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所属栏目:小学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浙江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人教版内容中出现过两次,分别在三上和五下都有安排,两次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有明显区别的。三下的教学目标基本定位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发展数感”,而五下的就加重了对分数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对算法有更深的认识,与三下结合图形理解算理的不同,五下更注重引导学生从分数单位的角度来说明算理,沟通算理与算法,用抽象的思维去感悟,这是对算理理解的一次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是学生认知水平上的一次飞跃。
从对学生的前测数据分析,从高达91.5%的正确率上,我们可以知道基本上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对法则的归纳也是非常准确精炼了,学生能从分数单位的角度阐述计算的过程,那么既然算法不是这节课的难点,那么算理是否也是清晰呢?于是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在算理的理解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在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明确分数计算的前提要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将基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通过图形表征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辨析,明晰对计算法则的算理支撑,理解单位一的统一以及分数单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图像表征,理解算理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我来写一道,请一起说出得数!
板书课题,出示83+81=8
4
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设计意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难度的,通过阐述计算过程: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关注点从算法的熟悉到算理的理解上。)
2.算法呈现,图形表征
师:我们知道数学是讲道理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同分母加减法计算中,分母不变,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
提出学习要求:请你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说明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道理。
(设计意图:算理是计算过程中最抽象的东西,只有通过合理的表征才能被学生所理解,将计算的过程通过图形或者文字表征,实质上是数学上数与形的结合,将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具体的图形等具体化、形象化,可以让思考更加的有趣。)
3.梳理作品,理解单位一的统一 素材展示
师:他们都有在说明8不变吗?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素材(1)
引导学生明确有几个单位一?该是几个单位一?以谁为单位一? 素材(2)
这里又有几个单位一? 素材(3)
这里呢?从哪里看出是一个单位一?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的看法会很多,只要能抓住同一个8,或者说同一个单位一,都是要给予肯定的,体现教学过程中的放,因为只有适当的放才能听到学生更多的思维过程,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对部分学生的关键性回答进行梳理,体现学为中心的思想。)
师:为什么你们认为同一个单位一就能说明分母8不变了呢? 那么怎么调整可以让1、2幅图能清楚得看出8不变呢?
小结:这样看来分母8不变实际上单位一不变,无论我们是画一个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只要我们表示的是同一个单位一,就可以了。(板书)
4.份数相加,抽象分数单位
师: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1等于4你们找到了吗? 学生在图中分别指出,并板书: 1个圆+3个圆=4个圆 1份+3份=4份
1条线段+3条线段=4条线段
引导:当我们确定了8个圆,一个长方形或者一条线段当作单位1以后,这
些份,条,又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什么数来表示呢?(板书:8
1
)
师:这样看来,今天我们所研究的1个圆+3个圆=4个圆实际上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其他呢?我们在研究的过程,谁始终没有变?现在你觉得分母8不变实际上因为什么不变?(板书:分数单位不变)
83、8
4
又是怎么来的,数一数。 (设计意图:将分数抽象成一个数,更当成一个单位来认识,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通过从文字过渡到数字的过程,是对学生思维的极大考验,让学生经历从计件单位到计量单位再到分数单位的过程,这是数的抽象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是顺向的迁移。)
小结:当我们统一了单位一以后,以前的份,块……就可以用一个新的单位来表示,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以前我们用文字,今天我们用要一个数字来表示。
二、变式练习,理法统一
1.65-6
1
=( ) (设计意图:分数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引导学生体会约分的简洁性)
2.( )+( )=931=9
4
(设计意图:从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能够从图里了解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在算式中间进行进一步的抽象,程序化的知识与前面算理之间进行对应,对计算的过程进行还原。)
3.10A+10
B
=( ) (设计意图:这是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归纳,同时也建立起一个运算的基本模型。)
4.( )+( )=
7
3
(尝试写出不同的分数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写出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
并通过约分或者通分体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5. 1—8
1
=( )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最大的错误点就是对
于1参与计算,引导学生去思考:1为什么要变成8
8
,目的是要统一分数单位,
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6. 编题:1什么时候变成55、77、9
9
,自己尝试编一道分数加减法的题目。
7. 41—8
1
=( ) (设计意图: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迁移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总结谈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如果从应试的角度而言,学生确实会算就好了。难道说计算仅仅只是为了计算出结果吗?这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即使老师不教,学生的计算也是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教材还要安排,到底作为执教者的我们该教什么?确定上这节课之前我就一直在纠结这几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探讨算理,到底怎么样的程度是理解算理,评价学生理解的水平的尺寸又在哪里?
这节课前前后后总共磨了4次,但是每一次都觉得不顺利,从对教材的表面理解到步步深入,给我带来的感触是十分强烈的,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1.准确把握目标,理解教材意图。
这节课最体现学为中心思想的就是第一个环节—理解单位一的统一(即理解为什么8不变),学生通过各各种方式呈现算理,这也是我几次磨课始终把握不
好的地方。在计算教学中,算法是直观的,算理是抽象的,必须通过一定的纽带将两者联系起来,低段会采用点子图、小棒等学具帮助沟通,这节课我直接采用学生多种表征的方式来进行联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表征图上说明分母不变,分子可以直接相加的理由,在对各种表征图形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加深对“同一单位1”的理解,充分的给学生思考、质疑、辩论的机会,让学生的素材、算理、算法都能为学生的体会理解同一单位一,同一分数单位服务。再者就是分数单位的再认识上,学生的意识里认为分数单位只是一个分数,对于单位的意识是没有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去描述表征图形中的一段、一份、一个这些计件单位,思考我们以后还会有计量单位,同样都是单位,这节课的单位却变成了一个分数,这种顺向思维的迁移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这种抽象的过程有难度,但是却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提升。在前半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能根据“相同的数位才能相加减”的位值思想,让学生能形成表象,帮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实现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自然生长,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踩准学生思维点,体现互动的精彩
这节课最大的时间点落在师生的互动上,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想法,不能将学生的思维点集中到算理中来,那么课堂的效率是十分低下的。回想自己实践的整个过程,学生中有偏离主题的回答,有十分精彩的回答,有亟待调整的回答,无时无刻不在训练自己的教学调控能力。从8不变到单位1不变再到分数单位的不变,每次的课上学生的回答都是不同的,应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老师只要心中有目标,始终明白自己在这个环节所要的是什么,及时调控学生的回答与目标的相差距离,才能做到灵活自如,收放随心。正如刘德武老师所说:“只有踩到了学生的思维点上,我们的课堂才能精彩,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效,我们的处理才能不慌不忙,临危不惧。”这方面我还需要好好的历练深究。整节课中会经常出现:你是怎么想的?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通过提问,反问,设问,促成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在互动中,实现沟通、启发和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而不是成为你教案实施的配合者,所有的教学工具,甚至老师都是学生的配角,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的精彩。
静下心来思考,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始终在引领我们思考“我懂了吗?”——懂教材的用心了吗?懂孩子的内心了吗?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