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弈(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安徽芜湖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三届全国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优质课六年级下册14.文言文二则 学弈(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安徽芜湖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
【教材分析】
这两篇文言文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全文共五句话,虽不足百字,却把两个人学弈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道理说得深刻透彻,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全文共分七个自然段,篇幅短小,故事简单,构思却颇具匠心。以人物对话的方式,紧扣“辩”字,讲述了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依据。文中出现了八个“日”字,反复强调所辩的对象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两小儿辩日》所表达的道理可以这样理解:从“辩日”的角度,可以说本文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本文还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也很令人敬佩。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围绕这个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有两则文言文组成,其中《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小儿在辩斗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论证了观点。结合文言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细读重点句,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增强学生的文言语感,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观点和论证方法。作为小学阶段最后出现的文言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小结,还要关注小学与初中的有效衔接。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十三则文言文了,对文言文没有陌生感。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朗读文言文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如何读好韵味,如何理解难理解的字义,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学弈》这课,学生能够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出文章的大意,但文中“之”多次出现,且多处意思不一样,给理解句子意思带来难度。《两小儿辩日》中的句意,学生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就能理解,但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素,学生要学习两小儿的辩斗,如何从仅有的四句对话中感受两小儿辩斗的针锋相对有点难度。
【教学目标】
1.会写“援、俱” 等4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学习《两小儿辩日》时,能了解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重点】
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2.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在句中的含义。
2.学习《两小儿辩日》时,了解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的依据。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重在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进行回顾、小结以及运用。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梳理旧知,导入新课
1.梳理旧知
(1)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文言文,根据老师的问题给文言文分类,学会分类整理所学知识。
(2)交流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题意
结合注释说说“弈”的意思,再串联词义说说课题的意思,带着理解一起读课题。
二、分层指导,读通古文
1.读准字音
指名读文言文检查预习情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读准字音。预设如下:
(1)读准多音字
老师先带着大家理解“与”:结合现代汉语意思去推测字义,判断出第一个“与”读第三声;结合注释理解字义,判断出第二个“与”是语气词,读第二声。
接着让学生用上刚才的方法说说“为”的读音及理由,预设第一个“为”的意思学生可能理解不了,提醒学生放一放,等下理解句子意思时再解决这个难题。
(2)读准难读字
指名领读本课中难读的词组:专心致志、鸿鹄、援弓缴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援”,用微课学习“援”的演变过程,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写好“援”:左边一只手,上面一只手,中间一短横,下面的友也伸出一只手,众手合力,劲往一处使,注意中间的短横。请学生在写字单上认真练写一遍“援、俱、弗”,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2. 再指名读课文
请没有自信的同学再读一遍文言文,了解针对性学习的情况,相机指导点评,并小
结:预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关注多音字、难读字的读音,争取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
3.读出节奏
(1)学习方法 先回顾朗读文言文时要把握好节奏和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接着播放微课,让学生学习朗读文言文的方法。
(2)练习朗读 学生用上微课里学到的方法,自己练习朗读。
(3)指名朗读 学生展示朗读,相机指导读好停顿和节奏。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汇报情况
(1)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时运用哪些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预设:结合注释,结合插图,请教别人等)
(2)学生汇报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预设:“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句意;文中有好几个“之”,有些“之”的意思不能理解)
2.思考“之”意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学生的理解难点,然后重点理解“之”的意思,同桌合作思考文中“之”的意思。
3. 交流“之”意 预设如下:
(1)串联词义推测“之”义:“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结合句意推测“之”义:“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联系上下文推测“之”义:“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结合注释理解“之”义:“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小结
学习文言文,我们要注意一字多义现象,还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字义。
四、展开想象,感悟道理
1.交流内容
学生把全文连起来完整地说说文意,再想想从简短的几句话中能读懂哪些内容,并做好批注。预设如下:
(1)老师能力
学生汇报弈秋的身份及能力。请学生展开想象见到冠军,会有什么反应?然后让学
生带着激动的心情和表情来夸夸弈秋。
(2)学习态度
学生汇报他们俩的学习态度不一样。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和展开想象来学习。
①出示插图,让学生借助插图体会二人的学习态度,读出理解。小结两人的学习态度: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板书: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②让学生展开想象,走进他们的生活,再去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学的,读出理解。
ɑ.在想象中走近专心致志者,在朗读中感悟他的专心致志
