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陶庵梦忆序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陶庵梦忆序》辽宁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陶庵梦忆序》辽宁省 - 大连
痴人说梦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温故知新,积累文言字词
2、反复朗读,因声求气,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提要钩玄,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运用思维导图,理解本文的“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三、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梦”不仅是人的生理现象,也是文学作品长盛不衰的意象。曹雪芹在家道衰落时眼睁睁看着辉煌遭际沉沦、感叹人生无常、个人无力抵挡命运,写下了“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今天我们再来另一位名家的痴言梦语。
张岱被称为明代成就最高的文学家。《陶庵梦忆序》是张岱的代表作之一。但是在课前收集大家的问题时,居然有一半的同学不喜欢这篇文章。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文章情感难以把握,结构难以梳理,文章的思路不清楚。
(二)问题整理
1、提问最多的句子是“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2、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要写第四段的痴人?
4、为什么要写第二段?为什么将自己的困境归结于果报? 5、为什么要说“名心”?
(三)初步研读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分享你的阅读体会,一起学习《陶庵梦忆序》.希望能够解答同学们的困惑。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梦
2. 一个人想要说梦要分为几个步骤? 做梦——梦醒——忆梦——说梦
3.我们就跟随陶庵的脚步,去追寻陶庵的梦境。 做梦——将什么视为梦? 梦醒——看见了什么? 忆梦——回忆的是什么?
4.请同学们再读文本结合《陶庵梦忆》的阅读体验,然后将你的想法与周围同学分享。 做梦: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明确:个人的富足生活,普通百姓的安居乐业 梦醒:
明确:国破家亡,自己的悲惨生活和故国的满目疮痍 忆梦:
明确:回忆过去繁华靡丽的生活
靡丽是极度奢侈的意思,文中表现的并不明显 补充:《陶庵梦忆》片段
(四)重点探究
一切繁华随着旧朝的覆灭而成为梦幻陶庵大梦已醒,忆而说梦。大家不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它的“散”请同学们再读文本,那么我们就从“痴人说梦”出发,看看这篇散文的选材选了哪些?作者又是如何组织材料的。相信大家课前的疑问就会豁然开朗。请同学们整合信息,并完成思维导图,
1、痴人:三个痴人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要写脚夫和寒士?
明确:共同点是沉浸在梦中,无法区别梦境与现实,不能在痴人面前说梦是因为痴人会将梦境当成现实。
写脚夫和寒士都是为了映照自己。 2、说梦: (1)为什么说梦:
原因一:持向佛前,一一忏悔。解答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忏悔? 明确:
认为是忏悔:奢侈生活的忏悔,对明末社会的反省。
不是忏悔:对命运的无奈解释。或许只有因果报应才能解答这命运的反转
原因二:名心难化,难以放弃名利之心。学生提问:作者既然决定自决为什么还说自己名心难化?
认为是名心难化:明末士大夫要不投降放弃气节。要么坚守节操,以死殉国。张岱既不能以死殉国又不能放弃节操,所以披发入山著书立说,坚守节操。
认为不是名心难化:所谓的名心只是用来掩饰的托词,烧之不失的不是名利之心,而是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痛悼。
(2)如何说梦:怀着什么心情 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五)总结
1、从他的悲哀中我们读到了怎样的张岱?
赤子之心,爱国。张岱。“岱”是泰山的别称。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2、本文是如何做到“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
全文看似头绪繁多,却都围绕着作者的故国之梦展开。作者的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贯穿始终。
(六)拓展 痴人何其多?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在北宋灭亡之时写都城东京
《梦梁录》吴自牧南宋气数将尽时,引“黄粱梦”之典,写南宋都城临安 曹雪芹在家道中落时,写世家大族贾府。
伍崇曜在《陶庵梦忆》跋中说:昔孟元老撰《梦华录》,吴自收撰《梦梁录》,均于地老天荒沦桑而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实与之同。
(七)结语
张岱一部《陶庵梦忆》将个人与国家,过去与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场热闹的梦,醒过来时,总想将虚幻变为实有。于是而有《梦忆》之作。也许明朝不亡,他(张岱)不会为珍惜眼前生活而着笔;即使着笔,也许不免铺张豪华,点缀承平,而不会有《梦忆》中的种种境界。至于《梦忆》文章的高处,是无从说出的,如看雪个(八大山人)和瞎尊者(石涛)的画,总觉水墨滃郁中,有一种悲凉的意味,却又捉摸不着。一场大静之中热闹红火的戏。正所谓: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