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克和千克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广西省级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第一课时: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2、 使学生了解天平,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身体感知重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2分硬币、牛奶、鸡蛋、数学课本、铅笔、黄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语训练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填写自己感知的物品的重量,并要求在口语训练时上台分享。
分别有请三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卡。
二、出示课本100页主题图
提问你知道“他们所买的物品有多重?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直接提问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信息。 并按照学生提出的信息,板书出来。
三、通过预习之后,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什么。由此引入课题——克的认识。 四、
1、师:通过课本,我们已经知道一枚2分硬币约是1克,但身体还没有感受过。(准备好给每一个学生一枚2分硬币,让其闭上眼睛体验1克的重量,并表达出来)
2、感受过1克,就提问“大约多少粒黄豆是1克?” 让学生利用一枚2分硬币去估算黄豆的数量,并记录下来。
3、物品的重量可以通过直接看标签,黄豆上没有标签有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重量呢?由此引出“称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4、由于天平的不常见,在课上教师应稍微介绍天平 5、使用天平测量1克里面有什么粒黄豆,并记录数据。
6、以个人的形式,估一估手中的铅笔,而后教师再进行称量,需要把估计的数据和实际大约的数据记录下来。
7、以个人的形式,估一估鸡蛋的重量,有请一位学生上台尝试使用天平来称,需要把估计的数据和实际大约的数据记录下来。
8、以小组的形式,估一估一本数学课本与一盒牛奶谁比较重(注:已知一本数学课本约为250克,一盒牛奶约为250克。)
小组展示结果。
小结:重量不以物品而改变,不管是什么物品,只需要看数据和其单位。 9、活动。
利用身体感知老师带来的包装好的山楂片,估一估它的重量,给估对的孩子奖励。 10、课堂小结。 五、随堂练习。
六、学习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
我们这节课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之路还没有结束,孩子们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寻找答案,好的,下课。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