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金属的,化学性质
所属栏目:初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磨课历程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磨课历程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说课稿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沙坪初级中学校 谢开芬
一、教学分析
(一)课标要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属于2011版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及其矿物》之课题2的内容。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以常见金属为载体,让学生获得探究金属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亲身体验,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稀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及其规律,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学习利用实验、对比、归纳的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享受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所带来的乐趣,体会金属的活动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基于课标要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设计中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探究,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建构探究一类物质共性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对课标与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师教学用书的理解,再结合我的学生情况,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稀硫酸的化学式书写及其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简单分类中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需要对这部分知识做一些铺垫。我在学案设计中【旧知回顾】先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涉及到这节课程的化学式及物质分类,在课前厘清这些知识,为后续置换反应的概念辨析奠定基础。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在本案例的设计中首先通过教师演示镁条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让学生体验到同种金属能与不同的稀酸溶液反应的实验室事实,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镁与稀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为学生后续学习金属与盐酸和硫酸的反应方程式书写扫清障碍,最后再以几种金属与酸置换反应的方程式进行类比、归纳,强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角度认识置换反应,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也为利用金属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难易程度去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奠定认知基础。
二、环节设计
化学学科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引领学生解决心目中存在的很多原始学科问题,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更丰富的的物质世界以及变化规律的欲望。学生已有基础包括:具备了不同物质之间可以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反应条件及难易程度不同,例如镁、铁、铜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也听说过“真金不怕火炼”;锌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镁条也能与稀盐酸反应。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以鉴别真假黄金的化学方法为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一环节:通过回顾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对比,丰富学生对金属与氧气能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条件和难易程度不同的认知体验,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共性,比较不同金属的活泼程度不同所以反应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进而让学生形成同类金属由于原子结构的不同所以也存在个性。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这一学科思想,也培养学生探究一类物质的学科学习方法。最后以能否利用金属的这一化学性质检验黄金的真假促进学生开展知识的迁移应用。然后由此导入还有没有其它性质去检验黄金的真假,进入下一环节学习。
第二环节:从生活中用铁质小刀削梨时小刀颜色的改变设置问题情境,再进入旧知回顾,实验室制取氢气利用的原料:锌粒和稀硫酸,设问是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进入检验镁、铁、锌、铜能否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拟定验证方案,通过部分优秀学生对实验探究中方案的预设,激发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利用实验、对比、比较等方法归纳出同种金属能与不同酸反应,不同金属也能与酸反应,得出金属与稀酸溶液的常见化学性质,由铜不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事实,再次丰富学生体会同类物质虽然有共性,但是由于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个性。
第三环节:在学生实验后完成学案上的现象记录及教材上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教师利用板书及PPt课件展示,让学生检查方程式的书写情况,再引导按照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引导开展置换反应的判断学习,为了与化合、分解反应区别,再设问金属与氧气反应是什么反应类型?你还学过什么类型反应?举例说明,完成现有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复习与巩固。最后以一道生活中常见的麦片补铁及原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既促进学生展开对认知效果的监控,也满足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需要。
第四环节:小结与反思,在老师的提问及PPt展示课时知识形式的思维导图引导下让学生回顾当堂所学知识及学科学习方法的认知反思。
第五环节:当堂练习,利用教材后习题第4题展开。学生练习时,教师利用出声思维示范进行对思考问题的思路引领,促进学生开展认知调节,也完成当堂所学主要知识的应用反馈。
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需要,在学案上选择了两道2015年的中考试题作为跟踪练习。培养学生迁移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反馈监控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在本课题的教学设计中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积极开展认知监控与调节的元认知策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去突破金属的常见化学性质这一学习难点。教学设计采取从生活中来,引出所讲的金属,最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到生活中去,既关注了学生对学习知识普遍心理需求学以致用,又从实验的角度让学生感知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相似性,通过教师的点拨也由于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不同也体现了差异性。比如很多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稀酸发生反应,但是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金属与和酸反应现象的不同,给学生渗透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
在置换反应的教学中,通过两次引导以学生利用类比、比较、归纳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轻松感受对比、比较、归纳的方式对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形式,通过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逐步探究过程的回顾与小结,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再借助当堂反馈及课后第4题的家庭作业布置,进一步促进学生开展学习效果的监控,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也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变化观”的学科思想观念。
四、教学评价
1.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旧知回顾,完成了本节主要化学式的书写及单质化合物的类别判断,学生已经主动扫除了单质、化合物分类的难点,还将以前所学的来那种基本反应类型进行了复习与巩固。培养了学生监控以前所学知识效果的意识,还为本节课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置换反应的判断扫清认知障碍。
2.在情境导入中,我估计学生不具备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鉴别真假的办法,所以预设的是让学生设计化学方法鉴别真假黄金导入,但是当我将问题抛出后,班级中有少数同学已经知道可以用燃烧的办法去区别,所以我借学生所生成的这种知识,设问你知道这是利用了金属怎样的化学性质嘛?其它金属是否也具有能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呢?他们的反应难易及剧烈程度如何呢?然后导入新课——金属的化学性质。
3.在教学的预设中,我以为学生并不具备金属铝能与氧气反应,想通过对金属铝与氧气的反应讲解的形式,让学生明白金属铝的抗腐蚀性能,在课堂中学生已经通过进行的预习了解了金属铝能与氧气反应的知识,所以教学中我就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将问题转化为,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啥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生活中经常有人将变成灰白色的铝锅用铁质的钢刷刷洗,你对这种处理方法报什么态度?让学生深入领会氧化铝是一层致密性保护膜。
