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1.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微课)_成都市天府新区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1.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微课)_成都市天府新区

视频标签:清平乐,村居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1.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微课)_成都市天府新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1.古诗三首—清平乐 . 村居_成都市天府新区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词三 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4 篇课文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 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2.本单元重点: (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 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 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比如,《古诗词三首》中的提到的“儿童急 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乡下人家》中的“他们 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惬意、美好;《天窗》中通过 透过天窗看到的、想到的事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真的赞美,对那给了孩子光明快乐的天 窗赞美。《三月桃花水》中“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表达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乐园》,要写 出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你爱在你的乐园干什么,你的乐园带给你什么快乐。写之前学会仿 照表格列一下提纲。 3.本单元教学建议: 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 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2.学习者分析 中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更应该是灵活的、开放的、富于变化的。抓住学生喜欢听故 事、唱歌的特点来适时调控课堂,运用从中找发音相同字眼的形式、运用引读的方式寓学于乐 之中,学生的兴趣始终都很浓厚。喜欢积极向上,喜欢老师表扬,是中年级学生的又一特点。 2 老师根据这个特点,在学生注意力将要分散的时候,利用情境图中的两个对象,即积极的对象 和消极的对象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重新唤回注意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 快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一类生字要求读准,写正确,会用新词说话。 2.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写自己喜爱的地方,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分析例文,总结方法技巧,再练习写作。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清平乐∙村居》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 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 描绘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为此,在教学中通过《清平乐 村居》和《破阵子》的词,感 受辛弃疾的满腔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确,阅读既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的对话 过程,又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这样意 境幽美的词,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加深对词的理解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 审美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 2.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作者辛弃疾以简练的笔 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 趣。这首词也呼应了本组课文的主题“田园生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 并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全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 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 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 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 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色彩 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学习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宋词,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首先,让学生与已知的诗相比较, 来了解词的特点。其次,当学生面对文本,不急于理解与分析,而是仍以读入手,通过各种形 式的读,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构一种无声的对话,并真正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再次,通过自主质疑,让学生通过读、交流、讨论、合作与作者建构对话的空间,而且要在这 样的基础上感受、体验、想象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体会他的满腔忧国忧民之 情,向往安居乐的生活,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得到情感熏陶。 4.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 读准“翁媪”、“亡赖”、“锄”、“剥”的字音。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讨论交流等,了解词的大意。 (教学重点) 3.通过朗读和想象,品味“醉”字中的情趣,体会乡村生活的闲适,感悟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 爱和向往之情。(教学难点) 4.对比《破阵子》中的“醉”字,加深对词人的理解。(教学难点) 4 5.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含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出课题 1. 出示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还记得吗?读一读。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诗。 2. 今天我们学的也是村居,看看这个题目,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一首是诗,一首是 词。