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河北省初中历史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河北省初中历史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视频八年级《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廊坊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河北省初中历史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视频八年级《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廊坊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阶段,构建时空观念。
通过历史史料分析探究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能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唯物史观。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贡献的志向,培养家国情怀。
二、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属于第七单元中非常重要的一节。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两目内容之间因果相连,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屡战屡胜,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解放战争这段历史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学生们的课外知识相对欠缺,对解放战争的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又不够深入,学生对于解放战争最后为什么是共产党胜利而国民党失败的问题兴趣十足,这些恰为本节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极好的铺垫。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阶段
教学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不能是课堂实录)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问题导入:1949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领导的是哪次战争?这场战争是如何迅速取得胜利的? |
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完成导入。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
二、新课教学 (一)人民的期盼 1、知识回顾 (1)十四年的艰苦抗战,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的社会性质改变了吗?依然是? (2)饱经战火的中国人民最大的期盼是什么?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哪些努力? (3)重庆谈判为争取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此时和平民主真正实现了吗? (4)蒋介石公开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了内战。 |
回忆思考抗日战争到重庆谈判相关史实。 |
采用层层递进提问的方式,联系前面已经学习的知识,与新授课建立历史联系。 |
(二)人民的选择 过渡语:1946年6月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随后又发动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人民解放战争处于什么战略阶段。如何扭转战略形势?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
(2)通过观看刚刚的表演,解放军为什么要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呢? (3)刘邓大军顺利挺进大别山使当时的攻守之势发生了惊天的逆转。此时战略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渡语:经过连续作战,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国民党主力被迫退往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国民党被迫防御作战。 (4)请同学们继续观察1946年到1948年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渡语:此时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发动了哪些战役?三大战役最先从哪次战役开始?结合材料分析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从辽沈战役开始? (2)请各位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本以及任务单上的材料介绍三大战役(提示从时间、作战中心、领导人、作战部队、战略战术、结果等角度介绍)。 (3)淮海战役纪念馆里有一辆小推车备受大家的关注,下面有请我们的讲解员上台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这辆小推车的故事。 过渡语:陈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小推车的故事充分体现了解放战争中人民做出的选择。 (4)三大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各个战场、军队相互配合,体现了中共中央正确的作战方针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三大战役的胜利对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要变化?
(2)渡江战役后,毛泽东得知南京解放的后,兴奋地创作出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七律诗。下面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提到人间正道是沧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最终选择了共产党。 |
梳理时间轴脉络,分析和解读地图。 阅读课本挺进大别山相关内容,完成自学。 观看学生表演“挺进大别山军事行动制定过程”,了解史实。 梳理时间轴脉络。 引导分析地图,认识此时的战争形势。 观看兵力变化柱状图,认识人民解放力量增强。 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知道三大战役概况并讲解三大战役概况。 讲述小推车的故事,进一步了解淮海战役。 梳理时间轴脉络。 诗朗诵,了解百万雄师过长江的雄伟场面。 |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构建时空观念。通过观看地图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通过阅读课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对挺进大别山有初步了解。 通过动态的学生表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识别大别山地理位置并知道其重要性。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构建时空观念。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进程。 通过观看地图的方式,给学生直观感受。 通过柱状图,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共产党兵力变化,知道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通过史料实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通过识图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讲述淮海战役小推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构建时空观念。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进程。 通过诗朗诵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
(三)人民的力量 1、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土地改革 (1)解放战争为什么在短短的三年内就取得了胜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组历史镜头。为什么国民拉壮丁参军,而解放区人民积极参加?源于共产党的什么政策? (2)说到土地改革我们一起来听听解放区农民唐和恩的心声。像唐和恩一样的广大农民为什么没有土地?在农村中谁占有土地?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就是由于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导致的。 (3)针对这一现状中共中央出台了什么文件?具体内容是什么?土地政策是什么?得到土地后的农民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下面我们继续听一听唐和恩的心声,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听出土地改革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过渡语:土地改革使共产党获得了民心,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 2、请同学们结合任务单上的材料从经济、政治、军事角度分小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还有哪些?其中决定性因素是? |
解读史料,了解土地改革原因。 播放解放区农民音频,引发学生思考。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
通过史料实证,引发学生思考。 以解放区农民音频为线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当时广大农民渴望得到土地的愿望。层层递进提问,引导学生说出土地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结合史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
三、课堂小结 1、人民解放战争共分为哪几个战略阶段?哪次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给了我们答案,他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3、学生齐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总结:历史无数次经验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需要无数个你和我共同去创造,共同去书写属于人民的历史。 |
回顾新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齐读材料,树立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通过层层递进提问,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把散碎知识系统化巩固新知。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进行情感升华,感悟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激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家国情怀。 |
四、板书 | 学生紧跟老师巩固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
体现本节课教学主线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