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分数的初步认识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8《分数的初步认识》洛阳市实验小学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8分数的初步认识-洛阳市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并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疑导入,感受分数的产生
1.引入平均分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把一些东西分一分。瞧,老师这有4块月饼,我想把它分给2位小朋友(现场请两人),老师这样分(展示不平均分情况),引入平均分:像这样,每份分得的一样多,在数学上我们就称为“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平均分”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以老师给两位同学分月饼的生活情境,展示分物品的时候,需要不同,分法也不同,有的时候只需要分成几份,有时候不仅要分成几份,还要让每一份都一样多,自然引入“平均分”,为下面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平均分”之间联系的理解埋下伏笔。】
2.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感受分数的产生
说到平均分,马上会想到哪种运算?(除法)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几个?
4÷2=2
(2)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几个?
2÷2=1
(3)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1÷2=?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分得半个。半个,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像1、2、3、4、5等等这些数来表示吗?看来,得有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这两份中的1份。
【设计意图: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时,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用“半个”来表示,通过三次分月饼的过程与除法算式建立联系,引出认知冲突“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半个”,这“半个”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不能。该怎样来表示,1÷2=?这时学生不得不从具体情境出发,思考怎样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这“半个”。】
(4)结合情境,介绍分数产生的文化,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分数发展的简单介绍,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实,正确认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动态的过程;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产生历史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相同的意义,不过最终形成这样简约、清晰的表示方法。从而自然引出课题。】
(5)介绍分数的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读“二分之一”,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中也能领会它的意思,读出数感。】
活动2【讲授】动手操作,认识几分之一
1.体验“二分之一”
(1)感受月饼的“二分之一” ,并指导 的写法。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二分之一”了,月饼的“一半”用 表示,1÷2= ,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通过指导写“ ”,还是在加强写数与分数意义理解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小结“读一读、写一写,它的意义全在这里面。”,加强通过读、写建立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体验长方形的“二分之一”
①学生利用长方形纸,找到它的
②学生活动,师巡视,提醒完成后同桌交流
③学生汇报,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师评价并展示。
④观察对比,发现不同形状都能表示这个长方形的 。
【设计意图: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这张纸的 。学生一方面在自己的操作中继续体会 的含义,另一方面在交流中看到,虽然各人的折法与涂色形状不同,只要把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 来表示。这样他们对 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3)发散“二分之一” 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发散 的意义,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
2.认识“四分之一”
由“找木棍的“二分之一 ”,到观察“若把木棍平均分成4份”,你想到哪个分数,引出“ 四分之一 ”。
【设计意图:找“木棍的二分之一 ”,使学生体验到不只通过折可以平均分,测量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平均分。为后面创造更丰富的“几分之一”做铺垫。由“木棍的 二分之一”到“木棍的四分之一 ”,丰富学生的分数表象的同时,为引出分数家族的其它成员做准备。】
3.学生创作几分之一,并比大小
①创设活动情境:认识了 、 ,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课件出示活动提示:想一想,找一找,涂一涂,说一说。
②学生自主活动、探究
③学生活动展示
④创设情境,比大小
小结:通过大家的展示,我们又认识了 、 ……这些分数,那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还有哪些分数等着我们去发现?(生举例)哇!分数这个大家族的成员还真不少,能说完吗?我们就用省略号来表示。
【设计意图:由“ ”到“ ”,再到“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学生在找几分之一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个图形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其中一份的份数不同。”通过交流展示环节,感受分数这个大家族的同时,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图形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分享拓展
1.“开火车”:根据涂色部分,说出相应的分数。(个别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价) 2.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设计意图:习题的练习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同时也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感受分数的神奇之处:“没法用 表示,可当我们发现把它平均分成4份时,又可以请 来帮忙。”因为现实“不是平均分”并不是“阴影部分不能用 表示”的充分理由。我们只能说:因为不是平均分成2份,所以无法就此断定阴影部分可否用 表示。】
活动4【作业】课堂总结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爸爸妈妈要问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怎么跟你家人说呀?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总结是对整堂课知识的一个梳理,很重要,但现实中很多孩子对“收获”一词理解不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通过引导学生向父母汇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同时,合理地拓展到生活中去。】
活动5【作业】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分物引入,让学生自觉地体会到在平均分的前提下,每份的物品数量可以用学过的数来表示。当每份的数量无法用学过的数来表示时,就需要创造新的表示方法。究竟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这时恰当地重现分数的发展历程,“让历史来讲述”,有针对性地再现分数演变的漫长历史,通过对数学史的简单了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的良好素养,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当学生经历“对折”找图形的 后,发现找木棍的 ,没法对折,这时不得不想到“测量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平均分,为后面创造更丰富的几分之一作准备。通过学生利用图形找几分之一的操作过程,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因为找分数的过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图形平均分,再考虑取这样的一份;又将找出的图形与分数联系在一起,以“数形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在学生反馈交流时,注重比较,如“涂色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来表示呢?”、“我们用不同的图形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图形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通过比较,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具体形象的层面向理性感知的层面过度。
最后在练习中出现“把三角形分成2份,该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在思考中经历“不能用 ,怎样分可以用 表示”—“就这样分,不能用 表示,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思考过程,就避免出现过度强调“平均分”,而使学生走入“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的误区”。类似于最后一题,“没有平均分成2份”并不是“阴影部分不能用 来表示”的充分理由。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