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love animals
所属栏目:小学英语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PEP教材三年级上册 Unit 4 We love animals Part C Story time浙江省 - 舟山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PEP教材三年级上册 Unit 4 We love animals Part C Story time浙江省 - 舟山
人教版PEP教材(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 Unit 4 We love animals Part C Story time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经过半个学期对英语的接触,他们已学习一部分英语词汇(文具、颜色、身体部位和本单元的动物单词)、简单的问候语和句型,具有一定的辨音能力(听音说出单词的首字母和根据首字母的发音说单词),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进行简单口语交流的能力,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三年级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强,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天性:爱玩、爱动、爱模仿、爱表演。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与教材的内容及特点非常吻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维性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减少固话的语言框架,增加让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
二、教学分析
人教版《PEP》教材(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围绕“We love animals”这一话题展开。教学的重点是10个动物单词(pig\bear\cat\dog\duck\bird \panda\tiger\elephant\monkey)和句型“What’s this\that? It’s a\an…”并能用简单的形容词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C部分 Story time,在有机整合A、B 部分词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故事生动活泼、幽默滑稽,富有童趣;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具有戏剧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设计各种有趣的听说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设计力求做到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尽量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贯彻了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原则,运用任务型、探究型活动教学法。其突出特点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体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读懂图片和文本,在图片的帮助下理解故事大意; (2)能听懂、会读、会说词汇:rabbit、carrot、follow; (3)能听懂、会读、会说、会运用句子:Follow me! 2. 能力目标
(1)能描述故事中的图片;
(2)能表达个人意愿; (3)能合理猜测故事情节; (4)能通过听音模仿、表演故事;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故事的学习,能感受动物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1)能听懂、会读、会说词汇“rabbit和carrot”。 (2)能在语境中理解follow me的含义。
(3)读懂故事,学会用“Follow me!”表达自己的想法。 2. 难点
(1)能读准rabbit和carrot两个单词的发音。 (2)能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整个故事。 (3)能独立思考,赋予故事标题。 五、教学准备
CAI课件、动物头饰、单词卡片、动物图片、实物carrot、 标题卡片 六、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更是把思维品质作为最重要的维度。在本故事教学的设计中, 笔者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入手,把教与学融合在情景中,让师生和谐地融为一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通过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词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理解性思维;在读图猜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解读文本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性思维;在“排列图片”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在表演故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加标题”中提升学生的推理性思维。 七、教学过程 StepⅠ: Warm-up
1. Greetings and Free talk.
T: My name is Tina.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Tina! T: How are you? Ss: Fine, thanks.
T:Hi, boy\Girl! What’s your name ? S1\2\:My name is….
T: Nice to meet you!\Good morning! S1: Nice to meet you, too.\Good morning!
2. Enjoy a song “Follow me”
[设计意图]
由于是借班上课,一开始,师生互致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旨在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尽快从课间休息的游戏的兴奋中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利用动画歌曲热身,让孩子边做边欣赏,不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让孩子们初步感知“follow me”的意义,为故事中的“follow me”教学扫清了障碍。
3. Let’s do
T: Now boys and girls, follow me!
(让学生跟着老师边说、边做下列动作:Hands up\down! Turn around! Touch the ground! Act like a cat\dog\duck\pig\panda\monkey\tiger\bird, a cat\…, a cat\… .)
[设计意图]
说一说、做一做的活动既创造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又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学过的动作短语,激发学习热情。这个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一活动---欣赏歌曲“follow me”,让学生加深理解“follow me”的意义,同时教师把bird放在活动最后,又和教师引出下一环节用的过渡语“Bb is for bird, and Bb is for…”衔接得更自然。 Step Ⅱ: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rabbit”的教学
(1)依托字母发音,教学单词“rabbit” 教师借助课件(见右图),让学生说出下 列字母开头的动物单词:Bb、Dd、 Ee、Pp、Rr。根据字母发音规则教学rabbit。(2)借助颜色单词,操练单词“rabbit”
[设计意图]
教师让学生根据首字母说出动物单词,激活学生的知识水平,激发他们说的欲望,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单词拼读能力。同时很自然引出新词“rabbit”,让孩子们在图片的情境下感知词的音、形、义。本着教学“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把rabbit一词和颜色巧妙结合,既操练了新词,又很好地复习了颜色单词。
(3)借助微型语篇,谈论动物 ,强化词汇“rabbit”
[设计意图]
借助微型语篇,谈论动物的图片,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把学生已学习过的形容词和动物词汇滚动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rabbit”一词的记忆;利用chant,朗朗上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集中精力于微型语篇的朗读上。
2. 解读故事文本 (1)整体感知故事
教师在学生说上一环节的最后一句话“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时,顺势出现本节课的主人公Zoom的图片,并且问“Look at the bear. Is it on the pear? Who is he? ”之后,告诉学生:Today Zoom brings us a funny story,引导学生观看动画。
学生看完动画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is story?”,学生说答案,教师把相应的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
根据新课程“整体教学”的原则,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培养学生整体语篇的意识。观看课文动画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检验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逐图”理解故事 a. 听一听、说一说
(PPT呈现第一幅情景图)T: What’s this? (Ss: It’s a pig.)
