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前后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陕西省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陕西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前后”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习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建立“前后”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多种数学活动,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来感知“前后”的含义。
(2)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学前班,受过一些学前教育,在生活中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有简单的体验,但却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而且对物体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也毫无体会。
相应对策: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景中,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4新设计
《前后》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洋县青年路小学 邓超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前后”的关系。
(2)培养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习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建立“前后”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多种数学活动,让学生从各种角度来感知“前后”的含义。
(2)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 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前后》。
2.教材简析:
《前后》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章节中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课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使学生理解物体“前后”的概念,认识“前后”方位。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景中,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关键: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验其相对性。
三 、教学对象分析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学前班,受过一些学前教育,在生活中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有简单的体验,但却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而且对物体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也毫无体会。
相应对策: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四 、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设计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着这一理念,我在讲授这节课时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大量感性、具体的材料,让学生经过感知、观察、交流并结合自己的经验,逐步抽象、建模。所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五 、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主要在需要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拓展练习的时机使用。多媒体的使用,把静态画面变为动态情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 创设情景 定向铺垫
1. 师生互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前后”。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2.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运动会,同学们想去森林运动会上看看吗?
那我们就一起去参加森林运动会吧。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行表达,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很有趣。)
(二 )合作研讨 探究新知
活动一:“百米赛跑”。
1 师:紧张的“百米赛跑”马上就要开始了,看,运动员入场了。参加比赛的都有那些小动物呢?
学生看图口答。
2.在它们赛跑时我们为它们加油好不好?
(课件演示:“百米赛跑”情景图)
3. 根据画面上小动物们的前后顺序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这里设计了“森林运动会”这一充满了童趣的情境。小动物和童话是6、7岁的孩子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在兴趣的陪伴下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帮小动物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活动二:“卡丁车比赛”。
1.师:“百米赛跑”比赛结束了,更紧张的卡丁车比赛也进入了冲刺阶段,我们快去看看吧。
(课件演示:卡丁车比赛)
2.根据画面完成课本60页“填一填”,并指名汇报。
3.请学生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用“前后”描述各赛车的位置和顺序,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前后的意义和相对性。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改变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前后的意义和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可变性。)
活动三:游戏互动。
1.“站排游戏”。让学生在站排的过程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前后”的知识,并且渗透“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2.“沙场点兵”。老师和全体学生互动完成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前后”的知识。
(有趣的游戏中学生不但放松的身心,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前后的理解,体会了前后的相对性。)
(三)训练拓展 建构延伸
训练一:去动物园
(课件演示:“去动物园”情景图)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交流后口答书上提出的问题。
训练二:购票。
(课件演示:“购票”情景图)
学生看课件回答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终归要服务与生活。在本环节,利用小朋友乘公共汽车到动物园,在门口排队买门票这样两个生活场景。来继续巩固学习关于前后的位置关系等一系列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前后“仅仅当作一个单纯的数学知识来传授,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社会生活经验,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真正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
(四)数学故事《新龟兔赛跑》。
(课件演示:“龟兔赛跑”)
看图讲一讲故事,用前、后来描述龟兔在赛跑过程中上山和下山的位置。
(通过让学生讲数学故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加深理解“前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总结评价。
谈收获,自我评价。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它们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收获的喜悦。)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