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城道中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城道中(其一)》宁夏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城道中(其一)》宁夏省级优课
《新城道中(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读诗歌,疏通大意;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鉴赏方法与流程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诗歌意象,想像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找准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意境。
一、 导入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句话对很多写景的古诗适用,因其诗长于景物描写,使读者如置身图画中。那如果老师给出相应的图画,你能猜出是哪句诗吗?)
根据呈现画面说出相应的诗句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二、 学习《新城道中(其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的《新城道中》,去品味他诗中的画。)
新城道中(其一)
苏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 自读,读准字音。(齐读、听读) 2、 句读停顿、读通读畅(单个读) 3、 轻声重音,读出关键(单个读)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4、 赏读讨论,熟读成诵(将你最喜欢的一句,有感情的朗读)
要求: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思考:你从诗中找到了哪些意象?它们构成怎样的画面?作者的心情怎样?
此诗描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
动生活。绵绵春雨多日不停,诗人有事需要进山,只好准备冒雨去了。不料天快亮的时候,房檐下滴滴答答地雨声忽然止住了,天放晴了。诗人兴奋之极,心想,这是东风知道我有进山的打算,特意把阴云吹散了吧。
雨后的早晨,山中景色焕然一新。一座座峰峦眉清目秀,头上顶着洁白的云朵,宛如戴上轻软的绵絮帽子,怪舒适的;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的树梢,好像一面黄橙橙的铜锣,敲一下就会发出当当的响声。
诗人一路前行,路旁景色使人目不暇接。你看,矮矮的竹篱后面,盛开的山桃花探头探脑,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清清的沙溪边上,柳树摆着轻盈的枝条,自由处在的翩翩起舞。一花一木都是这样春意盎然,这样殷勤好客啊。
诗人正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忽见西面山间几缕炊烟袅袅上升,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上,早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这样优美的山野风光,这样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快乐的,恐怕无过于此了!诗人这个想法并不合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际,但从中可以领会,他在这次山行中确实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七律),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也不要忽略诗的开头两句:多情的东风很会察颜观色,猜透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并且立即惊慌慷慨相助,吹得雨散天开,这怎能不使诗人喜出望外呢!所以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
作者心情:热爱自然 快乐心情 三、 方法总结
(这种情景相生的诗词,到底用到了怎样的鉴赏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吗?) 1、 吟诵感悟
2、 把握意象(分析意向:通过分析表状态及修饰性、限制性词语,我们逐
次把握意象特点)
3、 想象、联想(“诗中有画”我们要结合各个意象,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画
面)
4、 品味意境、把握诗情 四、 练一练
(接下来让我们小试牛刀)
1、 你能找出这首诗中的意向吗?请描绘画面并揣摩作者情感。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确:(1)意象有月、乌、霜、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2)意象特点:
月: 落——残月西沉,暗示时间已过夜半 乌: 啼——凄清,使人心伤
霜: 满天——凄冷,暗示时令已是深秋
江枫、渔火:对愁眠——愁思缠绕,不能成眠(实际是舟中人)
寒山寺:姑苏城外——远处古刹,为画面增添了一种文化禅思。 钟声:夜半,到客船——声音由远及近,打破夜的沉寂。
客船: 到——实为舟中之人,钟声传到了船中,让羁旅之人心烦意乱,凸显主题。
描绘画面、把握情感: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
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 2、【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分)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分) 明确:(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诗作解析]《太湖恬亭》是王安石游览太湖恬亭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如亭名,抒发了恬静闲适的情怀。首联“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首联写恬亭所处的环境。恬亭靠近溪流,亭子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是浓浓的的绿阴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到清脆的山峦。环境如此幽静,溪流、绿阴和翠微,切割了红尘;一时间,人心也超脱了俗世的羁绊。颔联“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颔联写恬亭日落的景象。在这静谧的环境里,黄昏到来了。由恬亭西望,断桥桥头,殷红的夕阳缓缓下坠;幽暗的树影包涵映现在水中,归禽相互依偎,偶或有一两声啾鸣。天地间一片肃穆,诗人独立恬亭,他的心也同样肃穆吧。颈联“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颈联写恬亭闲处的感受。绿阴环绕的恬亭适宜静思,西坠的落日引来沉思,诗人不能不想到人生的意义,想到生命的归宿。清闲悠游,心无牵累,劳形案牍全可抛掉;岑寂环境,人事心机,世间诡诈尽皆忘却。这感悟是如此清晰。尾联“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尾联写恬亭萌生的期待。诗人多想就这样远离世事,陶然忘机吧,但这无非是“菰菜莼羹一梦”罢了。那就期待徘徊流连到深夜,然后在西斜秋月、习习秋风中,驾着一叶钓船回归好了。回归哪里?是住处、家乡、田园还是官场呢?奔走在官场政坛,纠缠于人事纷争的王安石,用《太湖恬亭》这首诗作,为“偷得浮生半日闲”做了很好的诠释。轻松的文笔中有多少沉重。
五、 总结
六、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海南、宁夏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明确: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秋风萧瑟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