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第十二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课《体育运动与心率》辽宁_杨婷婷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第十二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课《体育运动与心率》辽宁_杨婷婷

视频标签:第十二届全国初中青年

所属栏目:初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十二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课《体育运动与心率》辽宁_杨婷婷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体育运动与心率》辽宁_杨婷婷




《体育运动与心率》教学设计
杨婷婷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
摘要:本节课是一节融合数学、体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课.本节课分为课前活动和课上活动两部分,课前从实际情境入手,提出研究问题,设计方案,展开实践,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模型并得出结论,课上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结合统计、函数知识对结论进行解释和评估,得出体育运动的一些指导性建议.这节课的特色在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选取研究问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自主实施活动内容、自主总结研究成果,亲自经历整个实践和探究过程,教师只是参与者,是研究学习的一份子,为学生指明方向、修正思路.有利于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率;数学建模一、教学内容解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综合运用数学、体育、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研究体育运动与心率问题,是以“统计”、“函数”等为主题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课.

2.内容解析

在知识的联系上,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函数等相关知识之后,
衍生出来的活动实践课.以“体育运动与心率”作为研究主题,开展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活动并得出结论,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统计图表、图象等,利用所学知识对结论进行解释和评估,从切身体验出发,得出对体育运动的一些指导性建议.在能力的培养上,通过数据统计过程及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函数思想、数学应用意识、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素养上,这样的学习过程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将统计的概念、方法与原理综合运用到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统计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的思想,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函数模型的产生和应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科学开展实践活动,并利用“统计”、“函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置

1.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思考,参与实践,综合运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通过各学科知识间的融合解决问题,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发展模型观念.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从理论到实际,发展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
题.
(3)经历合作交流、实践探索、批判反思、组织协调的过程,发展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在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与生理机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的运动,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将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到学科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并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自主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够借助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或者利用列表法、图象法、关系式法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学会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体会利用函数思想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能积极发言、倾听欣赏、总结反思、改进完善.
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积极健康的运动意识.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收集与整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等知识,具备一定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对于数学、生物、体育等学科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究活动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但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比较弱,社会实践经验较少.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建立模型,运用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四、教学策略分析

1.“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过程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技能,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批判,将技能培养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实际问题,再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自主确立研究问题、设计方案、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全过程,学生是活动实施的主体.
2.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形式
课上,一位教师独立完成跨学科教学,课前,生物、体育等多位教师合作,解答学生活动中的疑问,实现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任务目标的选择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活动主题更加生活化和情景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围绕特定的主题,结合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促进探究活动开展
设置组内交流、组间评价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式的数学实践活动,从中学会有效地与他人分工协作,平等地与他人对话分享,发展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师生活动】

播放2021年东京奥运会视频,通过视频,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价值,尤其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数据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播放学生运动视频,运动后会出现心跳加速的现象,从而引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任务:研究体育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设计意图】

  1. 以奥运会为切入点,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据的重要价值.
  2. 让学习回归生活,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和学生关心的主题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3.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的意识.
活动二:头脑风暴,提出问题

【师生活动】

1.学生钻研数学、生物学和体育等教材,查阅相关课外资料,了解影响心率的因素,体育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2.小组围绕体育运动与心率的关系查阅资料并互相交流,师生共同探讨,提出问题.
问题收集:
①运动时间与心率的关系
②不同身体素质与心率的关系
③运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
④不同运动类型与心率的关系
⑤运动距离与心率的关系
⑥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心率与恢复时间关系
⑦运动时呼吸与心率的关系
⑧年龄与心率的关系
⑨运动训练对心率的影响
⑩交叉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教师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哪些问题与本节课的主题相关,是否值得进一步研究,对于问题的选择教师给出指导性建议.

【设计意图】

①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学生习惯于解决已给定的具体问题,见到这样一个较为宽泛的课题,可能无法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或者虽然确定了问题情境,但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没有研究方向,所以首先让学生围绕体育运动与心率,从不同角度提出研究问题,目的更明确.
②在实际问题中,首先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围绕课题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有效锻炼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问题的来源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
活动三:问卷调查,选题分组
1.调查问卷一:选择研究问题,根据选择的问题进行分组;
2.调查问卷二:选择运动项目,根据兴趣再次重新调整分组.

