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端午粽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端午粽》第一课时-湖北省 - 武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 《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认读会认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粽子的色香味美;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节日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师生进行说美食猜节日的游戏(元宵节、中秋节、春节等) 学生猜节日,老师手拿 “节”字卡片读节日。
(随文识字1:老师在田字格示范写生字“节”,学生书空) 2.过渡:端午节吃什么美食呢? PPT出示课题:端午粽
观察课件中的“端”和 “粽”,认识新偏旁:立字旁和米字旁。
具体引导学生观察“端”的偏旁是和站立有关,字理识字了解立字旁的演变。
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粽”的偏旁为什么是米字旁,从而进一步巩固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3.板书课题:端午粽
(随文识字2:老师在田字格示范写生字“午”,学生书空)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多种形式的认读,检查会认字和生字的字音: ①拿粽子字卡读生字。
读生字注意节律,如师说:谁会读?生答:我会读。学生站起来读字音强调字音的难点。如读“总”,一生读:平舌音“总”。众生齐读:总、总、总。 ②分类读准字音。 后鼻音的字:女生读 三拼音节的字:男生读 翘舌音字:一起读 ③读词语。
端午节 粽子 总是 糯米 中间 十分 红豆 鲜肉 带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分别点3位学生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词语。 ④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重点指导“豆”。
形象记字法记豆:豆的第一横像毛豆,中间“口”字像蚕豆,下面点撇像两颗红豆,最后一横像长长的豇豆。
(随文识字3:老师在田字格示范写生字“豆”,学生书空)
三、再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1.师:所有的生字都藏在课文里,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讲故事。听老师读课文时,你们会倾听些什么呢?(渗透巩固平时教学中的倾听能力指导。学生回答要听字音,听有没有加字漏字,听有没有读错字,听标点的停顿,听故事的内容和情感等)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是不是也想当个小朗读者呀? 过渡: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一共几自然段?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小朋
友分别读一读这四个自然段。
3.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点1名学生,评价句中的“一”变调的情况。
点1名学生,评价读顺长句子可以通过标点停顿换气。 ②小结朗读要求:读准“一”;读顺长句子。
分别点学生读好“一”的变调,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4.学生按照朗读要求分别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过渡:课文有很多“一”,也有很多这样的长句子,大家有信心读好吗? 分别点学生来读2、3、4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根据朗读要求的两点来评价,再点几名学生分别读,帮助学生巩固“读准‘一’;读顺长句子”的方法。 朗读学法指导:在读2、3、4自然段的长句子中,引导学生发现,读顺长句子的方法除了根据标点换气停顿外,还可以在重点词后面换气停顿。
四、梳理课文,感受数量词的丰富
师:在预习单中,我们看到小朋友们回忆自己的端午节包了粽子,吃了粽子。 课件出示学生学习单:
教师过渡:刚才听了课文的朗读,你知道作者和他的外婆又做了什么呢?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梳理出词语:
煮好一锅粽子、咬一口粽子、装一小篮粽子 师生合作读:
煮好 —— 一锅粽子 咬 —— 一口粽子 装 —— 一小篮粽子
教师小结:同样是粽子动作和量词却各不相同,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呀!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过渡:首先让我们一起去第二自然段,看看外婆煮好的这一锅粽子吧!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合作学习要求: (1)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
(2)说一说:这几句话分别写了粽子的色、香、味是怎么样的? (3)读一读:小组成员分别读出粽子的色香味美!
学习方式:先带着问题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再互相交流,最后准备分工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汇报:一共3句话;颜色是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香味是“清香”;味道是“又黏又甜”。最后分工合作朗读2自然段。 老师对小组合作进行相机评价并给予鼓励。
2.重点指导学习第一句,了解外婆的粽子是怎么做的。
①课件出示第一句,点1生读句子,思考做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其他同学边听边用横线划出这些材料。
教师相机出示:箬竹叶 糯米 枣
这几个词的读音很难读准,先同座位互相读一读,再男女生分别读。
②出示箬竹叶的实物给学生:看,这就是箬竹叶,你们小组汇报得好,奖励你们摸一摸,闻一闻,再看看是什么颜色。 ③依次出示每个材料的颜色: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师生合作韵律朗读,读好颜色词语。如师问:青青的什么?生答:青青的箬竹叶。师问:怎样的箬竹叶?生答:青青的箬竹叶
教师小结:有了这些表示颜色的叠词,粽子显得真好看。 板书:好看。
④拓展:谁来给这些景物加上好看的色彩呢? 拓展练习:
( )的小草 ( )的大树 ( )的云朵 ( )的棉花
( )的天空 ( )的大海 ( )的小脸 ( )的太阳
⑤填空式回到文中第一句:文中的粽子是用( )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的糯米,中间有一颗( )的枣。 视频看包粽子
3.读中学习第二句,了解粽子闻起来是怎样的。
过渡:看了这香甜美味的粽子,大家是不是很想去尝尝了。
课件出示第二句: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点多名学生读句子,读准:“一……就……”和“清香”,教师通过评价朗读,让学生读出粽子的清香来。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清香的粽子,板书:好闻(学生说)
4.语用第三句,了解粽子的味道是怎样的。 课件: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粽子的味道是怎样的?(又黏又甜) 拓展练习:
削开苹果皮,咬一口,又( )又( )。 剥开葡萄皮,咬一口,又( )又( )。 文中的粽子是怎样的?(又黏又甜)黏黏的是什么?(米)甜甜的又是什么?(枣)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板书:好吃
六、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情感。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端午节都是谁过的,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享预习单。
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单,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中华传统节日中流淌的这份暖暖的亲情。
教师激情:作者和你们一样,感受着外婆的这份情和爱。带着我们对端午节美好的回忆一起读一读第2自然段。 学生配乐齐读第2自然段。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读了好看、好闻、好吃的粽子,那么,外婆除了分享给家人,还会和谁分享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
七、指导生字的书写
1.回顾随文书写的三个生字:节、午、豆。认读组词。
2.师:他们都有一个什么笔画?(长横)相同的笔画长横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交流。
3.学生在书上书写这三个字,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同座位互相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10 端 午 粽 豆 节
好 看 好 闻 好 吃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