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梳理探究,自我评价,理性之光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梳理探究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理性之光》贵州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梳理探究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理性之光》贵州省级优课
课程名称
《理性之光》
学习素材:《热爱生命》《逻辑与语文学习》“生命质量谁更高”习作样本
教 学 设 计
一、
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
训练逻辑思维。以《热爱生命》为素材,以梳理探究之“逻辑与语文学习”为知识基础,理解逻辑思维的基本要素:概念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内涵,论题前提,简单的逻辑推理——三一律。 2、论述类文本——随笔阅读方法: 文本层次梳理,理解文本的内在结构。 聚焦含义深刻的语句,挖掘内涵及价值观。 3、论述类文本写作优化方法:
结合《热爱生命》阅读,以读促写,以“生命质量谁更高”习作为样本,尝试从逻辑与深度两个层面优化样本。
【教学结构变革目标】
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打破常规,围绕“论述类文本”建立知识到能力的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考、探索、发现。教师智慧应对学生的生成。 【数据指导课堂目标】
充分利用月考作文评测数据,把握真实学情,以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原点,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课中用数据评价呈现学生真实看法,教师适时调整课堂学习的内容及节奏。
二、学习者分析
月考作文评测数据,反映学生真实学情。
1、逻辑思维有待提升:高一年级的学生进入论述类文本的初学阶段,阅读与写作还
- 2 -
停留在浅层次的把握,特别是分析与推理部分不够深入。
2、文本类型意识不够清晰:论述类文本的写作上,较突出的问题是文体特征不够明显。
根据以上两点,进行合理分组,互帮互学。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本课的重点是快速的筛选并整合信息,难点是做到信息整合精准并全面,并实现同类文本阅读方法的迁移,解决相应的文言文文意理解题。发现学生思维,教师做好应对措施。 2、解决措施:
①课堂前测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预设解决方案。
②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线,分角色白话演绎文本主体内容,感性理解,创设语文学科的特殊情境。 ③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各组的学习任务,实现群学、小组互助学习、组间互补性学习、独学等。充分探讨,共享成果,实现深度理解递升。
④建构课内文本到同类文章的阅读任务,后测检测本课达成目标,与前测进行比较,视情况进行总结,实现精准补救。
四、教学流程图
C P
T
H Strategy 一创设学习情境
课首展示月考分析数据,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及目标。 逻辑推理思维健脑操
出示习作样本,了解学生对样本的评价,掌握真实想法。
A、选择(反馈器)
8分钟
1、根据统计数据抽人了解选择依据,确定教学重点
二 1、初阶任务:
自主学习,阅读探究,结合学习任务单梳理《热爱生命》的层次结构。解读“度日”在文本中的特定含义。 2、进阶任务:
小组合作探究,“日子”“生活”“生命”与“生”“死”概念背后的逻辑原理。 3、高阶任务:
小组合作探究并组间互帮互学,分析支撑“热爱生命”论题的前提有
B、① 抢权
C、①记分板 D、①计时器(3分钟)②平板传屏 ③记分板
15分钟
1、根据数据反馈了解学生对逻辑原理的掌握。 2、指出差异,互学共享
- 3 -
哪些。 三以读促写
自主批改习作样本,从概念、论题或前提的角度修改样本,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给出完备的修改意见。
E、①平板传屏 F、①记分板(组内合作)
17分钟
1、展示并分享学习成果
前测 创设情境 分组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分享
课堂小结 发散 知识迁移
教 学 反 思
一、
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本课主要应用了数据分析检测平台(IES)实时反馈器和智能平板。在无线网络的环境下形成小组合作、生生互动的学习模式。在应用中,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学情分析和教法指导,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和评价机制。反馈器主要用在前测和后测环节,通过及时的数据反馈,掌握真实学情,能针对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控学习内容,对教学的重构提供有力的帮助。
平板上传主要实现各小组学习成果的分享,讨论同一问题的小组间还能实现组间互补式学习。
二、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引起了哪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1、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前测数据体现的真实学情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真正落实,需要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学业检测等一系列过程中体现,其有效性在于教师与学生围绕真实学情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需关注前测数据暴露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并正确引导学生和激励学生思考。教必须以学为基础,服从、服务于学。正是这种针对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表现、强化和培养,使教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进而达到“少教多学”的理想效果。
2、智慧课堂教学结构的重建,要以新课程标准实施方案为依据。从语文学科来看,对比2003年的课程标准,无论是课标结构,还是课标性质、理念、目标、实施建议,2017年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均有所变化,主要是新增了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课程结构及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创造性的提出了学业质量监测,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等。以上变化的关键在于,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明确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在教学建议上,为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需要,新课标提出了诸多建议,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等。 《寡人之于国也》是一节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课堂实验课。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上,突出了思维发展及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上,明确整合思维、论述类文言文文本阅读的训练;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上,集中思考孟子的治国思想 ,并延伸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热词理解。基于这样的学习目标设定,该课的教学结构也调整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线,感性的初步理解到深度理解递升,建构课内文本到同类文章的阅读任务,学习论述类文言文文本的阅读方法,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文结构及引君入彀法。并延伸到能多角度理解当代主旋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具体的学习任务完成中,实现群学、小组互助学习、组间互补性学习、独学等多种学习模式。
3、深层次的师生互动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生成为依据。为检验这堂课结构重建的可行性,我分别在高一年级的中澳班、平行B班、平行A班、实验班进行教学尝试。从实施效果来看,基于任务情境下的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任务给定的目标与条件是否明确,决定了任务完成的质量好坏。小组合作的有序组织、分工明确、互学互助,是影响群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教学管理机制的角度看,构建优质的小组是适应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程结构重建的前提。
在试验过程中,因为学生层次不一,数据反映的学情不同,需要教师真正把教学的关
- 5 -
注点放在学生上,及时捕捉恰当的教学时机,针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时鼓励,激发思考,积极应对学生思维上暴露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三、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新技术应用于教学,首先在于精准快捷的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点,即学习发展区。这是教学设计的原点。教学设计应以此为基础,建构目标明确、能力层级递升的学习任务,形成教师与学生共建的“学习共同体”,以做促学,以做促思。
新技术应用于智慧课堂,从学习者的角度看,要大胆放手学生,呈现真实的思考, 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心理品质和价值观为保障,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例如实时反馈器的合理利用,可以给学生创设独立选择的环境,不用顾虑其他学习者的想法,能真实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程度。从教师的角度看,智慧课堂的课堂机制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从创设学习问题情境开始,到学习目标和学习问题的确定,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再到正确的结论,最后深化学习而产生新的学习问题,完成一个问题学习的循环。这个过程考验着教师的应对生成能力,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长点,形成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四、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应用新技术的宗旨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服务的,智慧课堂教学变革的根本还是在于人的认知的变革,在认知中不断地迭代,在认知的基础上更合理的使用新技术。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