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东莞市,细菌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东莞市初中生物优质课《细菌》王燕芳(附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东莞市初中生物优质课《细菌》虎门第五中学-王燕芳(附课件+教学设计+学案)
细 菌
课题来源:人教版 教材册(模块)名称:八年级上册 所属单元章节: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教师姓名 | 王燕芳 | 所在学校 | 东莞市虎门第五中学 |
联系电话 | QQ邮箱 |
课标要求 |
1. 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3. 尝试通过将细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4. 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 5. 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
教材分析 |
1.知识主线:从复习细菌和真菌菌落特征导入→复习细菌、真菌的观察方法引出细菌发现的过程→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2.内容地位: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一类微生物,它与真、病毒构成了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又与动植物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生物圈。这是生物课程体系中“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体现。而且通过对微生物这一章的学习,也会使学生对整个生物世界形成一种整体的认识。 同时从教材整体结构来看,细菌的相关知识又是“人类传染病”、“生态系统”以及“生物技术”等章节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整个初中生物学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3.各栏目的价值:导入做到温故而知新;学习细菌的发现对细菌有一个整体认识,为学习细菌的形态、结构作铺垫,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学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对细菌有进一步认识,培养学习的观察能力;学习细菌的生殖有助于了解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形成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的意识。 |
学情分析 |
1.学生的起点状况分析: 1.1知识基础:细胞分裂的计算,细菌和真菌的观察方法,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1.2能力基础:对与细菌有关实验观察的能力,图片分析能力;本班学生学习较主动,积极思维敏捷,师生互动顺畅; 1.3情感态度:本班学生学习态度都比较端正,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2. 学生的潜在状况分析: 2.1学生在做技能训练时可能会忘记公式直接一代一代地推。 2.2在比较细菌和动物细胞时学生可能会提到线粒体。 学生适宜采用听讲法、观察法、分析法、练习法等达成学习任务,在听讲、观察和练习时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但在分析图片和实验现象时可能有个别学生反应稍慢没及时参与进来。听讲和观察全体同学可同步进行,但分析和练习时可能因基础不同,进程会不一致,所以在进行这环节时要稍为留点时间。 课堂上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是比较理想的,但在图片分析和练习时会出现困惑,对于这些点老师进行了及时的补充和解释。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并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
教学策略 |
本节的教学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和练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分析他们找到的答案。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再创设另一个情境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析图片以及课前演示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细菌是由原有的细菌产生的。在此基础上引导泩思考得出这个结论的手段:实验。再提出经过后来科学家的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从而引入下一栏目。进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两个栏目的内容。 在自主学习后,引导学生分析细菌形态结构的图片,并进行分析,同时还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通过练习巩固这两个栏目的内容。再通过观看视频细菌的生殖过程,然后创设另一情境:假如遇到不良环境细菌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通过技能训练以及练习巩固这个栏目的内容。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通过完成技能训练,提高及时搞好个人卫生的意识。 |
教学环节 | 教学目的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一)引入新课 (二) 细菌的发现 (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四)细菌的生殖 |
1.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 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掌握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 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
复习提问:细菌和真菌的菌落从大小上来看有什么区别? 细菌菌落比真菌菌落小会不会跟细菌的形态结构有关呢?下面我们通过学习《第二节细菌》来进一步了解细菌。 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细菌的观察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但在几个世纪前人们并没有发明显微镜,那到底是谁最早在什么时候发现细菌,又是怎样发现细菌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71页第一段,找到相应的答案。 继续引导:虽然列文虎克为人类认识细菌掀开了新了篇章,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细菌是怎么产生的,当时很多科学家觉得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但巴斯德提出了质疑,他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一个很巧妙的实验,也就是课本P72页图5-43的鹅颈瓶实验。 展示课前准备的模拟鹅颈瓶实验的实验结果。 继续引导:巴斯德除了证明了细菌是怎么产生外还有哪些贡献? 因此后人称他什么? 巴斯德在证明细菌产生过程时运用了什么手段? 随着新的实验手段的推出和实验设备的更新,我们对细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包括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现在请大家阅读这部分的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细菌形态图片,并结合前面看过的列文虎克绘制的图片进行分析。 继续引导:细菌形态不同,那结构会不一样吗? 那结构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观察细菌结构图片并进行分析。 因为没有成形细胞核,所以属于原核单细胞生物。那它到底跟我们学过的动植物细胞有何异同。展示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 进一步引导:由于没有叶绿体,生活上只能怎样? 所以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型。 布置练习。 展示细菌分裂图,导入细菌的生殖。 播放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创设情境:如果遇到不良环境也能分裂吗? 那会发生什么变化? 芽孢是怎么形成的,请阅读课本P74小字部分。 分析与细菌分布广泛有关的因素。 布置完成技能训练并指学生分析其结果。 小结课堂内容。 布置练习。 评讲练习并纠正错误。 |
学生回答:细菌菌落菌落小,真菌菌落大。 学生回答:显微镜。 阅读课本并找出关键句子。 回答问题: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是列文虎克,是在17世纪后叶通过自制显微镜观察老人的牙垢观察到的。 观察图5-43并进行分析。 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细菌是由原有的细菌产生的。 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微生物学之父。 回答问题:实验。 阅读课本P72-74。 分析图片,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弯曲或螺旋状。 是单细胞生物。 思考并回答:一样的。 观察分析图片,得出结论: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没有成形细胞核。特殊结构有:荚膜和鞭毛等。 对比分析细菌和动植物细胞图,并总结出细菌没有叶绿体。 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完成练习。 观看图片并思考细菌的生殖方式。 观看视频总结细菌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回答:不能。 回答:形成芽孢。 阅读课本。 做笔记。 完成技能训练。 完成练习。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