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炼字型题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炼字型题的答题方法-贵州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炼字型题的答题方法-贵州省级优课
高考复习之诗歌鉴赏----炼字型题的答题方法
教 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方法及步骤。 2.能较规范的答题。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讨论、总结把握做题方法。
2.通过练习、交流,感知、分析作者锤炼的字词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1.对诗人锤炼的字的意境的想象和准确把握。 2.答题时对锤炼的字的意境的文学性描述。 教学步骤
一 导入:(2分钟)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文学家是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的。”下面我们先一起展开想象,感受一下文学家笔下的图画:来自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你们觉得这句子中,有哪些字对形成画面感有着强烈的表现力?
生回答:可能出现“泻”“浮”“如流水”“静静”“薄薄”
刚才同学们找到的泻、浮这些能生动形象地表现荷塘月色的意境的动词也好,叠词形式的形容词也好,它们都具有一个共性,就是它是作者锤炼出来,能够最贴切、生动展现画面,最准确传递作者思想情感的词。散文是这样,诗歌更是如此。诗歌由于字数的限制,更需要锤炼这样的极富表现力的字,这个字往往成为我们读懂诗歌,把握作者情感的关键,所以对这些锤炼出的字的考
2
查,就成为我们高考中的一个高频考点,那我们如何把对这些字的感性的理解,在高考中转化成理性可见的陈述付诸笔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鉴赏中“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方法。
二 生练习,合作探究总结炼字题答题方法及步骤。 1完成练习一,小组交流完善答案。(12分钟)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系”字本义:栓.此处用拟人手法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住离人的衣襟,不让他离去。 表现它们依恋诗人不忍诗人离去的深情。
*学生活动:(1)朗读诗歌(2)做题(3)小组交流、修改答案(4)对照展示的答案及参考答案总结方法。
*总结答题方法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特有的表达效果,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运用总结的方法,做练习,巩固知识。(12分钟)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3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展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学生活动:(1)朗读诗歌。(2)小组交流,互改答案。(3)结合展示答案及参考答案,总结答题时的注意事项。 *总结:
(1)释含义——简洁 结合诗歌内容
(2)点手法 描景象 摹情态——明确点明表现手法,抓住特点,文学性描述 (3)点意境 描感情——抓准意境 写出情感因由
三 运用上阶段知识,共同合作,完成练习,拟出你们组觉得比较完美的答案。(12分钟)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尾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指出来,并分析。
“软”:是“柔和”之意。通感,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是“涌现”之意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充满动感的奇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东山天晴雪景的喜爱之情。
4
四 结语 布置课后练习 检验教学效果。(2分钟) 1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做得不错,不论你认为那个字好,其实都是你经过思考后对它的理解,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发现、总结,学会了炼字题的答题方法,对于高效率的考场作答是有帮助的,但是,诗歌的美也许不是用一两个题就能展现的,我们只有用饱蘸深情的诗心,去想象、去发现,才能解读出润泽心灵的诗味。
2 课后作业布置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观点一:“犹”字好。犹表仍然。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得深情。
观点二:“空”字好。“空”在文中是“形单影只、白白地”的意思,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空”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