了解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和想要研究的问题.根据同学们的兴趣进行分组,最后确定分为三个小组:
篮球组:运动训练与心率的关系;跑步组:运动时间与心率的关系;跳绳组:运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

【设计意图】

①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组,尊重学生差异,激发研究热情;
②在运动项目选择方面,尽量让各小组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且数据收集易于操作的项目.
活动四:根据问题,设计方案
【师生活动】
小组讨论,根据本组的研究问题,自由讨论本次活动的计划,自主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
教师关注:在方案设计方面,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比如变量控制、数据的获取、记录、整理的方法等.
【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完成自主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多元的,明确好实践的目的,确定有效可行的实施方案.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设计实验方案是本节课重难点,学生经验不足,小组讨论,汇集集体智慧,大家提出意见,不断修改,进一步完善方案,为顺利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五:动手实践,收集数据
【师生活动】
在体育老师的帮助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照实验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数据的收集.
教师关注:及时关注学生实验方案及收集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调整方向,不断优化方案,得到核心数据.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参与测试,感受数据来源于生活,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新颖的形式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手脑协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检验之前方案设计的可行性,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提升.
活动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生活动】
1.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统计图或者函数对数据进行分析.
2.根据数据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从中获取信息,并选择较为接近的函数模型,应用所选择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搜集资料,进一步解释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并给出合理的运动建议.
教师关注:教师此时的角色更像一位旁观的军师,观察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对于学生在分析数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指导,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让学生的研究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上活动


环节一:情境引入
1.通过奥运会视频,猜想运动对心率具有一定影响,从而引出课题.
2.回顾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历程.
【设计意图】
以奥运会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热情.
环节二:团队合作
【师生活动】
首先进行1分钟的组内合作交流,讨论成果汇报的具体思路和流程. 每个团队选出两位汇报人,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不限,如微视频,PPT,以及图片
等.
【设计意图】
小组成员互相讨论,根据课前实验活动的成果,理清汇报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团队
协作的素养.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自己所选的主题开展研究,经历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并最终形成了研究成果,每个小组派出两位汇报人,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给同学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环节三:汇报展示
篮球组
:卢✱旭、赵✱倩小组作品展示.
主题:运动训练与心率的关系.
流程:
  1. 确定选题:篮球项目是我们学校传统的优势项目,多次取得全国大赛的冠军.因此选择篮球这个项目.
【设计意图】
学生因“学校篮球队的优秀战绩”而感到骄傲,增加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更加热爱学校,喜欢校园生活.
  1. 设计实验方案

3.收集数据

相同运动时间,同等运动强度,体育生与非体育生原地运球1分钟心率数据对比.
测量方法:手测脉搏.

结论:运动前,非体育生的平均心率略高于体育生;运动后,两者平均心率差别不大.
【设计意图】
学生在第一次实践中,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运动后体育生与非体育生心率变化差异不大,学生对此产生怀疑,因此,小组讨论进行第二次方案设计,加大运动强度,学生继续探索,深入研究.
4.再次研讨,加大强度重新测量,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 excel 表格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学生不仅学得有趣,而且学得高效.
结论:
  1. 在安静状态下,体育生的心率低于非体育生;
  2. 在运动过程中,体育生的心率变化程度低于非体育生;
  3. 在运动后,体育生的心率恢复比非体育生快.
综上分析,得出结论:运动训练能够降低静息心率,增强心肌功能.
【设计意图】
学生实践后提出新问题,运动后运动后体育生与非体育生心率恢复情况,思考问题全面,分别从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三方面对比体育生与非体育生的心率数据,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篮球组利用统计图来描述数据,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5. 生物学解释
结合生物学中血液循环图,说明体育训练有益健康,能够使心脏的收缩能力更强、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能力更强、肌肉利用氧气的效率增加,可以让心脏更加强健.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丰富知识,从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从生物学方面进一步验证本组的研究结论. 环节四:评价反思
【师生活动】
小组汇报展示后,各小组先组内交流,再进行组间点评,可以指出优点或者不足,
也可以谈谈有什么疑惑,或者有哪些感悟?

