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河南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第1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主 题: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的第12课,属于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一部分。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都市生活繁华,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出现了宋词和元曲等新的文学艺术形式。都市和文化这两方面内容相互关联,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3.学情分析
宋元时期离我们这个时代年代较为久远,学生不容易具体感知当时的
生活情景,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已经有所了解,这为本节文化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学生在课外已经对中国传统节日、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不系统,对于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生活背景不了解,所以对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现象和社会的关系不甚清楚。基于此,教学中补充了一定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分析和史料解读,说出瓦子的功能与特点;分析瓦子繁荣的原因。
2.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总结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风格,概括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3.通过诗歌竞猜,说出宋朝的节日习俗,了解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评价任务:
任务1:观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结合材料说出瓦子的功能和特点,讨论分析瓦子在宋代繁荣的原因。(检测目标一)
任务2:小组合作,制作名人信息卡,交流展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的生活背景及作品特点。(检测目标二)
任务3:开展诗词精彩活动,说一说诗词中反映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检测目标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东京梦华》,提出问题1:你从中看到了哪些历史场景与民俗活动?
观看视频,感受北宋都城开封繁华的市井生活,提炼信息,回答问题。
环节二
情景再现, 理解背景
问题2:对比宋代城市格局与唐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3:观看视频,说出宋代城
市规模及地位? 问题4:在城市格局与城市规模
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人们的都市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看图回答
结合视频得出结论,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挥想象,畅所欲
言。
环节三 分析材料 合作探究
展示材料: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数十里。 问题5:宋代哪种地方可能出现上述现象?
引用《梦梁录》节选解释瓦子的含义。引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及《东京梦华录》节选,分析瓦子的特点和功能。 问题6:瓦子为何在宋代繁荣如
阅读史料,观察图片,结合课本说出瓦子的功能和特点,透
过瓦子领略宋都繁华的市井生活。 合作探究,完成问题6
此繁荣?帮助学生梳理线索。
环节四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指导学生完成飞花令活动,引出宋词。
问题7:你知道宋朝有哪些著名
的词人吗?元朝时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涌现出哪些著名的人物?
课前分组,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和补充资料开展探究学习,完成名人信息卡。
问题8:通过上述探究,思考文学作品与社会有什么关系?
分组接龙完成飞花令,感受传统文化诗词之美。
小组合作探究,1、2两组探究苏轼,3、4两组探究李清照,5、
6两组探究辛弃疾,7、8两组探究关汉卿。分组展示探究成果。
总结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环节五 诗词竞猜 延伸升华
展示有关节日的诗词,引导学生竞猜,并说出这些节日的习俗,对比古今的不同。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引入文化自信。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些节日的名字及习俗,感受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