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第十一届全国高中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十一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直线与方程》单元复习课_江苏—朱明明—设计—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江苏—朱明明—设计—《直线与方程》单元复习课
《直线与方程》单元复习课 教学设计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朱明明
一、教学内容解析
从教材内容的角度:作为解析几何大单元的开篇内容,本章主要研究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有关知识,用代数方法研究与直线有关的问题. 坐标法是掌握研究解析几何的核心方法,直线与方程的学习经验可以迁移到其它几何对象的研究中,为后续圆的方程等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坐标法通过坐标系,实现了点与坐标、直线与方程的对应,沟通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
从单元复习的角度:单元教学的基本路径是“总一分一总”. 第一个“总”相当于“登山地图”,是对单元内容初步的整体感知;“分”相当于“登山过程”,是在总体感知的基础上,聚焦局部内容,进行深度学习;章节复习课便是单元教学路径中的第二个“总”,相当于“居高回望”,作为单元复习课,要揭示单元内容之间的本质关联,建构学习单元的整体认知,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 1.重构本章知识体系
2.综合运用本章知识
3.理解与应用坐标法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本节课对直线与方程相关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发现知识内部的联系,发展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2、经历知识再建构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形成单元复习观,积累单元复习经验.
本节课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了解研究解析几何的思维过程,掌握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流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单元教学高观点引领、思想性驾驭、结构化关联的基本要求指引下,依托直线与方程单元复习这一载体,以数学文化育人、理性思维育人、实践应用育人,努力实现数学学科育人的目标.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高二学生,他们已初步掌握本章基础知识,有了研究直线的直接经验;具备结合图形直观获得解题思路、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但是知识碎片化,对整章的掌握缺乏系统性、连贯性,不能全面地构建整章的知识框架,缺少整体观和发展观.这就需要教师从大单元的角度,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逐步构建起整章的知识框架.这些是学生缺乏的,也是学生所需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1.感悟形数的对立与统一
2.探索解几研究一般路径
3.建立单元复习一般模式
四、教学策略分析
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体化,具体如下:
1.站在大单元的高度组织复习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回顾直线与方程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抓住“坐标法”这一核心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2.基于学习力的视角组织教学活动.根据现阶段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基础,运用引导发现和讲练结合的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和交流,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3.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双向转化过程,深化数学思维.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 单元教学 方法引领
以华罗庚先生的名言引领单元复习课的学习,在揭示单元复习课的价值、提升学生对单元复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法指导.
引导语
“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熟书生温,但把新的东西讲进去了,就能找另一条线索把旧东西重新贯穿起来. ——华罗庚”
【设计意图】通过华罗庚先生的话,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用一条线索把散落于各节的旧知识像珍珠一样穿起来”,实现知识体系结构化,思想方法一贯化,最终能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环节2 学材重构 双线贯穿
通过对本课学习资料和教材的重新整合,以知识重构为明线,以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为暗线,双线贯穿,感悟形数的对立与统一,探索解几研究一般路径,建立单元复习一般范式,促进学生单元理念的形成、思想方法的领悟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问题1: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你对标题“直线与方程”有怎样的认识?
问题2:直线方程有哪几种形式?
问题3:有人说“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都是点斜式方程的‘推论’”,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方程的形式,感受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形”和“数”两个角度重新认识直线与方程,建立统一的观点.
例1 写出图中各直线的方程.
变式1 试写出一个方程,表示经过点的所有直线.
变式2 当变化时,直线有什么几何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及变式,利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由形定数,以数研形,难度层次分明,思维逐步提升,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意识.
问题4:在变式2中,涉及到了两条直线的平行.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怎么判定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复习,建构本知识块的框图,利用结构化的视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位置关系的分类及判定,也为后续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做了铺垫.结构化视图的再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统一辩证的观点.
探究:类比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复习,对“平面上的距离”也设计一个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知识框图有了初步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知识框图,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观念,形成单元复习观念;另一方面进行学法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环节3 实践应用 形数融通
本环节精选例题,一题多变,在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灵活转化的过程中,形数融通,悟
透通法,进一步感悟解几研究的一般路径.
例2 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E,F为的两个三等分点, AC,DF相交于点G.证明:.
【设计意图】本题以学生熟悉的图形为载体,研究两条直线的垂直,思维入口宽,解题方法多.主要想让学生再次认识到坐标法是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核心方法,它是基于点与坐标、直线与方程的对应,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变式1 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E,F为的两个三等分点, 点T在边DC上,且点T到直线DF,AC的距离分别为,,求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本题和例2基于同一个背景,是例2的传承与发展.但图形中几何要素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升,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问题.
变式2 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E,F为的两个三等分点.若一质点从点E沿与BA夹角为的方向射到AD上的点M后,依次反射到DC,CB和AB上的点N,P,F(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则 ,线段EM的长为 .
【设计意图】 本题以矩形为载体,借助反射问题,考查了图形的对称变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用图、解图能力,有利于发展直观想象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变式3 求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本题以函数的最值问题为背景,培养学生由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双向应用,也体现了解析几何在函数领域的应用.
环节4 反思升华 彰显素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