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鼓乐铿锵
所属栏目: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六节《鼓乐铿锵》北京市 - 西城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六节《鼓乐铿锵》北京市 - 西城区
高中鉴赏《鼓乐铿锵》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音乐素养;让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本节课就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学敲中国鼓进而传承弘扬民族音乐。 二、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鼓乐铿锵》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 块的第三单元第6节的内容,一课时完成。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乐器,
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进而在鉴赏更 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中选用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锦鸡出山》、《滚核桃》以及吹歌《童谣》,这些作品都是我国各地的民间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 三、学生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平时聆听的音乐风格相距甚远。
关于中国民族鼓乐今天大多数高中学生了解不多,民族打击乐作品 的话题涉及极少。学生不能长时间的关注聆听这类音乐,因此教师在这 学期开始就进行节奏律动训练,注重在实践参与中感知、体验节奏在音 乐中的重要表现。
(二)学生已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有助于新课的学习
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练习初具一定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共同探究
难度更大的,中国鼓乐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是可行的。 (三)高中学生能较为理性地合作、思考
教师针对此特点,设计鼓乐的合作练习,引导学生参与鼓乐合奏的
音乐实践活动。
四、 教学模式:
(一)本课教学采用的教法为:示范、启发、引导、 讲授 (二)学法为:聆听感受、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表现
五、评价设计:
通过学生分组的合作实践,来考察学生掌握节奏的水平,小组间合作的水平从而进行过程性评价。 六、资源开发:
借鉴奥尔夫、柯达伊的教学法,通过编排节奏让学生更快、更便捷的掌握合奏练习方法。 七、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乐于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器乐 ,善于发现各地的器乐演奏形式、风格特点。 能够理解各地音乐创作的思想追求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参与“聆听音乐、视唱主题、观看视频、打击乐合奏实践”的音乐
学习过程。
(2)进一步掌握通过对比、实践合作来举一反三地鉴赏音乐的方法。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打溜子”、“鼓吹乐”、“吹歌”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学习能准确的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
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3)通过分部节奏训练,进而完成打击乐合奏的艺术实践活动,感受
体验音乐情绪,了解学习打击乐演奏的表现手法,感受其演奏乐趣。
八、教学重点:
a) 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清锣鼓音乐,演唱《童谣》感受、体
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实践,从中体验中国民族鼓乐的形态及乐趣。 九、教学难点:
1.准确自然的演唱《童谣》。
2.打击乐合奏的准确配合,体会表现鼓乐的表演状态。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音乐导入: 《中华鼓宴》片段
问:演奏形式——中国民族民间器乐合奏
演奏乐器——锣、鼓、镲——打击乐
音乐情绪如何?——欢快、热烈、气势磅礴
[ 运用什么音乐手段来表现的音乐情绪? 节奏:密集、丰富多样 力度:强
声部织体丰富、器乐的独特音色都赋予了这一情绪。]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回顾已学知识) 引出—— 鼓乐铿锵
(二)认知阶段(新课):
1、聆听音乐片段: 《锦鸡出山》
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锣、钹
(1)打溜子:
又叫“打路牌子”、“打小家伙”是流行在湖南西部,湖北恩施一带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这种乐曲常用四件乐器:马锣、溜子锣、头钹、二钹。
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表现劳动的生活情景。从演奏上看马锣领奏,两副钹的演奏最具特色,它有闷、亮、侧、跳等多种打法,且速度很快。
这种音乐多用于丰收、节日、喜庆活动,近年来也用于音乐会的演出。 (2)锣鼓经
要求:准确的念读节奏,给出稳定拍 (让学生对锣鼓经有初步了解)
(3)介绍《锦鸡出山》
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4)视频欣赏《锦鸡出山》全曲
引导学生理解这首 乐曲通过对生活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什么内涵?
(欣赏后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总结:表现了湖南人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
2、下面给大家一段文字,请来念一念,并看看讲述的是什么地方文化? (1)找一名同学来念一念,是在念书,有音乐感觉吗?如果全班一起
来念能否念齐?音乐可用它的特殊性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展现音乐的魅力。
老师念诵数板,请学生来写出节奏谱
给出稳定拍,一起念读——数板
(2)视听《童谣》
吹歌:是吹打乐的一个类别,以吹管乐器为主,打击乐器为辅。多以演奏民歌、戏曲唱腔为主。
《童谣》是一首吹歌,这种乐队由管子(口噙子)、唢呐、二胡、扬琴等打击乐器组成。
口噙子是一种含在嘴里的发生器,担负着模仿儿童数板的任务。乐曲仅有一个乐段,非常简洁,运用不断重复变化的手法表现音乐内容,音乐情绪欢快活泼、充满童趣和诙谐的色彩。 (3)演唱《童谣》数板
钢琴——管子 学生数板——口噙子
打花巴掌呔,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打花巴掌呔,二月二,老太太要吃白糖棍儿; 打花巴掌呔,三月三,老太太爱逛万寿山; 打花巴掌呔,四月四,老太太爱逛白塔寺; 打花巴掌呔,五月五,老头爱吃大白薯; 打花巴掌呔,六月六,土豆萝卜烧牛肉; 打花巴掌呔,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佳期。
跟琴演唱,注意体现我们浓郁的京腔京味儿,活泼童趣和诙谐特点。 (注重体现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3、视听《滚核桃》——鼓乐
(1)问:运用了哪些演奏技法? (2)师生共同总结:
演奏技法:敲击鼓梆、鼓面、闷击鼓面、双手交叉敲击鼓等演奏
形式。
演奏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农村流行最广,称鼓乐。
(三)实践阶段:
首先安排一名同学打稳定拍,
1、给出节奏谱,先分声部练习,选一名同学打稳定拍 2、合奏训练:唱一声部打一声部
(运用柯达伊的教学理念,训练学生协调性的掌握控制) 3、三声部合奏训练,上鼓演奏
首先安排一名同学打稳定拍,分声部练习时所有同学要唱一声部。 一声部:最难由老师演奏,运用了鼓乐的多种演奏技法。 二声部:8名同学演奏扁鼓 三声部:2名同学演奏大堂鼓
要求:演奏好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听到其他声部,控制力度、
速度进行配合。
(音乐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几首中国民族器乐作品,感受到了中国民族乐器的多样,鼓乐的铿锵,它们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它、传承它!
下课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