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江苏淮安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江苏淮安

视频标签: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江苏淮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江苏淮安

【标题】
 
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正文】
教材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
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语文要素: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写书信。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亲眼看到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由此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上,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而是采用了先出示结果,再追述原因的写法。先写在新学年开始的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修身课上,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再写周恩来十二岁那年被伯父告诫不能到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去玩,最后写周恩来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目睹国人被欺负,却没人主持公道。三件事,描写周恩来在修身课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回答,后揭示立下此志向的背后原因。全文处处围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展开,结构完整紧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文中反复出现,除了课题还出现了三次,反复强调,首尾呼应。
课文除了反复特色外,还有多处对衬,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与其他同学为家父读书,为明理读书,为光耀门楣读书形成对衬,后文还有和伯父、围观的其他中国人之间的对衬,衬托出周恩来的博大胸怀与志向。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要素是在三年级“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本册教材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素,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先弄清每件事情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情连起来的方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在刚刚从三年级升入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和感悟、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些都为学习本篇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离得太远,他们没有切身的经历和情感的储备,缺乏通过语言文字表面来悟出背后的情感,从而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二学段目标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部编版教材经过精心编排,由三年级“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到本册教材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要学习如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了解到把握,由一件事到几件事,对孩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课写了三件事,可以引导孩子回顾把握一件事的方法,进而学习把握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本课编者在选进教材时进行了调整,采用了倒叙的写法,弄清事件之间的关联,才能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肃”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时间、地点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提炼小标题,并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根据补充资料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周恩来少年时代的形象,树立个人志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正确朗读课文,认识生字,会写“严肃”等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第一件事;
第二课时:结合时代背景等资料进一步理解后两件事中的“中华不振”,弄清三件事内在关系,反观立志一事,深入感悟少年周恩来的抱负。完成书后练习,学习周恩来,树立人生志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小组讨论表格、书写纸。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搜集资料了解周恩来和100多年前的中国的现状,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书法展示,激趣导入
出示板贴,内容为周恩来字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鼓励学生试着读一读毛笔书法繁体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照着屏幕上的简化字再认一认,读一读。

【设计意图: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介绍和本文主题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让学生对书法的识读和感知欣赏能力有所提升。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个字集自周恩来手迹,是繁体毛笔书法,字形端正而稳健,有一股潇洒磊落的“君子之风”从字中流出,这也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让学生进行识读辨认也是一次学习和陶冶。】
2.结合资料,介绍周恩来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周恩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周恩来)
课前预设: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
②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出生时间是1898年,出生地为江苏淮安(课文中有介绍);
④字翔宇,曾用名大鸾;(教师顺势补充介绍:板书“鸾”,传说中的神鸟,大鸾就是展翅高飞;周恩来字翔宇,意为翱翔宇宙,体会周恩来名字中的寓意。)
【设计意图:1.资料搜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一个必备能力:如何在未来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资源和信息中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这些能力需要在语文课堂中有落实和体现。2.关于周恩来的介绍各种书籍、网络都有很多,介绍的内容应该是四年级学生熟知的,能理解的,有助于本文的学习,而且是在资料筛选、辨别、整合、优化之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和转述。】
3.结合课题,就题质疑
学生读课题,并就课题质疑。
课前预设:
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他什么时候说的?
②他为什么要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
③“崛起”一词的意思不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猜一猜和找近义词的方式来理解“崛起”,如强大、振兴、不被欺负等;同时联系熟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想一想“崛起”的意思和哪一个相——富强。教师补充介绍,“崛起”也就是习近平爷爷说的中国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设计意图:1.质疑能力是重要的语文思维能力,有没有、会不会质疑,能否围绕文本核心内容质疑是对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和题目的能力考验。2.在质疑过程中,教师相机理解“崛起”一词,通过猜和找近义词等方式,尤其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史、国史等教育意识,是落实“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无声之举,是语文课中体现人文性和政治性的需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6页,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主放声读课文,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朗读状态,如朗读的姿势,朗读时遇到的困难等。
1.学生自主汇报发现的易错字音,提醒同学注意。
【设计意图:1.尊重学生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2.在同伴的互相倾听中,加强交流和学习。】
2.教师重点强调容易错的字音
课前预设,出示:
(1)惩处,“惩”chéng,读第二声,“处”的意思为处罚,读第三声。
(2)肇事,zhào,读第四声,可以联系文章内容和生活经验简单理解。
(3)为之一振:(出示)启发学生带到句子里想一想,魏校长因为周恩来说出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而感到精神振奋。“为”是因为的意思,读第四声。
3.交流不懂的词语
可以同桌先交流不懂的词语。
课前预设,出示:
(1)理解“门楣”:
①  根据“门楣”两个字的字形先猜一猜,“楣”的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眉毛的眉,猜猜看门楣会在门的什么位置呢?
②出示“门楣”图片,介绍“门楣”就是门上面的横木。想一想门下面的横木是什么,顺势介绍“门槛”。
③联系学生生活,在哪看过这样的门楣呢?如风景名胜或古旧建筑等。
④出示不同的“门楣”,教师介绍不同的门楣还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可不是普通百姓家可以有的。
(2)理解“中华不振”:
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华不振”的意思;联系课外书或看过的影视资料说说“中华不振”的意思;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中华不振”的意思。
【设计意图:1.尊重学情,教师还要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做教学中的首席,在该教的地方教扎实。2.字词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还要总结学习的方法,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本内容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字音,明白了词语的意思,我们再读课文,这一次有新的学习任务。
1.出示教材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第一题,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