4. 在教学预设中,我考虑学生可能不具备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的控制变量思维,预设了一个想一想内容,在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哪些影响实验结论的因素。在课堂中通过学生组内交流及小组代表的交流,他们自然生成了需要考虑酸的浓度,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相等。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顺势引导设问:你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利用的是怎样的实验设计方法,他们齐声答道:控制变量法,接下来我就引导归纳控制变量法也是化学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方法。这样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预设中动态生成。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不仅学会了金属的两条重要化学性质,还突破了设计金属能否与酸反应的实验方案验证金属的活动性的这一知识难点。
5.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以我们课题提出的“四yu”“五环”教学模式为引领,“四yu”,即通“欲”:过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愉”:学生在“愉”悦情境中完成知识的探究学习→“渔”:教师在难点处开展的学科学习方式及思想方式点拨,使他们获得方法→“鱼”:利用思维导图及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反省认知效果习惯的养成。对于探究难点问题及反馈练习时,采取“独立思”→“同伴议”→“代表说”→“反馈练”→“当堂画”的独立与互助学习环节,突破学生的知识难点和思维障碍。
五、问题反思
课前对学生难点问题的思考预设不足,对置换反应与以前所学的反应类型的区分还有待强化。
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
—《金属的化学性质》磨课历程需
一、磨教学设计
从课标要求、学情分析、过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加以说明。
(一)课标要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是2011版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的课题2的内容,新课标对这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以常见金属为载体,让学生获得探究金属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亲身体验,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以及金属与稀酸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及其规律,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利用实验探究,通过对比、归纳的学科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性质,享受探究金属化学性质带来的乐趣,体会金属的活动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探究的重要作用。
基于课标要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属于核心知识范畴。学生已经在前面比较系统的学习了氧气、水、碳和碳的化合物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感悟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学设计时谢老师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探究,帮助学生形成一般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建构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一类物质共性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基于以往教学的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谢老师所教学生的具体学情是: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书写稀硫酸的化学式及书写一般化学方程式、物质的简单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需要对这部分知识做一些铺垫。因此建议她在学案设计中“旧知回顾”部分先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的知识中涉及到本课题的化学式进行书写并分类,为后续置换反应的概念辨析奠定基础。
(三)过程设计
1.第一次磨课的争议
在第一次磨课时,谢老师设计了做完镁条与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后,就由教师引导归纳出置换反应。考虑到学生以前接触到的置换反应不多,学生的认知体验尚不充足,我们建议谢老师将置换反应的认识调整到几种金属与酸的反应之后,采取利用对比、比较的方法归纳得出概念。
在第一次磨课时,谢老师还准备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先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去记忆,让后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我们一块讨论的结果,认为这样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与新课程理念不符,建议将金属活动性的顺序表的介绍安排在下一课时呈现。
2.第二次磨课达成共识
谢老师的课堂采用环节教学法,分为四个环节:新课引入、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置换反应。
二、教学实践分析
1.第一个环节——问题引入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体验,从“鉴别真假黄金的化学方法”的问题情境引入,设计问题“你能设计一个实验鉴别真假黄金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个环节——金属与氧气反应
通过回顾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的难易程度对比,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泼程度不同,再让学生分析原子结构不同点,从而强化“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也培养学生探究一类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再以“能否利用金属的这一化学性质检验黄金的真假?”达成知识的迁移应用,体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再设问“还有没有其它性质去检验黄金的真假?”过渡到下一环节学习,过渡自然。
3.第三个环节——金属与酸反应
以“生活中用铁质小刀削苹果、梨时小刀颜色的改变”作为情景设置问题,进入镁、铁、锌、铜能否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先思考后小组讨论,拟定验证方案。
接下来学生实验。边实验边完成学案上的现象记录及教材上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教师巡查实验情况并检查学生方程式的书写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金属与酸反应的通式“金属+酸→化合物+氢气”,再引导学生按照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类别和种类分析反应特点,得出“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再与金属和氧气的反应类型对比,让学生举例并回忆还学过什么反应类型?
这样的处理,老师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通过对比、归纳的学科方法得出结论的能力。
但是遗憾的是老师没有及时设计跟进练习,反馈学生对置换反应的掌握情况。比如可以给出以下几个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与三氧化二铁反应、新反应“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让学生判断哪个是置换反应。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置换反应的两种类型,就更好了。
4.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堂知识,画出思维导图。这是谢老师的学生学完本单元知识画的思维导图,相当精美。
5.教学实践理论分析
接下来我分析一下,谢老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都用了哪些方法与策略?
(1)应用元认知策略
由于该老师的省级科研课题是《应用元认知突破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策略的研究方案》,在本课题的教学实践在中尝试运用“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促进学生积极开展认知监控与调节的元认知策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来突破金属的常见化学性质这一学习难点。
(2)渗透学科思想
关注化学与生活,从生活中引出所讲的金属,最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从金属原子结构不同引起不同金属与氧气、稀酸发生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期间渗透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
(3)突出化学用语教学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逐步在新课教学中落实。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教师首先演示镁条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让学生体验到同种金属能与不同的稀酸溶液反应的实验事实,然后引导学生书写Mg、Zn、Fe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将方程式排成纵列,为置换反应概念的得出打下基础。
(4)注重方法引导
在置换反应的教学中,通过两次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体会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5)巧用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新课后自主建构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的变化观”的学科观念。
三、问题讨论
1.设计金属与盐酸反应后又与硫酸反应,是多此一举吗?
教材的探究实验在设计了金属与盐酸反应后,有用稀硫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是不是多此一举?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叫金属性顺序表吗?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金属性Na>Ca,但是,金属活动性却是Ca>Na,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些知识老师知道就好,没必要教学时过度强调,反而给学生带来困惑。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金属的化学性质》磨课历程”,所属分类为“初中化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金属的化学性质》磨课历程”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