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表形态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山东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山东省优课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
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其它同学交流、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给出多种地理图表和地理实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2.把分析归纳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与表达。
情态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点】
-
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教学难点】
-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投影地质地貌图片: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地貌形态的景观图片,并且展示我们身边的
潍河风光,并设问:这些景观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地表形态?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样的。地球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着?
二.预习成果展示: 你掌握了么?
学生通过预习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内力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问题2:外力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
问题3:外力有哪些动力──风、流水、冰川和生物;
问题4:内力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问题5:外力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教师以表格形式总结
分类 |
能量来源 |
表现形式 |
相互关系 |
内力
作用 |
|
|
内力作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和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
外力
作用 |
|
|
三.针对预习存在问题,教师精讲点拨(一)
内力作用之地壳运动
形式
项目 |
水平运动(为主) |
垂直运动(为辅) |
岩层运动方向 |
于地球表面 |
于地球表面 |
影响 |
对岩层的影响 |
使岩石发生 |
使岩层大规模的
|
对地形的影响 |
常常形成绵长的 和巨大的 |
引起地势的 和 |
举 例 |
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大西洋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
台湾海峡的形成 |
(展示大量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完成表格)
针对性应用练习
课本70页活动题。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大理石柱的地壳运动痕迹,说明其形成过程。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
针对预习存在问题,教师精讲点拨(二)
外力作用 |
形成的地貌形态 |
风化作用 |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侵
蚀
作
用 |
风力侵蚀 |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
流
水
侵
蚀 |
侵蚀 |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
溶蚀 |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
冰川侵蚀 |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
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
海浪侵蚀 |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 |
沉积
作
用 |
冰川沉积 |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
流水沉积 |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
风力沉积 |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
(展示大量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完成表格)
师生共同总结: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 )侵蚀作用为主;
②湿润地区以( )侵蚀作用为主;
③高山地区以( )侵蚀作用为主;
④沿海地区以( )侵蚀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 ),中游( ),下游(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 )——冰斗、角峰等;山下( )—冰碛湖、冰碛垄等。冰川( ):北美五大湖、挪威峡湾、东欧平原(世界上最大的侵蚀平原)在山顶及其附近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世界上冰川地貌广布的大洲为欧洲和北美洲(不是南极洲)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 )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 )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针对性应用练习:课本72页读图思考。
四.合作探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通过亮亮和晶晶的旅行故事来完成.
故事情节一请问:1、为什么晶晶走不动了?2、为什么同伴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3、你认为亮亮还可以继续他的地表旅行吗?为什么?
故事情节二请问:1、亮亮为什么变小了?2、请你简要推测晶晶到达地表的过程。
故事情节三请问:1、请你推测他们要经历的重大变化是什么?2、 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发生?
故事情节四请问:亮亮和晶晶的这次地表之旅经历了由岩浆到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又回到岩浆的循环过程。请你为他们的地表之旅绘制一幅简单的示意图,以便他们向伙伴们讲述自己的旅行经过。
针对性应用练习:
说出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
五.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案)
【随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在缓慢中进行的是
A.山崩 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 C.地震 D.火山活动
2、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 作用形成的。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3、黄土高原是 形成的。
A.内力作用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4、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汾河谷地 B.黄土高原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
5、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U形的冰川谷 B、台湾海峡的形成
C、路南石林的形成 D、我国西北地区的蘑菇石
6、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
A、风化作用——冰斗 B、侵蚀作用——河口三角洲
C、堆积作用——冲积扇 D、搬运作用——沙丘
右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部分示意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4—5题。
7、若A代表沉积岩,则①表示( )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外力作用 D、地壳运动
8、若②表示变质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 )
A、A不可能是沉积岩 B、A可能是岩浆岩
C、①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D、①不可能表示是岩浆活动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10、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
二、综合题
1读下面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B ;C ;D 。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 到形成 又到新的 形成。
2、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
(1)图中的地貌景观所受的外力作用有
(2)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 )
A.石灰岩分布区 B.花岗岩分布区 C.玄武岩分布区 D.板岩分布区
(3)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地区。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表形态”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山东省优课”,所属分类为“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_山东省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