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上海市徐汇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上海市徐汇区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4个词语,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一顺儿、均匀、注意、巴、萎、休想”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2自然段。
3. 能抓住关键信息说清楚爬山虎脚生长位置和样子,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4. 能抓住爬山虎的脚爬墙时的变化情况,说清楚它是如何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5.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点,设计观察记录表。
【教学准备】
教学PPT、音频资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4个词语,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一顺儿、均匀、注意、巴、萎、休想”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抓住关键信息说清楚爬山虎脚生长位置和样子,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4. 能抓住爬山虎的脚爬墙时的变化情况,说清楚它是如何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说清楚爬山虎脚长在哪里,长什么样的。
2.说清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介绍爬山虎。
2.揭示课题,引发质疑。
板书:10.爬山虎的脚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1.请学生联系课题思考:课文除了写爬山虎的脚,还写了什么内容。
2.请学生交流反馈。
3.请学生联系课题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提问(存疑)。
师:上个单元学得很认真,能够从文章的写法上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可以先在第2自然段旁边画个小小的问号。
4.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
三、研读第3-5自然段,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一)学习第3自然段,从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中了解爬山虎脚的相关情况,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1.指导学生读懂第1、2句话的意思,初步理解“注意”。
(1)引读第3自然段。
(2)请学生说说什么引起了“我”的“注意”。
板书: 注意
怎么能爬?
(3)了解“我”的发现。
师:带着这样的问题,作者去观察了,发现——齐读: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板书: 发现 脚
2.请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爬山虎脚样子的句子。
3.请学生朗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1) 指导读准“茎”“柄”的后鼻音,图示了解具体所指。
(2) 齐读句子。
4.引导学生说清楚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1) 请学生说出作者观察了爬山虎脚的哪些方面。
(2)请学生观察3幅图,并依据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对图中所画的爬山虎脚的
生长位置、样子等是否正确作出判断。
(2) 请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3)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提炼句中的关键信息,从准确生动的描写中体会作
者观察的细致。
①评价是否把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画正确了。
板书: 茎上 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 细致观察
师:作者写得多准确呀,让我们一读就能想象出爬山虎脚的位置,这准确的表达正是源于他细致的观察呀!
② 评价是否把脚的样子画正确了。
板书: 细丝 (枝状) (六七根)
③评价是否把脚的颜色画正确了。
板书: 嫩红
(4) 请学生练习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和颜色。
Ø 同桌互说。
Ø 个别交流。
(二)学习第4、5自然段,从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中了解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1.引导思考作者进一步去观察的目的。
师:作者注意到爬山虎就是靠这样的脚才能爬的,心中的疑惑解开了,他怎么又去观察了呢?
板书: 怎么爬?
2.请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句子。
3.请学生交流,读准多音字“着”,理解“触”的意思。
4.引读两句写爬山虎脚爬墙的句子。
5.指导学生说清楚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指导读懂爬山虎的脚先“巴住墙”
板书: 变成小圆片 巴住
(2)指导读懂爬山虎的脚“拉嫩茎”
板书: 变弯曲 拉(使嫩茎紧贴)
(3)说清楚爬山虎脚爬墙过程中颜色的变化。
板书: 变灰
6.借助板书,说清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7.引导学生说清楚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脚一脚爬墙的。
8.请学生联系第3自然段提出问题,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准确生动写出爬山虎脚的力量。
预设:前文作者将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为什么这里又将它比作蛟龙的爪子呢?
l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9.引读第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没触着墙时的情况,理解“萎”的意思。
板贴:没触着墙 萎了
10.引导了解作者的观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师:这样的变化过程是作者一下子发现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Ø 预设1:结合文本内容
媒体翻红:逐渐 没几天 后来
Ø 预设2:联系生活经验
小结:植物的变化不是一下子能够发现的,需要坚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有所发现。连续细致的观察,让作者对爬山虎这种植物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板书: 连续观察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 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各两遍。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一题: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向家人介绍爬山虎的脚。
【板书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注意 发现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怎么能爬? 脚 细丝(枝状)(六七根)
嫩红
细致观察
连续观察 变成小圆片 巴住
怎么爬? 触着墙 变弯曲 拉(使嫩茎紧贴)
变灰
没触着墙 萎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2自然段。
2.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要素,设计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引入新课
1.串读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2.让学生以爬山虎的口吻介绍自己脚的本领。
二、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连续的观察
1.联系课题,引导质疑,关注叶子与脚之间的联系。
预设: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课文还要写它的叶子呢?
2.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3.集体交流,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1)引导发现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①交流:嫩红——嫩绿——绿得那么新鲜。
②指导朗读,读出惬意的感受。
(2)指导了解无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出示爬山虎的图片,理解“一顺儿”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理解“均匀”的意思。
(3)指导品味起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出示:微风拂过爬山虎叶子微微漾起波纹的视频。
②说一说“拂”和“漾”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读出微风的轻柔和叶子微弱的震颤。
4.引导想象,背诵第2自然段。
5.引导关注叶子与脚之间的联系。
三、指导根据生活中要观察的事物,设计观察记录表
1.根据课文内容与板书,思考观察要素,设计观察记录表。
2.交流讨论,确定观察要素。
Ø 观察时间(发生变化的时间节点);
Ø 观察所得(文字、图画均可);
Ø 观察时产生的想法(好奇、疑惑);
3.根据讨论结果和板书,自主设计和完成观察记录表。
4.阅读资料袋,设计观察记录表。
(1)对比两张记录表,说说:两张表的共同点是什么。
(2)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是不是每天都要记录?可以怎么记录?
Ø 观察时间(发生变化的时间节点)
Ø 观察所得(文字、图画均可)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
(1)背诵第2自然段。
(2)摘抄一句你最喜欢的写得准确、生动的句子。
(3)选择一种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并设计观察记录表记录观察所得。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