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外力作用,地表形态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湖北省 - 宜昌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湖北省 - 宜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联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景观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2学情分析
一、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1、知识储备点
通过前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圈层结构,知道了地球上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大气和水。
2、能力发展点
本节课中学生需要使用基本的读图能力以及从资料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实验中也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
A、能够阅读各种地貌景观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B、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之间的联系及对地表形态的总体影响。
外力作用不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看,是相互联系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从微观上看,各个表现形式之间又有着承上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对地表形态在总体上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缓,正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2、不同的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景观的判断,不同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的差异。
这个难点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没有真正观察和关注身边的外力作用,以及身边一些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的判断和分析。需要展示一些典型的地貌景观,并进行不同外力作用的区别和判断,还要组织学生做实验,自己动手演示和观察一些常见的外力作用。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让学生了解了地理学科研究的实验法、观察法;并亲自动手获取了实验第一手资料,让学生有了成功感;更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了外力作用的表现方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根据本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如下表所示:
一、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
1、新课导入
设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国画欣赏:展示以山水风景为主题的国画,通过山水画的欣赏过渡到自然景观成因的探究。
思考: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样形成的?
运用图片材料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自然界的地貌景观,创设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又建立了师生的情感交汇点,与此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课堂文化氛围。
二、目标呈现导学阶段
1、呈现课堂目标
多媒体呈现本节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体系框架,激发学习斗志、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1)、掌握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判断和区别不同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3)、掌握不同外力作用及形成地貌的一般分布规律。
三、知识系统学习阶段
(一)、自主学习和探究:
1、自主学习教材完成学案导学。
2、自主学习检测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2)、外力作用有哪些表现形式?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自主学习检测的设置承上启下,便于顺利的过渡到重难点梳理部分,检测还可以反馈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效果,前两个问题较简单,学生通过学案和教材自学就可以解决,自学结束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反馈学生自学的情况。第3个问题的设置能开动学生的思想机器,结合自己的常识大胆举例,可以训练学生的动脑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知识梳理:
1、外力作用的各表现形式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什么?
(1)、思维导图归纳小结。
2、外力作用如何塑造不同的地表形态?
(1)、视频欣赏各种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思维导图归纳小结。
(3)、结合生活举例说明我们所知道和了解的不同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典型地貌。
(4)、系统展示不同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形态(图片),并对成因做适当解释,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5)、表格归纳不同的外力作用与形成的典型地貌,建立知识储备。
设计意图:
A、 先理解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的联系,通过思维导图建立知识体系,通过模拟图形分析归纳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总体影响,问题的设置都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这样既可以降低难度,又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地理思维,并培养学生能选择和利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B、视频欣赏既可以适当调整,又可以直观的感知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地理审美情趣的同时,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为探究不同的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的塑造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C、结合思维导图,建构知识框架,建立知识联系,为不同地貌的成因判断与分析打下基础。
D、欣赏和分析不同外力作用塑造的典型地貌景观,利用视频资料对同学们困惑的地方加以解释并理解风化和侵蚀的差别。本课不想深挖,但为了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并能达到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的预期效果,因此采用让学生阅读教材,欣赏景观图片,通过观察和分析,对其有一个简单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分组探究:
各小组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充分发挥创造力,能演示哪些外力作用和地貌?(教师根据各组的探究结果选取较好的进行展示,由各小组成员进行探究过程的讲解,教师点评)
利用准备的材料充分发挥创造力,演示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和能力,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让学生参与课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感受,在探究中理解,感受成功的乐趣。
3、不同区域的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有何差异?
(1)、展示中国地形图,观察不同地点看到的景观,(学生自由发言)。
(2)、归纳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通过观察中国不同地区可能看到的景观,并归纳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提升知识的整体掌握。
四、课堂小结与反馈
1、回顾课堂学习目标,反馈课堂效果。
2、展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要求判断不同地貌景观和外力作用之间的对应关系。
3、文明旅游教育。
五、课后巩固练习
1、通过课堂学习目标的回顾,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效果,理清知识框架。
2、通过不同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的判断,加深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及不同地区的主导性外力作用的分布。让学生学会用全局的观点和运动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习惯。
3、地理课堂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和旅游文明方面,更应该利用课堂进行培养。
六、目标反馈
1.通过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进行判断、引导、评价。
2.通过课后训练作业情况进行判断、评价、巩固。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验法、观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打造高效课堂,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1.2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阶段
自主学习和探究:
(一)、自主学习教材完成学案导学;
(二)、自主学习检测;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2、外力作用有哪些表现形式?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活动2【活动】小组探究活动
分组探究:
1、各小组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充分发挥创造力,能演示哪些外力作用和地貌?(教师根据各组的探究结果选取较好的进行展示,由各小组成员进行探究过程的讲解,教师点评)
2. > 思考: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样形成的?
活动3【讲授】课堂小结与反馈
1、回顾课堂学习目标,反馈课堂效果。
2、展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要求判断不同地貌景观和外力作用之间的对应关系。
3、文明旅游教育。
活动4【测试】目标反馈
a.通过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进行判断、引导、评价。
b.通过课后训练作业情况进行判断、评价、巩固。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验法、观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打造高效课堂,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示哪些外力作用和地貌?(教师根据各组的探究结果选取较好的进行展示,由各小组成员进行探究过程的讲解,教师点评思考: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景观是怎么样形成的?
活动5【练习】课后巩固练习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