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所属栏目:初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重庆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
重庆鲁能巴蜀中学校 王鹏鹏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等腰三角形对于学生学习和研究图形的轴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由等腰三角形揭示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的几何事实,是边与角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基本依据,是平面几何体系中重要定理之一;本节内容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既用它作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推理论证的载体,又由此对三角形的研究呈现出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随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将有所增强;实验与论证相辅相成,帮助学生从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数学思考:①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②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①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运用意识.
4、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和证明.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折叠纸片突破难点.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长方形纸片 三、教学过程
2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师: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重庆,可能听到重庆,大家的反应都是山城,雾都,火锅?其实重庆现在还有一张新的名片——桥都,重庆现有各类桥梁,4500多座,平均每2.5公里就有一座,其数量和密度远超其他城市。渝都山山各异,水水不同,这些桥梁对跨越山水起着重要的做用。他们,有的雄伟壮观,有的气势如虹,有的巧夺天工。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美丽和谐的大桥中,发现一个几何图形的身影,那就是等腰三角形。也许美丽的事物,总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吧,千里之外的云南,无论是古朴悠远的历史文化美。还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美,我们也会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悄然存在。
(板书)课题
等腰三角形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等腰三角形,不仅长的特别美,用处还特别大呢。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说房梁是水平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的一条边叫做的底。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底角。
学生观察图片,获得感性认识.
从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特色图片抽象出等腰三角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 望.
3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建构新知
活动1:实践探索、感受特征
1、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试一试,通过折叠一次,剪一条线,
是否可以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个轴对称图形。 2、观察你所得到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哪些重合的线段和角,猜想等腰三角具有什么性质。
重合的角 重合的线段
ÐB=ÐC AB=AC ÐBAD=ÐCAD CD=BD ÐBDA=ÐCDA AD=AD
ÐB=ÐC: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ÐBAD=ÐCAD:顶角的平分线 ÐBDA=ÐCDA:底边的高线 CD=BD:底边的中线 2:等腰三角形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活动2:证明猜想、得出性质
思考: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如何证明?…… 符号语言:在△ABC中∵ AB=AC (已知), ∴ ∠B=∠C (等边对等角). 已知:在△ABC中 AB=AC
求证: ∠B=∠C
你还有不一样的证明方法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添加辅助
线,将等腰三角形问题转化成全等三角形问题,进而证明猜想.)
活动3:再探性质、渐进升华
思考:添加辅助线后,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中,除了得到∠B=∠C,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
引导学生利用现成的结论继续证明,归纳小结,得出性质2:等
腰三角形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用符号语言表示性质2.
强调:性质1中要注意的是:应用“等边对等角”时必须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方法提炼:
动手操作 观察口答 动手折纸 观察猜想
证明等腰三角
形的性质
1.
独立思考 合作
交流
汇报交流成果,
书写
证明过程.
思考感悟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经历观察-操作-说理等活动,感受几何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为今后性质的准确应用奠定基础.
及时进行学法指导,
4
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为我们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线段互相垂直提供了又一种方法.
在以后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中,添加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
注重方法规律的提炼总结.
三、巩固训练
(一)解决课前情境:
建筑工人在盖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说房梁是水平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已知:D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 D为BC中点。 求证:BC平行地面
(二)学以致用
1.等腰三角形中,AB=AC,若 ÐB=80°,则 ÐC= .
2.等腰三角形中,AB=AC一个角为80°,则 ÐC= .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顶角的 2 倍,则 ÐC= .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2.分类谈论的数学方法。 3.提炼方法——方程思想,为课本例题奠定基
D
C
A
B
5
(三)综合训练:
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
角的度数.
础.
四、反思小结 布置作业 小结反思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解决问题中,我们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还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课后延伸
必做题:课本P77 1、2题; 选做题:
已知:AB=AC AD=AE 求证:BD=CE
自由发言,相互借鉴.自我评价.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反思所学知识及思想方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板书设计:
12.3.1等腰三角形
ÐB=ÐC: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ÐBAD=ÐCAD:顶角的平分线 ÐBDA=ÐCDA:底边的高线 CD=BD:底边的中线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写成“三线合一”)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