请同学说一说课后第一题的要求:默读,课文写了几件事,学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边在屏幕圈画边强调:这一次是默读,不发出声音,也不需要一字一字读,而是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读和想。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教师巡视,关注学生默读情况,相机交流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状态。
2.  梳理课后习题: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1)学生起立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课文写了几件事,说说你的想法。
课前预设:
①根据时间不同划分
②根据地点变化划分
③根据人物不同划分
④根据事件不同划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在课件上的课文上进行圈画和标注。
(2)师生一起根据屏幕上的标注讨论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预设学生可能把文本信息抓得比较全,引导学生如何概括地说,如何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不说,如何确定主要人物和事件,然后连起来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梳理信息的过程,板书:主要人物、事件。)
(3)教师根据梳理的情况,出示梳理信息的支架表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的梳理。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表格用笔圈画出文本信息,然后小组内同学自主说一说,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补充。教师组间巡视。
学生汇报第二三件事的梳理情况,师生相机评价,主要从是否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事情说清楚。
(4)用小标题概括三件事。把事情说的简洁精炼,把一件事和一段话说成一句话,说成一个短语,比如说的时候可以省略时间、地点、人物等。(可以根据理解有不一样的答案,教师相机引导。)
课前预设:
立志振兴中华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5)浏览文章,理清三件事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写结果,后面两件是原因。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先因后果):
按照课文的顺序说(先果后因):
简洁一点,用小标题概括,连起来说:
自己可以加入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6)出示单元导读图,回顾单元语文要素

【设计意图:1.抓住课后习题,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2.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汇报情况,及时在屏幕上标注出内容,把学习思考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教学过程走扎实。3.借助表格的经典支架,帮助学生梳理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述。第一件事属于教师精讲,把一段话概括的过程展现出来,接着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概括二、三件事,并进行反馈。4.把几件事情浓缩成小标题后,利于学生整体理清几件事之间的关系,并按照不同的表达顺序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把单元语文要素一步步落实。】
 
四、精读课文,学习立志部分
过渡:修身课上,周恩来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让我们走进那节修身课。(出示课文语段)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魏校长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做了不同的回答,其他同学都有什么样的回答。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学生自己默读,发现了什么?读一读,想想看,他们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为家父而读书。这是为别人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这是为自己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理解光耀门楣的意思:光宗耀祖,是为了家族的荣耀和地位而读书。)这是为了整个家族而读书。
以上三种,都是为了个人或者家庭读书,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国家和民族而读书。
3.  理解“为之一振”:
所以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为什么会为之一振?学生自主说,教师点拨概括:
惊讶,一个12岁的孩子竟然能说出这样有抱负与胸怀的话语。
惊喜,自己的学生中,竟然能有这样有伟大志向的学生。
惊叹,为周恩来胸怀国家的志向叹服,知道中华不振的人很多,只有周恩来说出了这样的志向。
4.教师引读:魏校长在听到别人都为自己而读书的时候,再听到周恩来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读书的时候,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结合语境理解“当效此生”:
“当效此生”是什么意思,此生指?周恩来。
 “效”的意思是学习。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出示:1.模仿、效仿、学习;2.效验,功用,成果。)
当效此生就是——应当模仿、效仿、学习周恩来。有志向的人就应当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设计意图:1.抓住立志,比较读书目的,理解志向远大,胸怀国家和民族。2.结合课文语境理解“为之一振”“当效此生”,引入字典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3.反复朗读周恩来的话,入耳入心。】
 
五、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是从修身课上魏校长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引出的回答,肃是一个生字。
1.  书写“肃”,出示带有田字格的“肃”:
(1)关注“肃”的笔顺,出示带有动画的“肃”的图片,学生观察并书空。注意下边的笔顺先两边,后中间。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一起梳理:上紧下松,结构上左右对称,笔画之间间距匀称。师示范写一个,生描一个写两个。投影点评或同学互评。

 
2.  书写一句话。屏幕出示字格和书签,教师提醒书写要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少年周恩来的抱负,让我们抄写下来,记在心中,也可以写在书签上,或横或竖,注意书写时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1.写字教学抓住易错点,培养观察力和书写能力。2.经典格言和语句可以抄写下来,勉励自己。句式和段落书写是中年段写字教学的一个教学重点。】
 
五、小结课时内容
这节课,我们用抓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理清了课文的内容,走进了那节修身课。下节课我们结合资料继续探寻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感受伟人青少年时期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抱负与胸怀。课后可以看看电影《童年周恩来》,同时,大家也要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设计意图:1.根据板书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2.结课时渗透文本主题,同时推荐当下的影视资源《童年周恩来》(2021年“六一”儿童节上映)作为课后建议学习内容,用先进的文化涵养人、影响人、教育人,是对本课学习的升华。】
 
板书设计:

主要人物
        立志振兴中华
        耳闻“中华不振”        事件
目睹“中华不振”
【设计意图:1.引入周恩来书法,渗透传统书法文化审美。2.正副板书抓住文本内容和语文要素,脉络清晰。】
第二课时(略)
联系课内外资源和课后习题中周恩来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进一步理解“中华不振”,更深感悟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和胸怀。激发学生学习少年周恩来立志报国、振兴中华的决心。
【设计意图:1.志向是青少年成长一个永恒的话题,结合时代背景,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落实核心素养。2.抓住文本,落实课后习题,在对文本的反复品味中加深对少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和胸怀的进一步感悟。】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江苏淮安”,所属分类为“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江苏淮安”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