学生可以对该组在活动中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可以指出该组研究过程中不科学的地方,提出建议;可以提出疑问,请该组同学解答;也可以从自身角度谈感受、收获等.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对该组的汇报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评价、质疑、释疑的过程,使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开拓思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点评
根据小组代表的汇报及学生们的点评,教师作出总结,不仅从知识方面进行提炼,也可以从研究方法、参与态度、探索精神等方面对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设计意图】
教师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跑步组:
陈✱文、齐✱如小组作品展示
主题:运动时间与心率的关系流程:
1.收集材料,确定问题
因为对苏炳添的崇拜而热爱跑步,从而确定研究问题.
2.合理假设,提出猜想:运动时间越长,心率越高.
3.设计方案,收集数据
开始时并没有控制速度不变,发现大家的心率变化有很大差异,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类比生物学、物理学中实验的探究方法,首先要控制变量.
【设计意图】
①在组内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模型更具有科学性.
②将生物学、物理学中的探究实验方法迁移到数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A.实验方案:

B.收集数据:
测量工具:运动手表、手环
  1. 首先先测量庄✱宸同学匀速跑4分钟的心率.
  2. 测量12名同学匀速跑步4分钟的心率,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心率数据.

【设计意图】
以小组讨论,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数学表达能力.通过设计方案让各组更明晰自己的建模过程.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 庄✱宸同学心率随运动时间的变化情况.请庄子宸同学介绍一下函数图象:

汇报人向同学提问:
①根据函数图象,你能估计庄✱宸同学跑步105秒时的心率是多少吗?
②由图象你能看出他的心率是145次/分时,大致的时间么?
【设计意图】
①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进一步理解函数模型,加深对运动时间与心率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得出一般规律.
②通过2个问题,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变量间的关系,即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
另一个变量也有唯一确定的值,突出了函数概念中“唯一对应”这一重要特征,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1. 研究对象由个体到群体,12名同学心率随运动时间的变化情况.
组内产生分歧:
①画出每个人的心率随运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直接观察;
②将12位同学的心率随运动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画在同一坐标系内;
③根据12名同学每个时间点心率的平均值,绘制心率平均值与时间的函数图象.

思考:心率会一直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吗?调查资料发现,有专家表明,每个人的心率都是有限度的,达到这个限度,心率的变化就会比较慢一些,不会无限的升高. 也就是极限心率.
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心率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增长的速度先快后慢,达到一定的心率之后,心率会趋于稳定.
运动建议:处于安全性的角度,建议同学们在今后的跑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跑步前要先热身,避免心率急速增长,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控制好运动时间,不要过度运动造成心率过高的情况,这样才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设计意图】
①研究对象由个体到群体,得出一般性结论,有利于应用到生活中.
②组内产生分歧,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最后达成共识,无论哪种方式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通过结论让学生更明晰函数模型的意义,得出一般规律,实际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变化的趋势,科学的结论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合理运动.
5.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电脑绘制思维导图,总结本次综合实践过程,让活动过程更加明晰.
6.医生建议
小组成员采访医生,给予同学们专业指导.
【设计意图】
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指导、网上资料,还可以通过专家的指导,医生的介绍使该组的研究更具有科学性.
组间点评
学生可以对该组在活动中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可以指出该组研究过程中不科学的地方,提出建议;可以提出疑问,请该组同学解答;也可以从自身角度谈感受、收获等.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对该组的汇报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评价、质疑、释疑的过程,使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开拓思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点评
根据小组代表的汇报及学生们的点评,教师作出总结,不仅从知识方面进行提炼,也可以从研究方法、参与态度、探索精神等方面对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设计意图】
教师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
跳绳组
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李✱轩、耿✱忆小组作品展示
主题:运动强度与心率的关系流程: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1. 视频引入,提出问题
沈阳市民热衷于花样跳绳;我校的体育老师谭老师曾获得中国花样跳绳冠军,我们都很崇拜他;学校每天大课间都会跳绳操,因此选择了我们最喜欢的跳绳.
  1. 设计方案

2.收集数据:
测量工具:心率带苏宇阳同学分别以5种不同频率跳绳1分钟以及心率带上记录的数据:

3.整理、分析数据
整理心率带上记录的数据,并根据数据画出函数图象.横轴代表自变量,跳绳的频率,单位:个/分;纵轴代表心率,单位:次/分.
(1)苏✱阳同学心率随跳绳频率变化图象.
①知识拓展:大家在进行锻炼时存在一个误区,是不是运动强度越大,锻炼效果越
好呢?实际上并非如此,运动强度分为5个等级:

