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所属栏目:品德社会生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省赛)道德与法治一下第二单元《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道德与法治一下第二单元《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 |||
姓名 | |||
学段 | 小学 | 展示单元 |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单元教学设计 | |
单元名称 | 我和大自然 |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和大自然”。本单元由《风儿轻轻吹》《花儿草儿真美丽》《可爱的动物》《大自然,谢谢您》四课组成。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这四个方面来编写。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克服与大自然的疏离,帮助学生树立与大自然亲近和共生共存的观念,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玩耍时实现与大自然的交流,从大自然中获得快乐。 (1)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以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的担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为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打下基础。 (2)本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①把握“生活性”原则。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本课程的基本追求。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和动物相处过。在教学“我和我的动物朋友”时,可以让学生将活动照片等带来,分享这些经历。在教学“爱护花和草”这一主题时,让学生从生活中看到的破坏花草的行为说起,再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行为,从他人到自身,在交流、反思中逐步学会爱护花草,遵守社会公德。 ②体现“活动性”特征。本课程是一门活动性课程,现场体验活动是低年级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本单元很多教学要在户外进行,教学效果要在户外活动中检验。 比如:“和风儿一起玩”是不能在教室里说一说就算了的,“走,看花看草去”更是直接提示教师要带学生走到户外,走进大自然,所以教学中要大胆地让学生出教室的门,也可以与春游等户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台风中的自我保护”“花草面前要小心”“别让自己受伤害”都要通过模拟特定情境,让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突发情况。 ③设计“趣味性”环节。本单元中多次出现儿歌、猜谜、绘本等栏目,是在提醒我们要关注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多设计看、唱、诵、画、演、做等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风儿轻轻吹》一课中设计闯关游戏“乘风破浪排行榜”,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我喜欢的动物”话题中,“编谜语”“做动作”“猜动物”等画面就是在启发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有趣的方式交流各自喜欢的动物。 ④打造“开放性”课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拓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比如:切切实实地去植树种花,是将爱花护草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查找风儿还在生产、生活的哪些地方给人们带来帮助,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课外搜集人类仿生案例来充实教材,可以激发学生向动物老师学习的兴趣。通过补充信息化资源,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
|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1)单元目标 ①亲近大自然的风、植物和动物,感谢大自然的多重馈赠,克服与自然的疏离,养成探索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习惯。 ②了解相关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知识,掌握紧急状态下逃生和自救的方法、技能,增强在大自然中的安全感和对自然的敬畏感,学会与大自然中的美好生命共成长。 ③树立人与自然共在的观念,感受自然的美,乐于亲近大自然。体会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懂得感恩自然。 (2)单元重点难点 ①重点是学会与自然中的美好生命共同成长,具有与大自然接触时自我保护的意识。 ②难点是克服与大自然的疏离,热爱大自然,感恩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有好奇心,乐于探索。 |
|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 |
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 | ||||||||||||||||||||||||||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本单元前面三课主要涉及大自然中的风、植物、动物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最后一课总结本单元的教育观念:与自然共存,感恩自然。 《可爱的动物》一课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写,旨在引导儿童要亲近、爱护动物,懂得与动物相处时要保护自己。 “我喜欢的动物”“我和我的动物朋友”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可爱的动物”这一课题展开,以“我喜欢的动物”为切入点,鼓励学生通过模仿、编谜语等多种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交流“我和我的动物朋友”之间的小故事,加深对“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认同感。绘本《动物老师》是第一课时的补充内容,其中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动物对人类的启发,体会动物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一课时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很大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的担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为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
|||||||||||||||||||||||||||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大多对小动物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使得他们愿意去接触动物。可是由于家长不太放心、学生居住环境不同等因素导致很多一年级学生接触各种动物的机会还不太多,对动物的认知还很有限,所以有一部分学生还缺乏和动物相处的足够经验,很多学生仍不太了解动物带给人类的各种启发。如何为学生创造与动物安全而充分的接触机会?怎样引导学生去个性化地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去充分了解动物带给人类的各种帮助?都需要我们做足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加强课后行为引导,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去与动物相处,去体验动物与人类的紧密联系。 |
|||||||||||||||||||||||||||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通过介绍各自喜欢的动物,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感知人和动物的亲密关系。 (2)通过分享各自和动物之间的故事,体会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乐于和动物相处。 (3)通过绘本的学习和仿生学资料的拓展,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老师,乐于探索动物的奥秘。 |
|||||||||||||||||||||||||||
4.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是感受与动物相处的快乐。 (2)学习难点是初步了解动物对人类的智慧启发,乐于探索动物的奥秘。 |
|||||||||||||||||||||||||||
5.学习活动设计
|
|||||||||||||||||||||||||||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
|||||||||||||||||||||||||||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课后继续去和动物交往,观察动物,了解动物,争当“小小发明家”。 |
|||||||||||||||||||||||||||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本节课的导课阶段,滚动播放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并配以轻松明快的背景音乐,紧扣本课主题,创设了温馨美好的教学情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分步呈现,突出重点 在“我喜欢的动物”这个版块,谜面文字和谜底图片在书上同步呈现,学生失去了去猜的必要和乐趣。通过裁剪电子教材,先出示小男孩模仿燕子的图片,再出示谜面,最后呈现谜底——燕子图片,给了学生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体验了猜的乐趣,并学到了有趣的介绍动物的方法。 (3)拓展资源,达成目标 播放《忠犬八公》电影短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与动物的共生共存。出示蝇眼照相机案例,引导学生体会平时很讨厌的动物也可能带来启发。通过“连一连”游戏把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和相关动物一起呈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动物,向动物学习。 |
|||||||||||||||||||||||||||
9.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1)教学反思 ①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年级学生接触的动物往往局限于动物园里的动物和家里的宠物,生活体验很有限。本节课,我利用图片以及视频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②关注全体,鼓励个性表达。 《课程标准》指出:“在开展活动时,要创设条件,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体验、经历活动过程。”本节课中,我以活动体验为手段,安排了充足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去充分观察、讨论、展示、分享,都能获得参加学习活动的机会。在介绍“我喜欢的动物”环节,我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欢理由,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充分尊重。 ③借助绘本,拓展升华主题。 绘本《动物老师》让学生在体会动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时,再感受动物给我们的启迪。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对于动物给人类的启发以及人类的仿生案例知之甚少,我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以教材资源为范例,以课外资源为补充,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动物的亲近感、好奇心,进而激发了学生去探索神奇的动物世界的兴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以教材资源为范例,以课外资源为补充,以活动体验为手段,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加深了对动物的亲近感、好奇心,知道了动物可以给人类带来帮助,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种子,取得了较显著的教学效果。 (2)改进设想 ①课前要与家长充分地沟通,争取为孩子创造更多与动物相处的机会。既能加深孩子的生活体验,也有助于分享出更多的细节,带动同伴更乐于和动物相处。 ②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在智慧启迪的基础上再深入挖掘动物老师带来的精神启发,用“乌鸦反哺”等案例开展感恩等道德教育,凸显本学科的德育属性。 ③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促使学生在课后有兴趣,也有条件继续与动物交朋友,向动物老师学习,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
|||||||||||||||||||||||||||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