教师引导学生听音说出Zoom对Pig说了什么,接着教师教授“follow”一词。
(教师戴上Zoom的头饰,一学生戴上Pig的头饰)T: Hello, Pig! Follow me! S1: OK!
然后再找两组学生来演一演,练习说Hello, Pig! Follow me! b. 猜一猜、说一说
(PPT呈现第二幅情景图)T: What’s this? (Ss: It’s a dog.)
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片和提供的句子支架“Hello, ! Follow Pig. Follow me!”猜一猜Zoom对 Dog 说了什么。然后教师把Zoom的头饰戴在学生头上,让学生练习说Hello, Dog! Follow Pig. Follow me!
c. 想一想、说一说
(PPT呈现第三幅情景图)T: What’s this? (Ss: It’s a duck.)
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片和提供的句子支架“Hello, ! Follow Zoom. Follow . Follow me!”想一想Dog对Duck说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男生\女生)一起看图说:Hello, Duck! Follow Zoom. Follow Pig. Follow me!
d.看一看、说一说
(PPT呈现第四幅情景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句子支架“Hello, ! Follow . Follow .Follow .! Follow me!”一起说:Hello, Rabbit! Follow Zoom. Follow Pig. Follow Dog. Follow me!
T: Who follows Zoom now? Ss: Pig、Dog、Duck and Rabbit. e. 教学carrot
(PPT呈现第五幅情景图)
T: What happened? What does Rabbit see? S1: Zip .
T: What else does Rabbit see? What does Zip have? S2: A carrot. 接着教师分音节教学carrot.
然后教师通过问题“What does Zip say?”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Zip说的话,然后播放音频并出示文字“I have a carrot. Follow me!”。
之后,学生扮演Zip,模仿Zip的语气说“I have a carrot. Follow me!” 最后适时抛给学生一个选择题:A:Rabbit follows Zoom. B: Rabbit follows Zip.让学生猜一猜此时Rabbit的选择。
f. 想一想、说一说
(PPT呈现第六幅情景图,但是遮住Duck、Dog、Pig)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说“Rabbit follows Zip.”接着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此时Rabbit会对其它动物说些什么,然后播放音频并呈现文字“Follow Zip! Follow me!”
T: (由于Duck、Dog、Pig被遮住,教师鼓励学生思考问题)Who follows Zip, too? S1\2\3:Duck\Dog\Pig.
教师让学生根据课件上的“第六幅情景图”讨论:此时鸭子、狗和猪都说了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故事,逐图讲解,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扶到放:由第一幅图片的听、说出内容、第二幅图片的挖空一个单词、第三幅图片挖空两个单词、第四幅图片挖空四个单词、再到最后一幅图片在无任何语言支架的情况下让学生讨论“此时鸭子、狗和猪都说了什么”,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 让学生在教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设计中感受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并理解语言的意义。
教师“挖空”的设计和开放性问题“Rabbit follows Zoom ? Or Zip”What do Duck\Dog and Pig say?等”的设置,都能促使学生去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说的欲望,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实效性的提高。
(3)朗读体验故事
学生观看动画,逐句跟读故事。 学生打开书本,一起朗读故事。 [设计意图]
跟读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还可以激励学生大胆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音语调,增加语言的美感。朗读整个故事,再次整体感受和体验故事情节,巩固本节课中所学的语言知识。
Step Ⅲ: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Order the pictures.
教师打乱故事图片的顺序,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信息把图片重新排序。 2. Act out the story in groups.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分角色表演故事,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3. Give the story a title.
故事缺少标题,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给故事加一个合理的标题。 4. Think what Zoom will do?
故事结尾设下悬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说一说:接下来Zoom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
把打乱的图片重新排序,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演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而且能更好地巩固和运用语言;鼓励学生给故事加标题和让学生思考Zoom接下来的做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激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体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Step Ⅳ: Homework
1. Listen and read the story on P45 3 times.
2. Act out the story with your parents or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有关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的载体,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学习的巩固、发展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课后作业的布置仅仅围绕所学知识,既有读,又有演,旨在强化学生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强化学习效果。
附板书(见下图):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三年级的一节故事教学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在教学设计时,笔者充分考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同时,精心设计过渡语和课堂提问,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兼顾学生认读能力的训练、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语用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力求设计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参与。“Enjoy a song”、“做一做”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还有“说一说、chant、表演”等活动,符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刺激了学生想说、想演的欲望,课堂气氛活跃。
2.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
在教学故事文本时,笔者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逐图分析、理解。先由第一幅图片的听、说出内容、第二幅图片的挖空一个单词、第三幅图片挖空两个单词、第四幅图片挖空四个单词、再到最后一幅图片在无任何语言支架的情况下让学生说出内容,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教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设计中理解语言的意义并运用语言。
3.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多个猜测活动,还有在故事的转折点设置悬念和追问,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品质,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发散性思维和想象思维等。如,在讲到第四幅图片时,根据前面三幅图片已学的内容,让学生猜测这副图片中Duck对Rabbit说的话,学生输出的语言反应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推测能力;最后拓展环节中教师的问题“What will Zoom do?”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给学生准备表演的时间有点长、应该布置体现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作业、个别提问未能触及学生的思维等。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