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运动和力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六环节双体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八年级物理_运动和力复习课_河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六环节双体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八年级物理_运动和力复习课_河北省优课
“六环节双体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1
班级 八年级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 赏诗词之美,学物理之趣
教
学目标 知识目标
欣赏诗词之美,知道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体味诗词中的物理之趣。 能力目标
能从声、光等现象归纳诗句,分析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情感目标 认识到诗词与物理学科间内在联系,激发学生传承诗词文化和学习物理知识的兴
趣。 教学重点 能从声、物态变化、运动和力、光等归纳诗句。 教学难点 分析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教 学 过 程
情境引入:
教师:(教师出示董卿)认识她吗?我喜欢董卿,是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董卿的才情,让人为之倾倒。所以网络上对她的评价“腹有诗书气自华,最美不过董卿”。(武亦姝的照片)有谁认识她。武亦姝这位16岁少女的才华,让人为之折服。所以网络上对她的评价“武亦姝满足了人们对古典才女的全部幻想”。
《诗词大会》节目中既没有撕名牌,也没有明星搞笑卖萌,却在春节期间位于收视率榜首,可见人们对诗词的热爱。慢慢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趣味.今天我们就《“赏诗词之美,学物理之趣”》 教师出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优美的诗词天地。我们先欣赏一首诗,同学们可以跟着一起诵读,感受诗词之美。 教师出示配乐诵读。
“六环节双体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
师生共同赏析:诗中描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意境壮阔,气势豪迈,是诗人的情与自然的景契合的统一。 教师:《望天门山》是写景更是写情。天门山的雄伟、楚江的壮阔,也是青年李白意气风发的象征,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诗词中也蕴含着物理之美,我们就从物理角度来欣赏这幅美景吧。 学生独自思考: 教师引导归纳:
“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东流”是因为水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回”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出”字说明山是运动的,以孤帆为参照物。 “孤帆一片日边来”中“来”说明“孤帆”是运动的,以青山为参照物。 教师:在学习参照物的知识之前,我们都会有疑惑,山又不会动,怎么会“相对出”的描写呢?我们从物理角度去欣赏,既让我们体会到诗人用字的巧妙,又让我们懂得了青山具有灵动之美的原因,物理之趣,趣在“解惑”。 教师: “赏诗词之美,学物理之趣”,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一首进行赏析?下面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准备。一会儿看看哪组来大显身手。
小组交流、展示(要求:发言时语言要规范,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 教师:他们对诗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总结的是否完整?谁能补充? 其他学生补充。
小组朗读,感受诗词之美。
教师:寒夜中清冷的月光、昏暗的渔火、火红的枫叶、哀啼的乌鸦、隐约响起
“六环节双体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3
的钟声胜似一幅美妙而奇幻的图画,诗词之美,美在“画面”。
学生质疑: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可诗中却说“霜满天”。霜怎么可能飘在空中而“满天”呢?
教师总结:从物理角度看,霜是地面的水蒸气经过凝华形成的。可见霜是地面上形成的,它就不曾到过天上,“霜满天”是不合理的。,但诗人讲究的是画面之美、韵律之美,所作写成“霜满天”,物理之趣,趣在“质疑”。 教师:正是由于伽利略的敢于质疑,才有了牛顿第一定律。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或许今后在你们中间也会有优秀的科学家产生。
教师:在历史的长河中,古诗词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代表了我国艺术成就的巅峰,也传递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人文精神。下面请三位同学上台为我们诠释一首经典的古诗。 情景剧表演:
人物:报幕人、杜牧、牧童
【报幕人】朔秋的风,清明的雨,都是离人心上苦;梦也悠悠,泪也悠悠,叹一声欲说还休。又是一年清明时,几家欢喜几家愁?烟雨迷蒙的乡间小路上,远远地走来了一个人。他,就是大诗人杜牧。
【杜牧】轻舞飞扬的雨啊,你可知道我的忧伤?清明时节,本来应该祭拜故去的亲友。可是,我一个人却飘零异乡,连为他们扫墓都做不到。可叹啊可叹,就算有写不尽的诗句,又怎么能道出我此时的愁绪?唯有借酒浇愁,一醉方休。只是,哪里有酒馆呢?哦,那边来了个牧童,待我问他一问。
【牧童】清明节,雨纷纷,家家忙着去上坟,祭祖先,祭亲人,从小就要
“六环节双体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
懂孝顺。——哎呀,雨大了,快回家去。
【杜牧】小童,打扰了。借问一下,这里附近有酒馆吗? 【牧童】回先生的话,那边的杏花村边就有一家。 【杜牧】多谢了!
【牧童】先生,不敢,不敢。清明节,雨纷纷,家家忙着去上坟„„ 【杜牧】清明节,雨纷纷,家家忙着去上坟„„唉,村童尚且可以祭拜亲人,可我——唉!此情此景,魂销肠断;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报幕人】就在这迷蒙的烟雨里,大诗人杜牧以满怀的凄婉愁苦,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展示图片:
赏析:诗中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尤其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诗中只写到杏花村就戛然而止,把行人找到了酒馆,避雨、消愁„„等画面都留给读者去的想象,诗词之美,美在“想象”。
教师:我们在传承古文化的同时也要从中获益隐藏的物理知识,我们就帮诗人找出来吧。
学生自学,展示交流:
“清明时节雨纷纷”中雨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冰晶下落熔化成水滴。( 云和雨既有液化又有凝华;雪和霜是凝华;雾、露是液化
“六环节双体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5
现象。)“雨滴下落”是由于受重力作用。
“路上行人欲断魂”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中问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
“牧童遥指杏花村”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杏花村是因为光的漫反射。 问:雨中诗人和小童对话时,为何小童听不清呢?在《枫桥夜泊》中,为何夜半的钟声却能传得很远? 学生思考。
教师:雨声对小童要听的话产生了干扰是噪声,而且雨滴还有吸收声音的作用。《枫桥夜泊》中夜里很安静,所以钟声传得很远,物理之趣,趣在“生活”。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又充满了物理知识。我们在欣赏诗词时,只要抓住诗词中的现象就能联系到相应的物理知识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诗中的现象常涉及到学过的哪些物理知识呢?
学生回答:
声 运动和力 物态变化 光 学生活动:
1、小组选主题,讨论还有哪些诗句里有相关的物理现象,并用物理知识解释。
2、小组挑战赛。(两个小组互相出题、应答)
教师:古诗词之美,美的不仅是文化的深厚、意境的深远,更重要的是诗词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时,也应该用物理知识去探讨诗词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
《中国诗词大会》把我们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使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
“六环节双体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6
意生活。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仔细品味这些优美的诗句,又为诗人表现出来的语言之美与物理知识的完美结合而叹服。
教师:出于对诗词的热爱,老师写了一首小诗,你能发现诗中有何妙处吗?
诗海绘万物, 群词聚理深。 两情之精妙, 趣意相媲美。
作业:
成语、俗语中也蕴含着物理知识,课下小组收集,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并解释物理现象。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