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分一分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分一分(一)陕西省 - 西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分一分(一)陕西省 - 西安
一、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本节课作为一节概念认知课比较容易显得枯燥。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由浅到深,按照“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一认识规律,使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以学生为本,提倡课堂活动的开放性,整个教学都在故事情境和活动中进行,使学生学得愉快,同时注重指导学生个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在活动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做数学”的能力。
2.新课程思想下的教学活动,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情感和态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思维,并适时作出激励性的评价,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积极自主活动,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内驱力。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我用他们自己的疑惑来指导他们自己的学习,学生有困惑,才有学习的动力,也有学习的目标。并在课的最后将这种内驱力试图无限延长化,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棵苗儿,使学生慢慢感受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一分(一)”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主要内容是能够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以及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整数、小数的知识,但是这节课对于学生们来说还是很抽象的,因为它不同于整数是直观来表示量的,小数有圆角分作为载体来表示出不够整数的部分,分数却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他们很少在生活中遇到、用到分数,知识上是抽象的、难理解的。但是三年级孩子相对来说对知识本身的渴求度升高了,好奇心也很强,并且喜欢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充
分考虑到这种种因素,在本节课中,我以分数在整个“数”的框架中来引出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表达出心中的“疑惑”,从而以大问题导课,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目标明确。并在过程中结合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 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简 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中,使学生观察探究、 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认识分数、创造分数、理解分数等过程的体 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 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的 名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旧知,建议知识连接。 1、师生问好 2、导课
师:(出示“树”)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屏幕上有一棵树!这棵树来自 于你们的脑海中,没有发现吧?今天老师把它请出来了。这棵树有个 特别的名字叫——智慧“数”,智慧树上结着“数果”。目前只有两 个果子,当我们认识了像1、2、3这样一些整数后,树上就长出了“整 数”果子,后来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数? 生:小数
师:对,第二个“小数”果就是那个时候长出来的。今天,我们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果子——“分数”。
【设计意图】:学生听、看、想,感受“数”的“成长”,初步在学生心中根植“数”的种子,明白“分数”与“数”的关系,与“整数”、“小数”的简单关系。
(二)引出大问题。
师:看来有人已经对“分数”有所耳闻了。不论你听过还是没有听过,在 这节课上,你都想知道哪些关于“分数”的知识呢?或者说看到这棵 树上的“分数”你的心种又什么疑惑吗?都可以说出来。 (预设)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学分数? 生3:分数怎么写? 生4:分数是什么意思?
生5:分数和整数、小数有什么区别? „„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研究重点:①为什么要学分数? ②分数怎么读、写?③什么是分数?④学习分数有什么作用?(简单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分数”有一个初步的思考,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不盲目、不盲从。
(三)探求新知,通过一半认识 21
。 活动一:分苹果,引出“一半”。
师:四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到几个? 生:每人2个。
师:两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到几个? 生:每人1个。
师:老师发现咱么办同学办事儿特别公平公正,大家给每个人分的苹果 都“一样多”,这种分法在咱们数学上就做什么?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那现在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到这个苹果的 多少?
生:每人得到苹果的一半!
【设计意图】:感受“平均分”的特点,引出“一半”,建立分数与生活 的联系。
活动二: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吗?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品。
师:你是如何表示“一半”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
生1:画图(把„„平均分成„„其中的„„就是„„)至少拿3个画 图作品。
生2:0.5(解释清楚什么意思?)
生3:21
(解释其意义)
师:这些方法都能表示苹果的一半。这三幅不同的表示苹果的“一半” 图画,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生:因为不论画成什么样子,都是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给其中 的一份涂色,涂色部分就是苹果的一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表达方式下的“同一性”:①平均分,② 两份,③取其中的一份,给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打下基础。
师:三种表达“一半”的方式,你觉得哪种最好?
(预设)
生1:分数比画图好,它更简单,画图太麻烦。
生2:分数比小数好,他能看出来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一份 而小数看不出来。
生3:分数能看出一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小数做不到。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分数的原因了,因为他既简便而且能表达小 数所无法表达的意义。
【设计意图】感受分数表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师:所以,苹果的一半如果要选择一个数来表示的话,谁最合适不过了?
生:2
1。
师:在这里,21
就表示: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叫
做这个苹果(21
)。
师:21
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先写一横,你们猜这一横表示什 么?
生:表示“平均分” 师:平均分成几份? 生:两份。
师:所以在横线下面写“2”, 师:他俩每人得到了其中的? 生:得到了其中的1份。
师:因此最后在横线上写“1”。
师:那么这个分数就写作:2
1,读做“二分之一”。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读写分数,并了解分数各部分的意思。
活动三:涂出所给图形的21
。
师:2
1非常调皮,你看它又躲起来了,你能找到下面这些图形的2
1吗?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图形的2
1的?
你们找的方法一样吗?(教师巡堂)
请学生上讲台介绍:你是如何找到图形的2
1的?
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说一说。(生生互评) 师:你们刚才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的涂法都完全相同吗? 生:不是。
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不同的涂法
师:为什么无论是同一种图形不同的涂法,还是不同的图形涂色部分都可 以用2
1来表示呢?
