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部编小语,端午粽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小语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教学课例观摩《端午粽》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部编小语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教学课例观摩《端午粽》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谜语,学习猜谜,揭示课题。
2.听儿歌初步了解端午节习俗。
生听儿歌回答(吃粽子、赛龙舟、戴香包)
二、复习生词,再读课文。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生齐读。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三、走进端午节
1.问题引出课文第四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你从课文哪部分内容知道的?”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生介绍课下搜集的关于屈原的资料,师出示课件补充。
?师用自己的话讲解屈原爱国投江的故事,生利用推论阅读策略总结。(爱国)
?师介绍屈原的文学创作,生运用推论策略总结。(诗人)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师领读。
3.生展示课下搜集资料,师课件出示介绍屈原、吃粽子、赛龙舟等
4.师课件讲解端午节,激发学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生再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2.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
课件出示重点词语“一到、总会、盼着”运用连结策略想想学生自己家过年时家人团聚的场面,体会端午节家人团聚的心情。
3.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一共有几句话。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外婆的粽子是怎么做的 ?用“——”画出来。闻起来怎么样?味道如何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再读一读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第一句话。
(3)运用连结、推论策略理解词语“箬竹叶、裹、糯米”。
?理解词语“箬竹叶”。“箬”什么偏旁?(竹字头)说明和什么有关?(竹子)想一想粽子外面是用什么包的,运用连结、推论策略理解词语箬竹叶是一种竹子的叶子。
?理解词语“糯米”。运用连结策略生说平时的米饭和粽子有什么区别?推论出糯米是稻米的一种,因为比较有粘性所以叫糯米,北方也有叫黏米、江米的。
?本段找出裹的近义词(包),理解词语意思。
(4)比较理解量词“颗、棵”。“棵”指植物的株数,“颗”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运用连结策略想一想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小小的圆形或粒状的,完成填空练习。师领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读好,生指名读。
(5)课件出示3、4句话,生指名读。
①生回答“闻起来怎么样?味道如何呢?”
②说出这两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做一做这个动作。说一说外婆做的粽子吃起来怎么样?学生用推论策略总结外婆包的粽子的第一个特点——十分好吃。
③完成练习“填一填”。
④师领读一、二自然段。生多种形式读一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同学们,你们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味的?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味的?”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外婆会包哪几种粽子?”在文中找到那句话读一读。生用推论策略总结外婆包的粽子的第二个特点——花样也多。
3.我们吃的怎么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美滋滋)师解释“美滋滋”。美滋滋:形容心里高兴而在脸上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可以是吃的美滋滋,也可以是心里美滋滋。生用“美滋滋”说一句话。
4.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5.多种形式再读全文,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六、课文小结。
同学们,端午节马上要到了,到时候让我们一起欢度这个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希望你把这节课收获的知识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相信他们听了,心里也一定会美滋滋的。同学们,再见。
《端午粽》反思评课
韩大军:大家好,我是这组课的负责人韩大军老师,这位是《端午粽》的授课教师宋晶。下面,就请宋老师谈一谈《端午粽》这节课。
宋晶:大家好!我讲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四单元《端午粽》的第二课时。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本课伊始我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端午粽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韩大军:“品”粽从“读”粽开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教学中,宋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那么宋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你有什么和大家分享的呢?
宋晶:我们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多集中在“教课文”上,而国际上关注的是如何透过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创设一个以“策略阅读”为核心的阅读课堂教学。本课我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提取信息策略、连结策略、推论策略的能力。例如:本文第一自然段我主要训练学生运用连结和推论策略进行阅读。我启发学生从“一到”、“总会”、“盼着”三个词语连结自己节日里和家人相处的温馨、热闹场面,学生自然推论出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阖家团圆的主题。还有理解本文第三自然段“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这句话。我让学生连结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平时吃的粽子都是什么味儿的。因为北方的粽子一般都是甜味的如红枣粽、红豆粽,而鲜肉棕这种咸味的粽子却很少吃到。通过连结,学生能够与文本产生共鸣,进而进行推论“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
韩大军:对,“连结策略”是说文本呈现的信息是否使我们想到我们曾看过的或者经历过的一些事物,做一些关联。为什么连结很重要?过去的经验、知识,其他文本的信息,就像我们的财富。但是如果你不会恰当地提取、连结,你的口袋还是空空如也,无法消费。所以在阅读时读者必须能够提取、连结这些相关的经验与信息。通过连结,读者能够与文本产生共鸣,更能从作者那里吸取信息。如果文本能够唤起另一个文本的信息,读者就能用他所熟悉的方法获得新的信息。
宋晶:韩老师关于连结策略的介绍的非常详细、专业。我就跟大家谈谈推论的阅读教学策略。推论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阅读策略。读者往往喜欢在阅读中根据已有的知识来推测阅读内容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并与实际读内容进行验证,从而获得阅读的愉悦感。可以说,教给学生“推论”的方法,提高“推论”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韩大军:“推论”作为阅读策略对国内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新的概念,但是“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读读课文,说说你的看法”等策略,教师早就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其实这就是“推论策略”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因此“推论”策略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解文本中的相关词句和段落;二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明看法的思辨能力。第一学段(1—2年级)的推论策略更多的是和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想象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学习词语并获得相关的情感体验。除了这些教学策略,在本课教学设计上你还有什么想和大家谈一谈呢?
宋晶: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并用这个年龄段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引出端午节习俗。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反馈自己整理的资料,加深了对本文的了解,也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热情。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阅读策略的运用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使用的还不够灵活、熟练。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也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共同进步。也非常感谢韩老师精彩的评课和指导。谢谢大家!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