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苦斋记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重庆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重庆
《苦斋记》教案
重庆市清华中学校 学科
语文
课题 《苦斋记》
年级 高一年级 模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 教科书版本 人教版 学习主题 思维提升
课时
第三课时
学情分析
经过高中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苦斋记》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六单元,作为一篇写景叙事抒情议相结合的明代散文,课下也有详细的注释,理解疏通文意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难度。但高一学生思维倾向于单向思维黑白思维,不善于运用联系等辩证思维理性地分析问题,且由于成长环境较好,学生普遍存在好逸恶劳享乐至上的思想,鉴于此,我把本篇教学目的定位于对学生的思维提升与文化熏陶。 目标设计
1.知识 积累文言重点实词、虚词,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2.能力 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理解概括刘基的苦乐观;
3.思维 感受理趣,以“苦”“乐”之对立统一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4.文化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目标3和4,即思维提升,文化熏陶。 教学难点 能力训练 思维提升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为辅,学生思考与表达为主
学生活动 默读(精读)、朗读、思考、口头表达、书面表达 课时计划 预计三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二课时 了解“记”的文体特征,翻译全文,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教学过程略)。
第三课时
重点在于思维提升、文化熏陶。
本课时的思路是:理解分析 思考探究 内化与表达。
即通过文本理解分析作者“苦乐相生”的观点。 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化苦为乐”的条件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本文的习得内化为理性思维,辩证地看待生活中诸多矛盾对立的关系,并借鉴本文写法,表达观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无问西东》“静坐听雨”片段
看完之后老师导入新课:这
是电影《无问西东》中“静坐听雨”的片段。
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保存中国的文化火种,国
欣赏影视片段
1、激发兴趣 2、上课期间正值清华中学80周年校庆,《无问西东》中清华大学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正
2
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的师生,千里跋涉,几经辗转来到昆明,在那里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
那时候办学条件十分艰苦。
你看影片中窗外下着大雨,室内下着小雨。雨声掩住了讲课声,教师干脆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静坐听雨”。于是一个感人的画面出现了:外面大雨滂沱。室内,一群师生,听着雨声从容安静;室外,一群师生,迎着风雨脚步铿锵。
就是这样一群人,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自强不息,苦中作乐,开启了中华文化史的一段传奇。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文章,讲的也是苦与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基的《苦斋记》
分析题目: 什么是“记”?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写景状物、记人叙事,抒情议理。
记的写作思路?
由自然,到人事,再到道理。 本文文眼是什么?
——苦。全文围绕着“苦”,由记“苦”(1—3段)和悟“苦”(4段)两部分组成。
是我校校训的源
头,同时与《苦斋记》中倡导的苦中作乐精神也是契合的。 3、结尾处的教学设计与开篇的清华“自强不息”精神有呼应
回答问题:
为最后学生写的环节做铺垫
3
一.
理解分析 1.记“苦”(板书)
概括苦斋之“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环境苦:主要表现为居室简陋、位置偏远、地形险恶、气候恶劣; 老师速读第2段
物性苦:具体表现为—— 木之苦 草之苦 菜之苦 实之苦 笋之苦 蜜之苦 茶之苦 鱼之苦
找到写苦的句子,概括本段表现了什么苦? 往来苦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记苦”的相关内容
2.悟“苦”
作者的苦乐观:
苦乐相生、 相互转化
具体可以分为这几个分论点:
1苦中有乐 2苦生于乐 3苦乐因人而异
学生发言后,老师点拨: 苦乐相生、 相互转化——
这是中国人的哲学观。这种思想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种哲学观体现的上事物之间转换的思远,只是需要一定条件才能悟得出来。
1、苦中有乐 (这体现是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思想,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2、苦生于乐/昔日之乐,今日之苦(这里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回归文本,通过分析理解,提高学生概括能力。
学生齐读第1段,并概括第1段内容
概括第2段内容
概括第3段内容
朗读作者悟“苦”的文字,概括并分析作者的观点。
让学生通过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又通过老师的点拨,对苦与乐这一矛盾对立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得更透彻,在思维上得以提升,并从古代典籍以及古代文化名人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熏陶
4
3、彼之苦,吾之乐;彼之乐,吾之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二.
思考探究
化苦为乐,需要什么转化的条件?借助助推资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仿用选用下面句式表达你的思考。(要求:至少写三句话)
……苦,……乐; 例如:尽责有苦,体现价值则乐;
老师总结: 学习有苦,善于探索则乐;
现实有苦,心怀希望则乐;
尽责有苦,体现价值则乐;
生活有苦,能够领略则乐;
我们要做的,唯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辨:
提倡心灵之乐,并非讴歌苦行僧的生活。我们只是反对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却让精神的土地一片贫瘠荒芜
学生花三分钟时间书面表达并分享展示答案 1、
通过思考与表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矛盾对立概念之间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建立辩证思维。
2、通过思考表达,学生对苦的认识也更客观辩证,心灵得到陶冶,懂得不去怨苦、畏苦。在苦中看重心灵追求,进而提升精神境界。
三. 内化与表达 老师引导:
正如老子所言“祸兮
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相生相克。生活中有很多矛盾的概念,对立中
学生活动: 在以下题目中二选一,
写一篇小记(全文2—3段即可)
1、写《愚公池1、提升思维品
质,在理解苦与乐这一对矛盾关系基础上,举一反三,迁移到对生活中众多矛盾
5
有统一,矛盾中有联系。对此,我们多一些思考,便会多一份理性;多一份理性,就会少一些偏见。
如 愚—智 困—通
虚—实 破—立
我们今天不妨学习借鉴本文写法,写一篇小记。 点拨:《苦斋记》写法特点:就是“记”的写
法特点, 记叙议论相结合:由自然
人事 道理
记》
,借鉴《苦斋记》写法,
表达对愚与智的思考。
2、写《困学斋记》,借鉴《苦斋记》写法,表达对困与通的思考。 要求:全文2--3段即可。
尽量做到文辞典雅,句式贯通。 备注:关于我校愚公池和困学斋的简介见助推资料。 将写好并在小组分享修改后的小“记”与大家分享 对立关系的理
解,建立理性辩证思维。
2、通过写,能让学生更深入理解
“记”这种古代文体特征,也能
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两三百字要
求学生锤炼语
言,力求精练文
雅。 3、正值清华中
学建校80周年,
以学校的园林景点为写作对象,也能增强学生的
自豪感和爱校情结,更好地理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四. 结束语
换一种方法可能就换一种活法,换一种思维或许就换一种人生。苦与乐其实是人生的一朵双生花,苦是生命的常态,但乐应是心灵的追求,暂时的苦或换来长久的乐,过程的苦不妨碍结果的乐,希望同学们在面对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痛苦之时能够用理性的思维面对问题,同时秉承清华的一贯传统:自强不息,苦中作乐!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