式:
……
a×c+b×c = (a+b)×c 师:这样看来,可以吗? 生:可以!
师:倘若两个数同一个数分别相乘,也可以将这两个数先加起来,再同那个数相乘,所以,这一规律也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三、应用练习简便运算
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进行简便运算。一起来看。 教师出示简便运算两道,第一道让学生说,全班交流,第二道请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并黑板上订正答案。 四、回顾旧知,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1.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师:其实说起乘法分配律,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接触过,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师:这是我们在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乘法之后,到了下册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材出示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你从中能找到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吗?
2.回顾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到了三年级,我们深入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
师: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两种方法你能看懂吗?
师:左边的方法列成综合算式是先求一半再乘2,方法2是先求2个长和两个宽再相加。这不就是我们的乘法分配律吗?
师:看来,咱们数学学习前后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这就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地上好每节课。请大家在课下用发现的眼光找一找乘法分配律。这节课就上到这。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