(出示题目《清平乐 村居》)(板书“清平乐 村居”) 3. 词一般都有(词牌名和题目),“清平乐”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 的(题目)。 中间有个点,提醒我们要稍作停顿。齐读。(板书:词牌名、题目) 二、初读全词,感知词韵 1. 师范读。先听老师读一读。注意听字音和停顿。 2. 自由朗读课文。能读吗?自己练习读一读。 3. 指名读,相机正音。 4.师评:这位同学读得很认真,而且读准了字音。尤其地,词中“翁媪”、”“锄”“亡 赖”的字音读得特别准。 5. 全班齐读。 6. 师:这首词在形式上和诗有哪些不同? 预设生:诗的每行字数相同,但词每行的字数不同。(师补充词的知识) 师:对的,词每行的字数不一样,所以又称为“长短句”。但是,并不是每个句子可以随 5 意得长或随意得短,是有规定的。每一首词都有固定的调子;每个调子都有固定的句子;每个 句子有固定的字数;每个字都有固定的声韵。读读每一行的最后一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小、草、好、媪,都是押韵的,韵脚“ao”。 预设生:东、笼、蓬。韵母都是“ong”和“eng”。 师:所以,字音都是有定声的。正所谓(课件出示):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 字有定声。 (生齐读) 7. 还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生:诗的中间没有分开,而词上下部分是分开的。 师:是的,上半部分叫“上阙”,下半部分叫“下阙”,也可以叫“上片”和“下片”。 中间空了一行,可以稍作停顿。 8. 再读全词。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全词,最主要是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通过教师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引导 学生借助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字义或句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描画面、谈感受,以此激发学生 的情感。此环节既能帮助学生攻克朗读障碍,又能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词中的形象意境。 三、品读全词,感悟词境 1. 读完全词,你有不理解的字或句子吗? 2. 生自由提问。 预设生:翁媪?借助注释——老翁和老妇,他们是什么关系?(一对夫妻)一对恩爱的白 发夫妻。 预设生:相媚好?——媚:喜爱,因为美好所以喜欢。两个人相互喜爱,情意绵绵,打趣 逗乐。 预设生:醉?喝醉。喝点小酒叫小醉,还有酩酊大醉,烂醉。这里两位老人会是“小醉”。 预设生:吴音?吴国人的方言。(吴地的方言)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文中注释得知) 这里的吴地是指现在的江西上饶地区。那儿的人说话都是吴侬软语,软绵绵的。 再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预设生:“亡赖”是什么意思?注释——亡赖同“无赖”,指顽皮、淘气的意思。平常生 活中听说的“无赖”是什么意思?(不讲道理、耍赖的人)不讲道理的是真无赖,而这里的“无 赖”应该怎么理解?(小儿闲来无事,百无聊赖,无所事事。) 引申:词的下片,辛弃疾其实是“偷”来的,打引号的偷,其实就是“化用”。偷谁的呢? (课件出示:汉乐府《相逢行》) 6 大妇织绮 qǐ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 sè上高堂。(齐读) 师:绮罗和流黄都是丝织品,大妇和中妇都有事可做,而只有小妇无所事事,自己携带着 琴瑟自娱自乐去了。 再读这句。你有什么发现?小儿和小妇一样,都没有事情可做,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就 是“无赖”。明白了吗?(再读下阙) 3.学习古诗词,很有意思。遇到不懂的字词时,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借助注释、查字典(《古代汉语字典》)、讨论、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等。 4.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一起再来读一读全词。 5. 师:同学们,一首词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读完词,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回答) 师评: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让老师都陶醉了!这对白发夫妻聊着天,喝着酒,沉浸在 这美好时光里......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翁媪此时的感受?(醉) 师:好一个“醉”字,(板书“醉”)瞧!那矮矮的茅屋前流着淙淙的溪水,青青的小草 生机勃勃,荷叶圆圆,清香四溢。一对白发夫妻闲来无事,一边喝酒,一边以吴地方言打趣逗 乐,叙谈家常。三个儿子各有事做,一切都是那样悠闲恬静。 师:同学们,结合刚才对这幅村居图的描绘,请你们尽情想象一下,这对白发夫妻会用他 们的方言聊些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师评:从翁媪的对话中,能感受到这对老夫妻生活的怎样啊?(生 1:幸福,生 2:满足, 生 3:安适)请把这种幸福满足的情感送进去,齐读这句。 6.师:这里的“醉”字仅仅是指喝醉酒吗?到底是谁醉了?为什么而醉? 预设生 1:翁媪醉了。 他们为这村居美景和美好生活陶醉了。 师: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这样美好幸福的生活,翁媪怎能不醉? 7.师:还有谁醉了?他又是为何而醉? 预设生 2:作者辛弃疾也醉了。 他为这乡村美景,还有翁媪的幸福生活而醉。 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作者辛弃疾又怎能不醉呢? 8.师:同学们,你们在朗读和想想画面的时候,醉了吗?(生:醉啦!)面对如此优美的 景色,如此闲适的生活,翁媪醉了,作者醉了,就连我们也醉了。 9.师:是的,辛弃疾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也多次出现了“醉” 的画面。(课件出示《破阵子》)请认真听听,看看你从这首词中,又能听出怎样的“醉”。 7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预设生:我读出了辛弃疾为不能报效祖国,不能上战场杀敌而醉。(读) 9. 师:(课件出示反映辛弃疾晚年生活状况的资料)是的,请大家看看这段资料。辛弃 疾的一生,经历了力主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的激昂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 沉沦。词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希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辛弃疾,了解辛弃疾词中或壮怀激烈、或 恬静淡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再读全词,并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翁媪此时的感受,引导学生点出词中的字 眼“醉”字,品味“翁媪”与“作者”无比陶醉的情感。对比辛弃疾的另一首词《破阵子》,感悟不一样 的“醉”意,从而加深对词人的了解。意在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领会诗词的精妙,体会语言表达 的诗意。 四、诵读全词,感慨词情 小结:不管是《清平乐 村居》里的“醉里吴音相媚好”,还是《破阵子》中的“醉里挑 灯看剑”,真正让词人沉醉不醒的是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那让我们随着辛弃 疾带着这份美好的愿景,再读全词。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清平乐,村居”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1.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微课)_成都市天府新区”,所属分类为“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1.古诗三首—清平乐.村居(微课)_成都市天府新区”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