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海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版本:部编版
年段:四年级
册次:上册
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文本分析;
本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的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学生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已具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体会周恩来的情感,体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伟大理想。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再写下来。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
学法; 朗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厉害了我的国”视频,在短短一分钟内感受今天我们国家的强盛、繁荣,提出疑问:100多年前的时候,我们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带着疑问导入课文教学。
二、讲授课文内容
(一)回顾生字词
模范 严肃 光耀门楣 撑腰劝慰 疑惑不解 风和日丽 热闹非凡 若有所思 左顾右盼
教师请班上学生开火车读,不正确的读音教师进行指导。
(二)解读课题
1.全班齐读课题,解释“中华”“崛起”的含义。
明确:“中华”指中华民族,“崛起”就是“兴起、振兴”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读书”。
2.课题质疑:少年周恩来为什么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不必做过多的评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那几件事?
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本课主要讲了三件事,而且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就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串 联起来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办法。
1.教师:魏校长提问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读书的理
由或者是为明理而读书;或者是为做官而读书;或者是为挣钱而读书或者是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教师引发疑问: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3.介绍周恩来
(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四)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 教师:(1)想一想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小组交流)(2)画出你感受深刻的句子。(3)揣摩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三个问题的预设,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从“租借地”和视频、图片介绍文章时代背景。体会“中华不振”。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混乱阶段。国家内部历经晚清政府、北洋军阀,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政府成立,政治变革频繁,政局动荡不安。面对软弱无能、贫穷落后的中国政府,帝国主义国家趁机大肆侵略,强迫中国政府割地赔款。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常常在自己的领土上被外国人欺辱,大家敢怒不敢言。
3.强调: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预设:用红色标注的可以调动学生悲愤的情感。同时理解关联词“不但不——而且”含义,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4.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妇女是怎样哭诉的?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原本”“谁知”“不但不”“反而”这些表示转折的词语,理解中国巡警为什么会如此仗势欺人、欺压百姓,进而深刻体会什么叫“中华不振”。
5.教师配合课件进行引读,升华情感体验。
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当时的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领土不完整,人民饱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就如同图片中四个歪歪扭扭的“中华不振”,出现这样的形态根本原因便是没有让其挺立的“脊梁”。此时当学生看到这里时,内心都会哀痛,沉重。
6.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其他知识要点。
明确: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课文延伸:(出示图片)正是这铿锵有力的誓言,伴随着周恩来走过光辉的一生,使他不仅在中国危难时挺身而出,在新中国成立依旧为国贡献着自己的一生,成为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怀念的好总理。(再次讨论,当时动荡的时局告诉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今天我们身处的国家富强安宁,可我们依旧要读书,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激发情感;让我们以伟大的周总理为榜样,沿着伟人的足迹走下去,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吧!)
引入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你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学生体会到当时需要我们读书救国,现在我们更加应该多读书,为我们的中国梦而读书。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下志向 心系祖国
中华不振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