根据身体情况和锻炼目的,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设计意图】
知识拓展符合综合实践课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与多样性,学生积极查阅资料,不断丰富知识面,通过对运动强度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运动强度不是越大越好,注意锻炼中应关注心率,既达到锻炼效果,又能保证安全.
②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103页第13题,如果a表示一个人的年龄,b表示正常情况下人在运动时所能承受的每分心跳的最高次数,那么b=0.8(220-a),根据公式可计算苏宇阳同学运动时最大的安全心率:0.8 × (220 − 14) ≈ 165(次/分)
【设计意图】
教材上的实际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③给同学们出一道思考题:为了确保安全,苏宇阳的心率不能超过165次/分,他跳绳的频率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观察图象,近似看成是分段函数,求出各部分的函数表达式,再代数求值.

按照这种方法分析,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跳绳频率.
【设计意图】
学生根据数据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从中获取信息,并选择较为接近的函数模型,能够利用模型来分析数据,找到合适的跳绳频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利用心率带测量5名男生5名女生分别以5种不同频率跳绳1分钟的心率,以
下为10名同学平均心率随平均跳绳频率变化图象.

类比刚才的做法,当跳绳频率为109个/分时,平均心率为165次/分,建议大家跳绳每分钟不超过130个.由于只是推测,还请同学们课后去验证,以便改进模型.
【设计意图】
研究对象由个体到群体,结论由特殊推广到一般,从而获得一般性的结论.
  1. 提出新问题:运动后心率的恢复是否也与运动强度有关?
测量方法:利用心率带重新收集刚刚10名同学分别以较慢和较快的频率跳绳1分钟后,心率恢复的数据.

说明运动强度越大,心率恢复的时间越长.建议同学们课间跳绳时尽量控制频率,
低强度跳绳,以免影响下节课的学习.高强度跳绳结束后,心率先增加然后再逐渐降低,同学怀疑测量结果有错误,所以又进行了第二次的测试,发现结论还是一样的,上网查询资料:运动过程中身体需要的氧气多,需要心脏快速搏动来增加搏出量,但运动停止时,血液流速并不会立即停止,还会有一小段时间增快,增加运氧量,满足身体各个器官的氧需要量,所以建议大家运动后要适当走一走,作放松整理运动.
【设计意图】
从个体到样本对数据进行分析,使建立的模型更具代表性.不断提出问题,使数学建模走向深入.通过经历建立函数模型的数学活动,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意义,利用模型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跳绳频率控制在多少比较合适,课间大概以多大频率跳绳,这样才能不影响下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建模将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紧密的结合到一起.
4.得出结论
(1)心率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2)运动强度越大,心率恢复的时间越长.
5.运动建议
(1)运动时监测心率,控制运动强度,心率尽量在140-160次/分,量力而行;
(2)运动后,不能立即休息,可以适当走走或做拉伸运动;
(3)跳绳是一种很好锻炼方式,简便易行,有益健康;
(4)掌握正确的跳绳技巧,合理安排跳绳频率和跳绳时间.
6.数学爱好者的新探索:在得出结论后,几位数学爱好者又利用GeoGebra的图形计算器对函数进行拟合,并借助计算机预测当心率达到最大值时的跳绳频率.同时,由于时间有限,他们想利用假期进一步探究跳绳时间与心率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预测运动多长时间心率会达到最大值,这样就可以合理安排跳绳时间,以保证安全.
【设计意图】
跳绳组GeoGebra图形计算器的使用,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体会函数模型,给同学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在数学建模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拟合函数,得到模型,通过归纳数学规律来对实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进行分析,体会函数的价值.
7.生物老师建议:学生请教生物老师,并且录制视频指导全体同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将数学与体育、生物学相结合,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科学运动、健康生活.
组间点评
学生可以对该组在活动中做得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可以指出该组研究过程中不科学的地方,提出建议;可以提出疑问,请该组同学解答;也可以从自身角度谈感受、收获等.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对该组的汇报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评价、质疑、释疑的过程,使学生不断反思改进,开拓思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研究结果,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点评
根据小组代表的汇报及学生们的点评,教师作出总结,不仅从知识方面进行提炼,也可以从研究方法、参与态度、探索精神等方面对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设计意图】
教师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总结:
1.活动方面:肯定学生们在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不畏困难、虚心请教、互帮互助、共同探讨、执着探索等;
2.知识方面:师生共同归纳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步骤,强化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世界,提升学生的建模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环节五:总结收获
【师生活动】
1.本节课在知识方面我们学习了什么?
2.方法方面我们学到了什么?
3.在实践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①通过学生总结收获,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融合,将各科知识有机的融合起来,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科学认真的求知态度.
③学生在了解体育运动的功能与生理机制后,在以后的体育锻炼中,能够控制好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科学锻炼身体,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环节六:应用提升
创造性布置作业,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
(见附件一:作业单)
【设计意图】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实际学情,布置基础达标作业(必做)、能力提升作业(选做)
和拓展延伸作业(选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课后巩固提升的需求.在开放教学时空的同时,实现知识学习探索的拓展与延伸,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知识、方法、经验和思维的基础.
【板书设计】

