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本站QQ客服在线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视频标签: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本课为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后的探究实验,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的结果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质疑、求实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能够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 3、能够设计可行的、逻辑严谨的实验方案。 4、能够实施方案,观察结果,解释数据。  5、能够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结果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确认变量,作出假设,设计可行的,逻辑严谨的实验设计。 难点:针对实验中的无关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二、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 
①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如何确认变量,为实验的设计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②高一下半学期的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具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这个阶段的学生动手操作和执行能力都较强,能够积极有效的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具体对策 
学生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有可能考虑不严谨,在实验开始之前通过师生讨论,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三、 教法学法 
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教师位于引导者、服务者的位置,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课题,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体验探究性学习的魅力,我们设置的探究
实验过程高度复原科研历程,分为:提出问题;开题答辩;实验实施;结题汇报。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完成了“提出问题”和“开题答辩”这两个环节,并且评选出而三个课题:1.树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么?2.环境温度对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影响。3.土壤深度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关系。     这三个课题的小组在课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探究,今天就请各个小组的代表为我们展示一下他们的探究成果! 
2、介绍亮点。开始之前,现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实验设计中共同的几
个亮点。 
①.实验容器:简单易得的一次性餐盒,为了更好的模拟土壤微生物有氧,湿润的环境,小组成员们想到用双层浸湿的纱布覆盖在土壤表面。 
 
  
②.实验树叶:学生们在花园里对比了之后选取了海棠的叶子,质软(相对易分解),且形态大小符合我们的需求,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尽量挑选生理状态相似,在相似的位置将其剪成2cm*2cm大小; 
③.学生们还想到了在装树叶的纱布包上缝上一段绳儿,方便观察结果取出时将其拉出,避免了拔土和找不到位置的尴尬。 
④.实施灭菌时,为了避免土壤水分的流失以及确保灭菌的彻底性,学生们将土壤薄薄的铺在餐盒盖子上并包上保鲜膜进行分散灭菌;为了确保实验的严谨性,学生们还把灭菌组所用的纱布袋和餐盒也放在其中一起灭菌。
 
                    
             
                    
                           
                    
             
                    
                             
         
Ⅱ.“树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么” 
两个实验小组给出了不同的实施方案,其中一个小组根据课本的提示,对比
观察了灭菌土壤和自然土壤对相同体积树叶的分解情况。 
    
 最终得出:在存在土壤微生物的情况下,分解作用更加明显。         
灭菌土壤 
自然土壤 
土壤组 灭菌土壤组 自然土壤组 低温约5℃ 室温约15℃ 高温约35℃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土壤的分解作用更强。 
1—6天 
11—16天 
6—11天 
自然土壤 
灭菌土壤 
1—6天 
6—11天 
11—16天 
结论:存在土壤微生物的情况下,土壤的分解作用更强。 
 
                    
             
                    
                             
遗憾的是,土壤浸出液组并没有得出明显的实验结果,通过分析一个细节,通过不断查阅资料。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所取土壤中的分解纸张的微生物较少,而我们的实验周期也相对较短。针对这一推测,小组成员们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了后续的实验,参考选修一“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中土壤取样的两种方法,又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为“腐殖土浸出液”,一组为“富集土浸出液”。 
    
   
可喜的是,“富集土浸出液”得到的结果较为明显,表明:在存在微生物的情况下,土壤的分解能力更加明显。 
       
Ⅲ、“土壤深度与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关系” 
实验所用的土壤取自校园中的花园。选一块落叶较多的空地,清除表面的落叶和杂质,首先在地表挖取0—10cm的土壤,在此基础上依次挖取10—20cm,20—30cm深的土壤用于实验; 
      
                   
           
结果显示:10cm—20cm深度的土壤分解作用最强。分析原因可能是相对于0—10cm的土壤,10—20cm深的土壤远离地表,人为干扰因素较少;其次,比起20-30cm的深度土层相对较浅,氧气充足,微生物种类比较多。 
             
第6天 
第11天 第16天 0cm-10cm 
20cm-30cm 
10cm-20cm 
结论:10cm-20cm深度的土壤,分解能力最强。 
约12cm 
约21cm 
 
                    
             
                    
                             
学生们的实验步骤或许还有不严谨的地方,实验结果或许也并不完美,但重要的是探索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综合几组的实验结果,学生还总结出:在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高温,10—20cm深的土壤分解作用较好。这一结果也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所属分类为“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