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贵州省 - 毕节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教
学设计
课题名称 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
授课年级 高二 总学时数 1学时
讲授时间 20分钟
活动时间
20分钟
教材、教辅介绍
教材名称
编 著 者 出 版 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必修3》 汪忠 江苏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 汪忠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分析
教学
目标
1. 能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等观念,解释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平衡,是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实现的,其调节能力的大小、稳定性与恢复性的高低,是由其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2. 能运用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思维方法,依据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的分析,对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分析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
3. 能基于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设计一个保持和提高某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案;能从生态系统具备有限自我调节能力的视角,预测和论证某一因子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可能引发多种潜在的变化;能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4. 能形成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习惯,并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第4章第2 节的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等内容,本节课内容为生态系统的稳态的维持,属于第4学时,它既是第二节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本上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是首先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稳态的概念内涵;接着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原因及课题研究,紧接着结合实例介绍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相对的,最
后介绍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本节课的知识综合性较强,且较为抽象,导致学生普遍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因此,传统教学会使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采用视频、微课、图片加实例讨论等手段可将过程直观具体化,更好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与
2
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设置小小主人翁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有关搜查和搜集资料等活动,特别是了解当地生态系统、保护当地环境的活动,从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以致用,自主体会总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使知识的吸收理解变得更为顺理成章。最后进入课题研究: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后实验设计并在课堂展示,然后继续完善修正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体验科学探索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学情
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态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将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态。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手段将过程直观化具体化,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采用问题串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较好领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的内涵和相对性。 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采用问题串讨论,使学生较好领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小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的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设计并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等。 五、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PPT展示倒天河湿地生态系统的航拍视频,图片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引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学生通过对身边生态系统的了解,更好领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关键词:视频 通过身边生态系统的航拍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涵,PPT展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两方面的体现,促使学生更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涵,,温故知新,更好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内涵。 关键词:温故知新 通过温故知新,使学生更好建立结构和功能观。
3
好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问题串讨论:探究生态系统如何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PPT展示六个实例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生态系统如何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最后教师总结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同时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PPT展示受破坏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入自我调节能力的特点。即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学生通过六个实际问题的自主讨论学习深刻领悟理解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同时在自主讨论和教师动画引导中更好理解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和自我调
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关键词:问题串讨论 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更好领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因-自我调节能力的内涵和相对性。
问题串讨论:探究生物种类多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由干扰强度大小不同,引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大不同表现: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设置两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逐步分析得出生物种类的多少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可能存在的关系是怎样的?依据是什么?并绘制曲线图。 学生在问题串的自主讨论分析中自主归纳总结得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图。 关键词:问题串讨论 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归纳总结生物种类多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小小主人翁的情景教学 以倒天河生态系统为依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所学知识,总结得出提高倒天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同时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从身边具体的生态系统着眼,学生自主体会总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也更好领悟人类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小主人翁情境教学。 设置小小主人翁情
境教学,能更好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提
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同
时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以致用,自主体会总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也更好领悟人类在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中重要作用。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所学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 学生回忆归纳构建思维导图。
关键词:总结反思。 课题研究 微课视频 引导学生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同时展示模拟实验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自身实验设计的不足并在课下加以完善修正。 学生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和实验的设计思路,观看教师展示的模拟实验微课视频,思考自身实验设计的不足。 关键词:课题研究 通过课后的合作课
题研究,并在课堂展示,然后继续完善修正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体验
4
科学探索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流程图
组织教学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生态系统的稳态的概念。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思考与讨论一的内容。
问题串合作
讨论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上的思考与讨论二内容。
问题串合作讨论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课堂 小结
课外作业
结束
引导学生认识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设置小小主人翁情境探究。
情境探究
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对自身实验设计方案加以完善修正和表达交流。 学生展示课后进行的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
总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绘制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的多少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曲线。
5
七、课后巩固练习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 )
A.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所具有的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D.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 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 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
3.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 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B.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小 八、板书设计
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 ↑
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自我调节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