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表形态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教学目标
1.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运用示意图,绘制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并尝试解释地理现象,领悟其地理意义。
(本课时主要完成目标1和2)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层次看,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地球内部和外部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理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等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了解了如火山喷发等与地表形态有关联的知识。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这个地球处处充满了惊奇——”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内力作用对地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与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表形态塑造与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
【出示】褶皱山脉示意图。设问。
【讲解】地壳运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点评学生发言,追问。
【出示】全球重要山脉分布、东非裂谷、我国华山景观图。
【小结】地壳运动小结表格
地壳水平运动形成连绵的褶皱山或裂谷、海洋;地壳垂直运动则导致地势起伏或海陆变迁。二者同时存在,但不同时空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和整个地质年代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出示】火山地貌景观图
设问,岩浆分布位置?
追问,软流层之上是什么?
【讲解】岩浆活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小结】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时才塑造地表形态。因此,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地表产生了高低不平,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活动3【活动】承转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很快,如火山地震等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察觉。
【出示】喜玛拉雅山及珠峰图片。曾经沧海,4000万年前开始隆起,0.05cm/年,而今世界屋脊,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地表形态发生了巨变!学生计算喜玛拉雅山的抬升高度。引导启发学生推论:内力作用的同时一定伴有外力的“破坏”作用!解读“外力”与“破坏”,引导思维,为外力作用学习做准备。
活动4【讲授】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及沉积岩的形成
【出示】岩石风化作用图片
设问:岩石表层为何会“脱皮”? 原本完整岩石为何会“分裂”?
视频“揭秘”。
【讲解】最终大块岩石在温度变化下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为土壤形成奠定了条件。岩石中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生长都会对岩石起风化破坏作用。
【出示】校园太湖石景观图片、广西象鼻山图片,了解“化学风化”,即流水溶蚀作用,过渡到外力侵蚀作用。 追问, “风化”与“侵蚀”的区别?
【小结】“侵蚀”有明显的外力(风、流水、海浪、冰川等),并且外力将侵蚀下的物质带走,形成侵蚀地貌。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受到温度变化、水、生物的破坏作用,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即风化作用。
【出示】我国地形图,叠加西北及华北地区地貌景观图
【讲解】流水和风力的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及其我国的典型地貌。
西北地区的风化、风力侵蚀—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成黄土高原的厚重黄土;华北地区的风化、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作用。
【思考】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及区域联系。
读图思考回答:
我国地形基本格局的成因:
流水地貌及其成因:
风力地貌及其成因:
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的外力作用差异及区域间的联系。
自主建构外力作用的关联简图并展示!
理解外力作用间的联系,认识沉积岩的形成。
【小结】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位置、气候、地形。西北干旱地区风力为主;东部湿润地区流水主导。我国地形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西部高原山地盆地主要内力作用为主,而东部平原则主要是流水堆积地貌。
启发学生思考外力作用间的相互关系。指导学生建构外力作用关联图。
【小结】风化与侵蚀互为基础,风化和侵蚀产物为外力的搬运堆积提供了条件,侵蚀和堆积是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形式。
【讲解】沉积岩的形成及其特点。
【活动】出示各主要外力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景观图片。设问,如图:
【出示】一幅地表形态景观图
引入“地质作用”概念。
【小结】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表形态,二者①对立统一 ②内力主导 ③不同时空,以某种作用为主。
总之,应因时因地而异,并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变化。
活动5【活动】转承
阅读八达岭地区景观图,讨论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地质作用)?
追问,未来可能的地质过程?
转承: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活动6【讲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出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思考】1 学生阅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了解按成因划分的三大类岩石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 思考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分别和哪些内、外力作用有关?
3 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概括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并解释地理现象。
从岩浆到形成三种岩石再重熔再生为新岩浆的过程,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讲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就是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这个过程促进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又促进了矿产资源和土壤的生成。
活动7【作业】总结及作业布置
【总结】我们今天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留下的痕迹,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完善板书及布置作业。
课 题: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课时中的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相关图文资料,说出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运用示意图,绘制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并尝试解释地理现象,领悟其地理意义。
(本课时主要侧重目标1、2)
学习重、难点:
重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难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与地表形态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
准确理解并掌握关于地表形态的诸多地理名词概念及之间关系!
(本课时突出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重点,突破外力作用过程及其分布区域差异的难点)
学习过程:
(一)内力作用及岩浆岩、变质岩的形成
认知内力作用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地壳运动 分 类 |
运动方向 | 塑造的地貌 | 二者关系 |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