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表达与交流,确立自信,学习反驳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表达与交流《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安徽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表达与交流《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安徽省级优课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驳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方法、技巧,学写驳论文。 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例子的基础上探究感悟,掌握方法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确立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反驳的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法国新一任总统马克龙的传奇经历和传奇婚姻,引导学生确立自信。
39岁的马克龙击败勒庞成为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马克龙都堪称“年少得志”。他毕业于法国顶级高中,就读于名牌大学,还曾出版宣传书籍《革命》,更传奇的是他迎娶了比自己大24岁的布丽吉特做妻子,夫妇一直很低调。自从宣布竞选总统以来,他们搬到乡下小镇居住,马克龙要让大家看到他如果能在小镇顶住各种羞辱和嘲笑,征服一个年长他24岁的有三个孩子的有夫之妇,那么他也能用同样的方法征服法国。就是这位年轻的政治宠儿凭借年轻、活力,无比的风度实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变局。所以,人生要自信,不走寻常路,就可能演绎传奇人生!
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罗森塔尔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
同理,写作文,我们也可以不走寻常路,写驳论文。例如: 不是所有的金子都想发光 前进的最佳方式是后退
不必王子,我也能成为公主 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二、分析探究
(一)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 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基本模式:树立靶子----分析批驳----得出结论。
树立靶子就是摆出对方错误观点:确立攻击目标;抓住敌论要害。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
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
例析: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针对以上材料,写一篇驳论文的话,反驳什么呢?仔细分析后,我们才明白材料包含着“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因此,我们反驳的只能是“人才与(集体)环境没有关系”的错误论点。
(三)讲究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或者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 1、驳论点:可以直接批驳,也可以间接批驳。
⑴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示例: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
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而后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与原论题相反的新论点,即“不知足才常乐”。
⑵归谬法反驳,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的“放大”,并推向极端,使之暴露全部的谬误、荒唐而不攻自破。这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示例:在《阿凡提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阿凡提头上缠着筐子般大小的散蓝在街上走。迎面走来了一个人,看了散蓝便央求道:“可敬的学者,求您给我念念这封信吧!” “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呀!”阿凡提叫道。
“您别客气了,您头上缠着那么大的散蓝,怎么会没有学问呢?”
阿凡提听了,顺手取下散蓝,戴在那个人头上,说道:“好,好!要是散蓝有学问,我给你戴上它,你自己念吧!”
⑶请阅读材料,探究赫尔岑是如何反驳的呢?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 明确:归谬法反驳。
2、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论据的虚假性,从而批驳对方。 三种论据:事实论据、数字论据、理论论据。
示例:阅读材料,思考如何反驳下面一段文字中对方的论据?
《文学与出汗》中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久性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
分析:“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那么“现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的是什么呢?
3、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论证的错误,从而批驳对方。 ⑴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
材料:(一个日本女记者问朱镕基总理) “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如果你是总理,会怎么回答呢? 总理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一个人在齐国可以安居乐业,而到楚国却成为盗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
⑵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方法。
示例: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将来一定会向外国扩张。”
总理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4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时间里曾经是‘日不落’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及全球。美国的海外驻军达150万人。中国人口虽多,但是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更没有在外国建立一个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人口多少,而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⑶类比法:两对象属性相同,而且已知其中一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
示例:(日本记者问朱镕基总理)台湾人民都不想回归中国,为何中国政府要用霸权欺压?
答: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从前有个母亲含辛茹苦大半辈子,总算将自己的子女养育成人,她感到很欣慰,感觉可以松口气,歇一歇。于是对子女说:“来,回到母亲怀抱来,给妈妈捶捶背.“然而这个不肖子,不认这个曾经养育过他而今已经骨瘦如柴的母亲,反而对 “星星”和“太阳”大喊妈妈,那此时母亲应该如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规则和限度,台湾问题就是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争吵,别人无权干涉。
我国历来都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霸权欺压的事情,反而总是有一些居心叵测的邻国,以民主、自由等等名义来剥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自主选择和决定权,这才叫霸权欺压。
⑷以谬制谬法:采用对方的方法和逻辑来对付对手,从而折服对方。
示例:一次,有位西方外交官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对一位中国外交官说:“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那么显然就是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 这位中国外交官反击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采取什么方式解决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须向别国作出什么保证。请问:难道你们竞选总统也需要向我们作出什么保证吗?”
⑸矛盾法: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论题的真实,再根据矛盾律,进而说明对方论题的虚假。
示例:孔明游说江东,张昭说,你和刘备都是无能之辈,不值与谈。
孔明反驳道:我主刘备虽人民稀少,兵不满千,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曹仁辈心惊胆裂。刘琮投降,我主不知,且不愿乘乱夺同宗基业,实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因我主不愿弃其人民,甘于同败。此乃考虑国家大计,社稷安危的聪明仁义之主,而非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之辈。
⑹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示例:古时候,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结果真如王戎所预料的,李子苦涩无比。于是伙伴们便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是甜的,能吃,那么早就被路人摘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
三、范例引路
赏析范文 《旁观者清》《旁观者未必请》感受驳论文的魅力。 四、学以致用
1、2016年7月8日,英国19岁的女孩史密斯在吃午餐时将一根薯条喂给一只鸽子,然而过了一会,一个议会工作人员走过来以乱抛垃圾为由给他开了25英镑的罚单。史密斯说,鸽子已经将薯条吃完,现在地上并没有垃圾了,拒付罚款。然而,11月3日,史密斯收到一封法院的传唤信,上面说她乱丢垃圾的行为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第87条,而且罚款的数额已经升到100英镑。史密斯说,无法理解自己竟然因一个善举而被罚。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结束语:林德曼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体的健康。愿我们同学也能相信自己,勇敢的反驳,坚定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