当小鸟在树上唱着婉转的歌时,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当小贩在窗外热情地叫卖时,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当孩子们在门外尽情地嬉戏时,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指名说说天天这样专心致志地学习会有什么结果?(板书:学有所成)。
b.在想象中走近三心二意者,在仿说中感悟他的三心二意
点拨:三心二意者人在课堂,心却想到天空,一心以为——说原句;那他还可能想到大树,一心以为——师仿说句子;还可能想到 ,请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来说话。
指名说说天天这样三心二意地学习会有什么结果?(板书:一无所获); 分男女生读出惋惜和不赞成。
(3)学习结果 学习文中描写学习结果的句子,感悟二者不同的学习结果。
(4)思考原因 学习作者思考的句子,探究结果不同的原因:
①指名读读四、五两句,抓住语气词读好相应的语气。
②引导学生抓住“非然也”,明确后者的智力和前者差不多,甚至比前者还要好,再结合老师的能力明确学不好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说说作者用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2. 联系生活
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感悟道理:两人做同样一件事,因为态度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孟子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的精神。
3. 感悟精神
学生再次朗读文言文,感受孟子的这种精神。
五、趣读课文,展示成果
1.明确要求
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的方式来展示这节课的学习成果,要求是:朗读文言文要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背诵文言文要先理清思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来背诵。
2.展示成果
(1)学生配上音乐读一读,相互点评。
(2)学生背一背文言文,说说是按什么思路背的。
3.布置作业
课后,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方法,继续背诵文言文,练习朗读。
六、拓展延伸,了解孟子
1.了解孟子
这则文言文不足百字,却把道理说得很透彻,这就是作者孟子的智慧。介绍孟子,感悟孟子的了不起。
2. 课外阅读
《学弈》和《揠苗助长》都是《孟子》里面的寓言故事,书里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如《再作冯妇》《五十步笑百步》《骄其妻妾》《煮鱼》《偷鸡贼》等;书里还有许多孟子名言,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到初中大家就会学到含有名言的经典语段《富贵不能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大家课后可以去读读这些经典故事和经典语段,感受孟子的智慧和思想。
【板书设计】
14 文言文二则
学 弈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三心二意 一无所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 请学生背一背《学弈》,说一说上节课学到的理解字义的方法。
2.板书课题 指导书写“辩”。
3.理解课题 区分“辩”的形近字,说说“辩”的意思,再完整地说说题目的意思,请学生带着理解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通古文
1.指名读文 学生读文言文,汇报预习情况。
2.读准字音 学生说说预习时关注了哪些字的读音,预设如下:
①看注释理解“知”的意思;
②串联词义和结合注释理解多音字“为”的意思。
3.再读文言文
4.读好文言文 学生用上上节课学到的朗读方法读读全文,读出节奏。
三、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1.疏通文意
说说预习时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预设联系上下文理解“去”的意思。理解“孰为汝多知乎”的句意)
2.理清思路
说说这则文言文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点拨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主要内容。
(1)了解起因 相机学习第一句,串联词义推测“故”的意思。
(2)了解结果 相机学习第六、七句,结合现代汉语意思推测“决”的意思。
3.聚焦辩斗
从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中,我们知道了这场辩斗把孔子吸引住了,孔子可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论语》,真可谓知识渊博,可是对于这场辩斗,孔子还不能决也,这是一场怎样的辩斗呢?让我们走进文言文的2、3、4、5自然段,去感受这场辩斗的魅力。
四、学会辩斗,感悟道理
1.了解对话内容
(1)合作学习
同桌为小组分角色读读两小儿的对话,说说对话内容,再找出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完成表格。
(2)汇报内容
小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观察到的现象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依据是“近者大、远者小”;另一小儿的观点是“日初出远,日中时近。”;观察到的现象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依据是“远者凉、近者热”。
2.学会辩斗
学生对比读读表格里所填的观点、现象和依据,说说分别有什么发现。预设如下:
(1)表达观点,句式相似
引导学生概括两小儿的观点(相机板书晨近 午远;晨远 午近)。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还用相似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观点。再通过师生对读感受二者的针锋相对。
(2)观察现象,角度不同
①相机出示图片理解“车盖”和“盘盂”,感受太阳的大小;相机出示注释理解“沧沧凉凉”和“探汤”,重点识记“汤”,感受温度的凉热。引导学生聚焦比喻,体会两小儿观察的很仔细。
②出示太阳的图片,请同学用文中句子来描述。思考同时观察太阳,结果为什么不相同?体会出二者观察太阳的角度是不同的,一个从视觉的角度观察,一个从触觉的角度观察。学生再来读读两小儿的观察现象,体会他们不同的观察角度,感悟两小儿会观察事物。
③交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太阳,观察到的现象都是事实,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辩论呢?再次感受这场辩论的针锋相对。
(3)说明观点,有理有据
学生说两小儿的依据不一样,都是生活常理。
①根据依据思考下,两小儿是如何得出观点的?用“因……故……”来说说思考过程。
②说说观察身边的太阳,经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心情怎样?再来读读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读出他们的激动和自豪。
③交流:同学们,他们的观点都有事实做基础,有常理做支撑,都有理有据,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辩论呢?再一次感受这场辩论的针锋相对。
3. 重现辩斗
两小儿从各自的角度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观点,说的有理有据,这真是一场针锋相对的辩斗(板书:立观点 说依据),接下来我们来重现出这场针锋相对的辩斗。先同桌练习,然后同桌展示辩论。
4. 认识两小儿
在这场针锋相对的辩论中,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两小儿?
5. 认识孔子
①“两小儿笑曰”,学生说说这是一种什么笑,并读出相应的感情。
②扮演角色,采访孔子:您是怎么答复两小儿的?您为什么要如实告诉他们?他们都笑您啦,您生气吗?
6.感悟精神再次朗读课文,一起去感悟他们的精神。
五、趣讲故事,分享方法
1.练讲故事
现在请大家把这两则文言文编成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要求是从两则文言文中任选一则讲故事,把意思讲正确,可以展开适当的想象,把故事讲生动。
2. 分享方法
请学生分享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介绍《列子》
课后可用学过的方法去阅读《列子》中的文言文小故事,也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练练讲故事。
2.总结全文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而且可以懂得许多道理,让我们去读文言文吧!把文言文中的小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吧!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14 文言文二则》,第一则是——《学弈》,第二则是——《两小儿辩日》。
【板书设计】
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晨近 晨远
辩
午远 午近
立观点 说依据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