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传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传》苏轼精神境界研讨课-湖南省 - 长沙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梳理探究走近文学大师《苏东坡传》苏轼精神境界研讨课-湖南省 - 长沙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东坡传》苏轼精神境界研讨课
学情分析:
《书册阅读教学现场》之“《苏东坡传》”的教学,以新颖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全面的归纳了苏东坡生平与人物形象。但仍有明显的不足,课堂容量大但过于浅显,只是对整本书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并没有学生的阅读问题,思维能力培养不足。所在班级是高二学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应该是学习《苏东坡传》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另外,所教班级是理科班,语文基础不够好,对苏东坡本人很熟知也很感兴趣,但是学生对这本人物传记的热情度并不高,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用很多次的阅读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坚持读下去。 版本介绍:《苏东坡传》林语堂著述,张振玉翻译,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苏东坡的人生轨迹,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并思考苏轼在黄州的“老
练”涵义。
2、体会苏东坡自评功业涵义,理解苏东坡的处世哲学与人生境界。 3、联系现实,反观自身,思考苏轼的人格精神带给现代人的启示。
教学重点:
用目录索引法来思考黄州时期命名为“老练”的原因
教学难点:
苏轼对功业的理解
教学方法:
着眼于导,落实于读、品、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活动安排
1、 课前三分钟的方式泛读《苏东坡传》。 2、 画思维导图,介绍各自的读书方法。
3、概括我眼中的苏东坡和说明概括的依据,并进行统计。
教学现场
一、课堂导入
请齐声朗读这几首诗歌。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有一位文化名士,他开辟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难、叹息、笑噱,但更多是一种佛陀拈花似的微笑,一种凡人难以步趋的潇洒和从容,一种在苦难中体证生命价值的深沉。他就是我们永远的东坡。
了解苏东坡有很多途径,不过,最常见的途径就是从诗词中和名人轶事里认识,要全面认识苏东坡还是要看人物传记。今天我们通过《苏东坡传》来探究苏东坡的人物精神境界。
介绍一下版本:林语堂著述,张振玉翻译,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二、 进入新课
1、 阅读全书,整合问题
师:我们在读书期间做了以下的统计:学生眼中的苏轼。54.05%的学生认为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35.13%的学生认为苏轼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至于认为他是官场失意,清廉正直等也占若干少数。
并且我们收集了学生的阅读问题,因为篇幅原因,我只板书了一部分,在课堂上只能解决一两个核心问题,让它们起到发散思考的作用,到底选谁的问题来担此重任,先请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提炼整本书阅读方法,帮助大家找到解决问题的引擎。
苏东坡人生遭遇——
1、为什么苏东坡想要在仕途上走得更远,还要写诗暗讽朝廷,使自己被越贬越远,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唐珺璘
2、苏东坡仕途坎坷,那他有没有对黑暗的官场产生过厌恶之情,想辞官回家的想法?——刘珣
3、苏轼为何在中央被推动为文坛领袖后,又多次请求外放?——伍涵锐 4、为什么苏轼能在密州作出那么多好诗?——刘畅
苏东坡的情感世界——
1、苏轼为什么以僧为友?——刘畅
2、苏轼那么暗恋其堂妹,是否可以认为其妾湘云是他堂妹的影子?——王沁
3、为什么苏东坡如此有才华的人还会对炼丹如此沉迷,理应眼界开阔才对。——彭皓颖
4、苏东坡练习瑜伽,炼丹的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谭睿宇 苏东坡的人生转变——
1、在仕途坎坷中,苏轼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刘鑫、李俊衡
2、苏更想在朝中还是地方?——刘浠琛
