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湖北好课堂,胶体的本质
所属栏目:高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2017年“湖北好课堂”高中化学《胶体的本质特征及应用》武汉市光谷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2017年“湖北好课堂”高中化学《胶体的本质特征及应用》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孙奇誉
《胶体的本质特征及应用》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孙奇誉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教会学生从微观结构和微观原理解释宏观现象。
(2)通过设计实验分离泥水、Fe(OH)3胶体、CuSO4溶液,验证浊液、胶体、溶液的分散质粒径大小关系,提高学生实验探究水平,构建科学探究方法和步骤的模型。
(3)通过对比并分析不同浓度豆浆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4)通过对比同种分散质不同聚集状态下的不同性质,让学生用动态的观点分析物质性质,从不同视角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
(5)通过拓展纳米科技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新技术、新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未来广阔的应用前景,形成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
本节内容位于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定为水平2(理解水平),即面对新的简单情景,能够运用多个化学知识、技能、观念和方法解决结构适中的问题。
(1)通过收集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诊断并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和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的认知水平。
(2)通过对丁达尔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从微观结构解释宏观现象的水平;发展学生“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认识。
(3)通过设计并实施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方案,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
(4)通过分析物质不同聚集状态呈现的不同性质,诊断并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精神。
(5)通过课堂收获总结,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积淀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文化底蕴。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作为高一入学新生,学生相关化学知识储备不足,但在初中有基本的物理光学知识基础,为分析胶体的本质特征奠定了基础。
(2)能力基础:虽然经过了高中阶段一章内容的学习,但化学学科思维模式和学科素养还有待提高,面对复杂情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3)心理基础:相对初中化学而言,高中化学知识的难度有较大幅度提升,学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急需提升其化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与评价思路
四.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激 趣 导 学 |
1.发现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 | |||
【导入】 生活中的几种常见丁达尔现象, 【设问1-1】你身边有哪些丁达尔现象? 【问题探究1-1】寻找并展示身边的丁达尔现象 【总结】大家展示的这些能出现丁达尔现象的不同的分散系都是一种特殊的分散系——胶体 【板书】胶体 |
【小组代表展示课前学习任务:我身边的丁达尔现象】 (播放展示视频) |
①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从生活常识切入,为本节课内容提供宏观现象素材。引出课题“胶体” | ||
探究释疑 探 究 释 疑 |
【过渡】大家对“胶体”这一概念有什么疑问与困惑”? | 自由发表意见 |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 |
2. 探究胶体的本质特征 | ||||
【问题探究2-1】置备、检验Fe(OH)3胶体并与其它分散系对比实验现象 2-1-1阅读教材P26“科学探究”部分,按照实验步骤制备Fe(OH)3胶体。 2-1-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NaCl溶液、 CuSO4溶液、淀粉溶液、泥水、豆浆、FeCl3溶液、 Fe(OH)3胶体,观察并拍照上传实验现象。 2-1-3总结7种不同分散系经激光笔照射后的现象。 |
1.进行实验 2.通过互动课堂平台拍照上传实验现象 3.总结实验现象 |
①通过制Fe(OH)3胶体,诊断学生针对简单化学问题完成实验操作的水平。 ②通过比对各种不同分散系的现象,为后续解释胶体本质特征提供分析素材。 |
||
【过渡】为什么各组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 |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 |||
【问题探究2-2】探究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 【设问2-2】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实验现象?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2-2-1白色的面粉颗粒为什么会变成红色或绿色的小颗粒?这是物理光学中的什么现象? 2-2-2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阅读教材P27—P28《科学史话》后解释 ) 【总结】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原因:胶体分散质粒径在1nm—100nm之间,而可见光波长在400—700nm之间,胶体粒子小于可见光波长,当被光线照射时,胶体粒子使光波发生散射 |
1.观看实验视频:“红色绿色激光笔分别照射面粉颗粒的现象” 2.小组讨论问题2-2-1和2-2-2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
①通过对光亮通路形成原因的微观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做出解释和预测的水平。②通过对面粉颗粒发光原因的探究,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对物质的变化进行表征。 | ||
【问题探究2-3】为什么CuSO4溶液、NaCl溶液和泥水没产生丁达尔现象呢? 【板书】浊液、胶体、溶液的粒径大小关系 浊液:光线发生反射 胶体:光线发生散射 溶液:光线直接通过 |
1.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
指导学生利用面粉颗粒发光理论模型分析浊液、溶液未产生丁达尔现象的原因,诊断并发展学生运用理论模型解释物质不同性质的原因。 | ||
【问题探究2-4】浊液、胶体、溶液的粒径大小关系探究 2-4-1根据已给仪器,设计实验分离泥水、Fe(OH)3胶体、CuSO4溶液,并检验分离结果。 2-4-2了解渗析原理 |
1.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2.展示实验结果 3.观看渗析原理分析视频 |
①通过设计实验,证明或证伪浊液、胶体、溶液粒径大小关系,实验现象评估教材所述关系的合理性。 ②通过证实浊液、胶体、溶液粒径关系的假设,构建问题探究的路径和模型 |
||
【问题探究2-5】 渗析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 阐述渗析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
诊断并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水平。 发展学生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水平分析物质变化的本质。 |
||
【问题探究2-6】为什么在问题探究2-1中各组的实验现象不同? 2-6-1以豆浆为例,观察出现不同现象的两杯豆浆有什么不同? 2-6-2为什么不同浓度的豆浆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 【设问】2012年印刷的教材和2015年印刷的教材的P27有一字之差,你能找出来吗?(展示教材图片),两个年份的教材差异说明了什么? 【总结并板书】 胶体:分散质粒径在1 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鉴别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的粒径在1nm-100nm之间。 |
1.观察实验现象 2.小组讨论 3.展示讨论结果 |
①通过分析不同浓度豆浆不同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强化学生对胶体本质特征的认知。 通过比对不同年份教材的差异,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真理、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科学精神。 |
||
【问题探究2-7】探究相同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性质差异。 2-7-1不同浓度的豆浆性质不同,Cu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纳米Cu粉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从这两个实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可能导致物质性质不同,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同,不仅影响其物理性质,还可能影响其化学性质。 【板书】量变——质变 |
1.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
①诊断并发展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水平。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永恒的。用动态平衡的观点分析化学变化。 |
||
3. 拓展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相关知识。 | ||||
【问题探究3-1】纳米材料性质探究 3-1-1阅读材料,了解碳纳米管的特殊性质 3-1-2通过视频了解纳米材料手机膜的防爆性能。 |
1.阅读材料,总结碳纳米管性质。 2.观看视频 |
引导学生关心化学与环境、资源、材料、前沿科技等相关的社会问题 | ||
提炼总结 |
【课堂总结1】本次课的学习推进过程:发现—探究—应用—创新 【课堂总结2】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与胶体相关的过程:法拉第发现“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深入研究胶体性质——格雷阿姆发展渗析应用 【课堂总结3】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总结: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
聆听、思考 |
①通过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推进过程和与胶体有关的化学史,让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积淀学科文化底蕴。 ②通过总结胶体本质特征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构建科学探究步骤的模型。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