生:因为不管怎么涂,都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涂色部分都是其 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2
1来表示。
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2
1,那没有涂色的空白部分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2
1”的意义,并铺垫学生对于“未涂色 部分”的关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活动四:创造属于自己的分数。
师:是不是在分数的世界里,只有21一个分数呢? 生:不是。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图形,拿出两根水彩笔,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创造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除了2
1
以外的新
“分数”,一根水彩笔将折痕描出来,另外一根用来涂出你想要的数。 完成以后将你的新分数介绍给你的好朋友,给他说一说你是如何创 造出这个新分数的。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大家说一说你是如何得到这个分数的? (注意对学生语言的引导)
师:图中还藏着一些分数,您能找到吗?(空白部分也可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不仅仅局限于
“分数单位”,更深层次的认识它的意义。 师小结:像(板书学生介绍的新分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 师:观察这些分数,是又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3部分。横线,横线下面的数以及横线上面的数。
师:观察的得很仔细。分数的这三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中间的横线 叫做——分数线,你们感觉它在分数中表示什么? 生:表示平均分。
师:对,分数线就提醒你一定要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做——分 母。分母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共平均分成的份数。
师:母子连心,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就叫做——分子。分子表示什么意思 呢?
生:其中的一部分/其中的几份。 师:这就是完整的分数。
活动五:写一个新的分数,并画图表示。
师:交换作业纸,送给同桌一个“分数”,并画图说一说,你这个分数
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认识更多的分数。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以及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更明确的体会分数能用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四)感受分数的演变,体会知识从不完美到完美的不容易。 师:请大家默看,看完之后,把这个漫长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
师:光是一个分数的表示方法从不完美到完美就经历了几千年,这几千年 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有很多个几千年,那未来知识的发展要靠谁了 呀? 生:我们。
师:对,就像你们脑海中的这棵树一样,现在一共只有3个果子,以后还 会长出很多很多果子,那这些果子到底是什么?怎么读?怎么写?表 示什么?就要靠你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知识生长的不容易,引导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未来的主要创造力,要不断学习,探索的脚步不能停,实现情感升华。 (五)小结课堂
本节课你们心中的疑惑(黑板上的大问题)多多少少都有了答案,关于分数的初步探索就暂时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来认识更多有关分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为什么学?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叫做这个苹果的2
1。 有什么作用? 读作:二分之一 怎么读写?
是什么? 像2
1
、41、43、31
、85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
4
3
分子 分母
分数线
七、课后反思
《分一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不像整数直观好理解,整数是对量的一种刻画,学生能够直接通过数一数得到。而分数却无法通过直接数得到,必须要借助一个“平均分”的活动,从而在过程或结果上呈现出的一种“关系”就是分数。这一课作为一节概念学习课程,相对来说较难理解,无论在读写方法、意义上、或者后面即将学习的分数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巨大的不同,学生没有一个合适的梯子,只能另辟蹊径。
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为了让学生的学习高效有意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课程的思考设计:
学生想知道什么?
人的特征就是对于自己好奇、想知道的事情往往报以极大的热情,而对于别人硬塞给自己的任务往往是拒绝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你都想知道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看到分数的出现你都有哪些疑惑?”激起学生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挖掘,激发学生去主动思考、大胆质疑。从而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任务清晰,而不再是完全跟着老师盲目学习的提线木偶,是一个个鲜活有生机的独立个体。教学目标也不再是老师的“秘密”,而成为大家共有的资源和信息。所以本节课我选择大问题教学法进行整节课的建构。
学生想怎么知道?
很明显,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东西”,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本节课上,我只是作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五个活动,五个不同的体验。活动一:分苹果,引出“一半”,建立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分数的联系;
活动二: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吗?体验多样化的表示方法,突
出分数表示的优势,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认识21,会读写21;
活动三:涂出所给图形的21,进一步理解21的意义,为认识“分数”的意义
打下坚实的铺垫;
活动四:创造属于自己的分数,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全面化、完整化,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活动五:写一个新的分数,并画图表示。是上一个活动的补充与逆运用,是更进一步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知识点,拉近分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实现了“做中学”,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豪感、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我能做什么?
除了作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觉得老师在一节课上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课程的设计者,这个直接影响了一节课的走势。在设计这节课上,我对教材有了一些自己的处理,在前面加了“智慧数”,想让学生在听、看、想中,感受“数”的“成长”,初步在学生心中根植“数”的种子,明白“分数”与“数”的关系,与“整数”、“小数”的简单关系。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是学生自己很难去建立,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情景创设,可能一节课中并不能完全使每一个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式”学习意识,但是这颗“种子”很重要,说不好哪天就开始“萌芽”了呢?在揭示了主要的学习内容后,我又设计了“大问题”环节,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开始主动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得学习的学习更加主动化、自主化、积极化。在主要教学活动结束后,大致了解分数的“发展史”,引导学生体会知识并不是一下到位的,它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的思考与实践,是时间与智慧的双重结晶,那么在未来,“他们自己”便是属于智慧中的一个个“个体”,还有很多的知识等着他们去学习;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着他们去探究、去发现;还有很多不完美等着他们去完善„„在感情上是一种升华,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是一种小刺激,说不好就激发了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呢?一切皆有可能„„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时时刻刻要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因为只有这样在将来的某一天,你的学生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每一次的想法都是努力往最好得去设计,可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总有一些遗憾之处、不足之处,本节课上完,亦是如此。
1.我把“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看得很重,因为我觉得学生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要学,那还谈什么理解呢?因此在活动二中设计了用不同表示“一半”的方法来突出分数表达的优越性,从而让学生自己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同时建立起对分数的初步理解。但是因为把这个环节看得很重,在引导上,引导得有点太深,使学生体验到“分数能够体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这个感觉太早了,学生应该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再去谈这个,这里的设计感觉还是不合理。
2.因为一个不太合理的环节,影响了后面的节奏,在分数意义的理解上,虽然我时刻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己表达,互相分享,但是给的时间不是很足,在集体分享环节,能够叫到的人也比较少,这里感觉很是遗憾。
3.本节课让学生相对而言说得多、写得少,分数的读写,没有让学生实践一下,肯定会有一些隐藏的问题。
每节课都有遗憾,一定要“自知”,在自己的每一节课中,尽量去注意到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尽量避免,将遗憾值降到最低,享受这个打磨的过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