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辽宁省 - 大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历史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中的第十课,主要讲述17世纪末,彼得一世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在俄国进行西化改革,从而使俄国崛起,跻身欧洲强国行列。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俄国彼得一世改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俄国的落后,因此彼得一世对俄国进行西化改革,但改革并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因此下接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从历史发展的横向来看,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工业革命过渡的阶段,面对发展手工业的时代要求,俄国相应作出调整,使国家、地区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同时也使联系不断加强。
【课标分析】
本节内容课标并未作出明确要求,因此只需掌握改革的普遍性规律。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较活跃,对历史学习热情较高。从知识的角度讲,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诸多同俄国相关的史实,本课内容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向学生讲授;从素养的角度讲,经过高中近一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具备历史学习的能力,加之素养教育的培养,学生人文意识较强,知识迁移能力有所提高,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学生毕竟处于成长的过渡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有待提高,加之本课内容较为冷门,与学生日常学习练习并不十分密切,较难引起学生共鸣,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
运用时空定位,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形成的背景,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2.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研读,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多角度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学会理性、辩证、客观地解释历史问题。
3.家国情怀
认识落后国家为了国家进步而进行的艰难尝试,理解后起国家所面对的复杂的国际局势,感悟改革者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体会彼得一世在俄国人心目的影响力与地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设计思路】
俄国斯帝国正式崛起于彼得一世的时代,彼得一世的改革将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为世界强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在俄国的近代化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从彼得一世的生平入手,从彼得一世的掌权到彼得一世面临的困境,自然引出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针对改革之前俄国各个方面的落后国情以及彼得一世想要实现的结果,可以分析出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最后根据材料解读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因此,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素养是独具历史学科特色的关键素养,本课主要通过多元化的史料来呈现。同时,在讲授彼得一世改革的过程中有意识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后起国家寻求国家进步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从而由彼及此体悟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飞跃的背后是一代改革者的长期努力与坚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图片——苏联国旗国徽与俄罗斯国旗国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熟悉的史实切入,引出彼得一世与今天的俄罗斯的联系,自然导出本课的主题——彼得一世改革。
(二)新课讲授
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及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彼得一世的生平,同时创设情境,还原彼得一世的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彼得一世从即位到真正独掌大权的过程,引出彼得一世掌权后想要改变国家的强烈愿望。
根据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并概括彼得一世接手时的沙皇俄国是一个各方位都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拓展提升1】农奴制
1649年,沙皇阿历克谢一世颁布《法典》,标志着俄国农奴制正式形成。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农奴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和农奴,其中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上缴大部分产品。农奴制束缚了自由劳动力,降低生产积极性,阻碍经济发展,是俄国落后的历史原因。
过渡:正因为如此才使彼得一世萌发了出使欧洲的念头。
由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即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必要性:国内:西欧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 国际:强邻控制入海口,需开通欧洲海陆。 可能性: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 彼得出访欧洲,进一步了解国际形势。
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
【拓展提升2】重商主义
主要内容:①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②鼓励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③金银充
足是国家富足的标志。
【拓展提升3】西方近代以来主要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16-18世纪;自由放任:两次工业革命;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三、整体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合作探究1】根据材料概括彼得一世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材料一:1721年,长达20年的北方战争以俄国的胜利而告终,俄国从瑞典的手中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欧洲通道。
材料二:1721年,俄国参议院为表彰彼得一世在北方战争中的功绩,封他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国号正式改为俄罗斯帝国。俄国诗人普希金评价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材料三:通过改革,俄国近代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俄国的工场手工业已基本上赶上英国,俄国已能积极地参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商业竞争。到彼得一世晚年,俄国每
年输出的商品额达420万卢布。
【合作探究2】彼得一世的改革有哪些局限?
材料四:彼得一世改革只重视西方技术文明和一些艺术及生活方式,却忽视学习西方制度。他领导的工业化,就像在沙漠上插花,土壤没有改变,插得再多也没用。
材料五:彼得一世的改革是一次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他采取残暴的手段强迫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或外国学习,不服从命令就剥夺其特权。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材料六:彼得一世改革成果是建立在俄国亿万农奴的尸骨堆上的。他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进行改革,使得农民承受巨大的负担,人身受到残酷的奴役。他虽然建立很多工场,但是工人都是农奴,劳动力是强迫而来的,没有生产积极性,最终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材料七: 1722年-1723年,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夺取里海的部分地区,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他晚年的时候,企图率兵侵占长城以北的地区,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得逞。彼得一世说:“我不能亲手建成和看到一个强大的俄国,但我的继承者一定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直到目标的实现。”
小结:师生共同梳理总结形成彼得一世改革成效和局限
过渡:我们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成效和局限,但是要想政体评价彼得一世改革,还需要对改革进行定性,即分析彼得一世的改革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还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学法指导】如何分析改革的性质?
①改革是哪个阶级主导的?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③改革通过什么方式进行?④改革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
【小组讨论】根据分析改革性质的方法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四、本课知识体系梳理
结束语:尽管彼得一世的改革有着种种缺陷和不足,但他仍然是俄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在任期内,他锐意改革,将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为世界强国,他的为政之道、个人性格都在俄国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300年后,被俄罗斯人称作普京大帝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曾深情的说:“此生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他承诺,将会秉承彼得大帝的意志,带领俄罗斯人再创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