3、苏轼被流放到惠州、儋州,陷入绝境后,为何仍能写出旷世诗文?——傅嘉龙
2、梳理人生轨迹,质疑作者
刘鑫同学用目录索引的方式梳理人生轨迹(他分了童年、壮年、老练等目录内容梳理苏轼的行为),质疑作者:林语堂在书写目录时,“童年”、“壮年”是按时间划分的,“老练”写的是人物,“流放”写的是事件。
提问:为什么把苏东坡贬至黄州的部分放至目录“老练”的部分。 由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苏轼在黄州时期以前“锐于报国,拙于谋身”,烦恼纷生,在现实中无由排解,只好求诸佛学,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摆脱儒家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建立新的生活态度。黄州的苏轼,开始懂得内心的修炼,不惧风雨,看穿世事,从而保持平静达观的性情。必须看到的是,这一切都是以执着现实人生为出发点的,因而苏轼不会否弃现实,变成真正的佛教徒。纵观这一生,佛教以及其他某些宗教对感性世界的否弃与苏轼的整个人生态度是有着根本的抵触的,因此,苏轼绝不会变成虔诚的佛教徒,至多是以佛教的理论和思维方式作为改变自己人生态度的工具而已。
与李白陶渊明相比,他处理好了“独善”与“兼济”的关系,只是对内丰富自我,所以求仕则仕,归隐则隐,居朝不念山林,居山林不念朝市。
3、按年谱梳理苏轼的事迹功业
邓烨用年谱读书法来梳理苏轼的功业事迹。他在梳理的过程中认为惠州儋州没什么可讲的,便岭南流放这里留白了。
课外统计:学生根据文本,梳理苏轼的功业。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对苏轼的贡献敬佩不已。的确,苏轼这样一个千古奇才,一生坎坷,由于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诗讽谏朝廷,于是一生屡遭贬谪,先后被贬八州,大部分时间是做地方官,他每到一处,都能留下无数佳话佳绩,受到百姓爱戴。
提问:不过,苏轼本人并不认同大家的观点。在建中靖国元年正月,苏轼病逝前两个月,遇赦北返的苏轼游览金山寺,寺里,那幅李公麟所画的的东坡画像还在,苏轼看着自己的这幅画像,心里百感交集,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给自己一生做了一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邓烨刚刚留白想省去的部分,偏偏是苏轼最看重的部分,这是为什么?在苏轼看来,苏轼的功业到底是什么?
学生讨论:
1、他在惠州和儋州都做了些什么?
热心市民如为民造福、快乐的享受精神生活的愉悦,如酿酒、准备长期定居。万变为我所用。
2、我们不禁感叹,越是条件艰苦得近乎令人绝望,他越能享受生活,随遇而安,不仅自己安乐还要帮助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如果说在黄州,苏轼开始进行了转变,懂得旷达乐观的面对挫折,心性趋于老练,那么流放在惠州儋州天涯海角之处,他进一步走向内心。这是对现实、社会、人际等一切外在事物回避以后而获得的自由。所以,外界的一切困苦都打扰不到他自由的享受人生的快乐,从外在看,便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其实,是“吾心安处是吾乡”。(板书)当无法在社会功业中去自我实现,对人生的思考,确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似乎就显得比什么都重要。3、总结:中国文化的发展往往是以走向内心为求得解放之道,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宋代已经烂熟,由唐至宋的文化衰变十分清楚地显露出中国文化的特点:走向内心。北宋时期,传统文化的早期所呈现出来的汉唐开拓精神已消失殆尽,只剩下了此时的社会疲软和文化的精细纤弱。文人感到社会振兴无望,便纷纷退避内心,这其实也是北宋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冷成金:文学与文化的张力)
三、联系自身,阅读反思
面对挫折,人生如何修炼,你的收获是什么? 活动:写一张便签卡给苏东坡:我想对你说——
四、作业
用同样的阅读方法,读《巨人传》
板书设计
黄州:内心修炼——居朝不念山林,居山林不念朝市 文化繁荣 功业
惠州儋州:走向内心——吾心安处是吾乡后世影响
片段撷英
师:我们罗列了这么多问题,一节课不可能全部解决,必须选一到两个核心问题起到辐射作用能一两拨千金,到底选哪一个呢,不着急,先看看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希望能从中选出这样的问题。有请刘鑫同学,听听他的解说能带来怎样的思考。 生:《苏东坡传》的目录分有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和流放岁月四个部分。童年到壮年的苏东坡性格外放好不内敛,热爱作诗也因诗遭罪。在乌台诗案之后,进入老练部分,性格逐渐内敛,在此期间他修炼瑜伽,炼丹求生,他被贬黄州,是个隐士也是个斗士,之后太后恩宠进京,因政治生态恶劣而回到地方任职,造福一方百姓。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