六、课堂教学目标检测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检测:
1.在课前活动初期,学生在自我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情况下,考察学生是否能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感受实际问题数学抽象化的过程;在活动中期,考察学生能否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在活动后期,考察学生对数据的分析情况及得出结论情况. 主要采取学生汇报的形式进行考察.
2.在课上活动中,通过小组汇报,考察学生整个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通过组间点评,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考察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科学的运动,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型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
3.通过课后作业中的基础达标作业(反思改进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检测学生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4.在课后评价中,设置综合活动课的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让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既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丰富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自律性、主动性以及灵活管理自己的能力.(见附件二:评价单)

七、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二条明确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要相互开放、相互作用、彼此关联.本节课是一节以跨学科实践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运动过程中与心率变化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贯穿于不同学科和领域所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既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要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学生与世界、学生与社会、学生之间的连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可取之处: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科知识学习,关注体育、生物学等跨学科知识的运用,注重学科间的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的重心由“重视教” 转为“重视学”,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不同优势和个性,挖掘学生潜能.
不足之处:在小组汇报展示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更全面地发表各小组的看法和观点,课程将会更加精彩.如果能再多给学生一些活动时间,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根据研究结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学生的锻炼会更加明确.此外,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养,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附件一:作业单
作业内容
层级 内容 设计分析
基础达标 反思改进本小组的研究成果. 此题比较基础,让学生修正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提升学生归纳反思的能力.
能力提升 以下研究问题任选其一:
1.同一人群不同运动项目对心率的影响;
2.在有氧或无氧运动中,运动时间与心率的关系;
3.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
实践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一步研究.
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应用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 利用假期,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套体育锻炼计
划.
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磨炼意志.
作业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评价维度 (教师评价前自评)
试题层级:基础达标层:较难(    )一般(       )容易(      ) 能力提升层:较难(     )一般(   )容易(      )拓展延伸层:较难(       )一般(      )容易(      )
是否有做题痕迹:有(     )   无(       )解答题答题规范性:
规范(    ) 基本规范(    )不规范(    )
数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其他学科存在的问题:
  1. 等: 作业认真、 字迹工整清晰,答题规范、探究结论正确,作业 90%以上准确.
  2. 等: 作业书写认真,卷面干净整洁,答题基本规范,探究结论基本正确,准确率
60%-90%.
  1. 等: 作业字迹不工整,空题较多,探究活动结论不正确;未进行探究.所答题目准确率 60%以下.
(建议不评价 C 等,这部分学生在作业讲解完重新作答后在进行等级评价 )
评价 (教师评价后自评)数学学科已掌握的知识:需加强的知识:其他学科已掌握的知识:需加强的知识: A    B     C 评语:
附件二:评价单
学生自评      
请在下列你认为符合自己相应表现的地方打“√” 优秀 良好 需努力
参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合作学习      
能努力完成小组分工的任务
团队合作 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      
能主动提出问题或想法
能与同伴一起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乐于与同伴分享研究结果
交流表达 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知识应用 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      
活动体会        
组内互评      
小组成员: 被评人:    
请在下列你认为符合被评同学相应表现的地方打“√” 优秀 良好 需努力
参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能努力完成小组分工的任务
分享合作 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      
能主动提出问题或想法
能与同伴一起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乐于与同伴分享研究结果
交流表达 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知识应用 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第十二届全国初中青年”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第十二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课《体育运动与心率》辽宁_杨婷婷”,所属分类为“初中数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第十二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课《体育运动与心率》辽宁_杨婷婷”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