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明朝的,对外关系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甘肃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
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
以及《相关史实》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何其激光抗倭的概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
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的爱国精神。
二. 教材分析:
明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国家,郑和下西洋是在国家富强、科技发达的前提下进行的和平友好交往,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同时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而且和今天“一带一路”的主题相吻合,意义深远。明朝中后期国力衰微,倭寇猖獗,冲突与战争又为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作了铺垫。而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每当遭受外敌侵略之际,都会成为一面激励人民的旗帜。
三、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要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从主动的和平外交到被动的战争自卫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结合之前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本课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针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和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都学生的思考和教师引导。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互惠互利”的和谐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供了重要基础。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郑和下西洋影响至今,意义深远,是一个重点。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而他的优秀品质对端正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积极作用,故确定为另一个重点。
难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知识储备不多的情况下,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重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积极地创设历史情境与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 五、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借助数据、地图、材料分析来掌握历史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善于从优秀人物身上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3.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并
抓住决定性的因素。
六、教学类型及课时:新授课 1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八、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中国文明曾今影响了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历史上曾有开放的时代,中国人敞开博大的胸怀,拥抱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明,洗礼了自己,包容了世界,丰富了人类文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历史上我国是一个善于交往的国家。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 授课与活动 一、郑和下西洋
1. PPT展示 和平之师 探险之路
和平之师探险之路
2. 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 教师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完成: 1. 西洋指的是今天的哪些地方? 2. 认识历史人物郑和, 3.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文莱1.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海域及沿岸地区。
西洋
通过学生回答的方式完成。
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并引申出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后,回答问题,教师加以综述
通过数据直观的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盛况。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
经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更好的理解明朝初期,国力强盛,开展的和平外交。
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相呼应,让学生有直观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4.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历史条件及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的填写,教师再将郑和与哥伦布远航进行对比。得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人物郑和下西洋比较结果
时间次数人数船数船只大小到达范围设备
时间长
次数多
人数多规模大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
3.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15 00人哥伦布到达美洲
17艘1492—1504(12年)4次长24.5米宽6米
美洲指南针
1405-1433(28年)
7次27000多人
最多时200多艘,最少60余艘宝船长44丈(151.2米)宽18丈(61.6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航海图、指南针
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PPT出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教师边讲边标注,让学生熟悉路线及范围,最远到达的地区。
途经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
港
3.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创造的海上奇迹。
PPT出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邮票,从邮票上的图案,了解郑和率船队,所到之处都会访问当地首领,并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返航时一些国家还派使者随行。郑和船队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郑和的半身画像。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概。
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的占城人民。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明朝的使者用丝绸、瓷器同当地人民交换产品。人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
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当地的国王穿着礼服欢迎郑和。人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感谢。
郑和船队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教师出思考题:郑和下西洋规模空前,是什么样的条件成就了郑和的7次远航呢?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通过阅读教材,明确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材料拓展:播放视频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之大,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用地图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所到的地区。明白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创造的海上奇迹。
学生明确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主动和平友好的外交。
学生分组讨论,将所分析的结果进行展示, 各小组讨论后列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体会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一带一路”共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理念。
学生自学第二目内容,并通过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对此目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戚继光抗倭能够取得胜利
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拓展学生视野,紧密结合实际。
培养学生学会依据教材自主学习概括能力。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导入第二目:
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和平友好又有战争冲突。PPT展示爱国之情 抗倭之举
爱国之情抗倭之举
学生自学第二目内容,戚继光抗倭。完成下列各题
能手抢答:
1.什么是倭寇?
2.明朝中期为什么会形成倭患?
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集团,到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立减弱,海防松懈。
3.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倭寇所到之处,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倭寇图卷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侵扰。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歼灭侵犯浙江的倭寇1万多人,平定了浙东倭患。之后又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抗倭,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1.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教师全课小结:
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就是要展示国威,在主动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交往的同时发展海外贸易。
明朝中后期,国力减弱,遭受倭寇的侵扰,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到重大破坏。为保卫国家,反抗外来侵略。明王朝派戚继光南下抗倭,并取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胜利。
被动战争自卫
反映了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小结
主动和平友好
随堂测试:
的原因。:
学生将正确答案展示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明朝对外关系的演变,反映了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落后了。 检测巩固知识点。 学生口述答案
对全课的重点知识点系统回顾 教师总结让学生明确明朝对外关系的变化,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通过前面总结性回顾和随堂测试让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知识点
1.能够实现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交通发达B.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的应用D.造船技术高超
B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C
随堂测试
3.明朝的抗倭名将是(
)
A.林则徐B.戚继光C.岳飞
D.文天祥
4.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
A.山东B.浙江C.福建
D.广东
B
B
随堂测试
板书设计: 明朝的对外关系 目的
郑和下西洋 条件 和平友好 意义 形成
戚继光抗倭 经过 战争自卫 胜利的原因 副板书: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 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宋朝:海外贸易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