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古诗二首,绝句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绝句》内蒙古 - 锡林郭勒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绝句这个体裁。
2. 结合配图,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本课生字,重点理解“含” 字的妙用。
3.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作诗时的心情。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4.有感情的背诵全诗。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了解绝句体裁。学习本课生字。
2. 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朗读诗句,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1. 重点理解“含” 字的妙用。
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你们看这幅图美吗?生谈感受。是啊!
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千古的《绝句》。
2.课前利用网络平台推送关于“绝句体裁”的微课,课上通过提问考察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过渡:要想学好绝句,先要读好诗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老师配乐朗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指名读,齐读。
评价过渡: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起欣赏这大自然的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出示诗句,让学生想象画面,边想象边朗读。 2.出示画面,朗读诗句。
3.学习“鹂”字和“鹭”这两个形声字。引导学生对比观察“鹂”和“鹭”字形,理解字理,自主识记。
学习“鸣”字,根据字义识记生字,听一听鸟的叫声。 4.朗读指导:
(1)想象两只可爱的黄鹂在翠柳间愉快的鸣叫,边想象边朗读。 (2)用笔圈一圈诗句中的色彩,让学生想象这幅有声有色的画
面,边想象边朗读。
(3)师生互动,对对子朗读。例如:“两个”对“一行”,“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学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出示诗句,让学生想象画面。 2.出示图片,带上想象读诗句。 3.指导朗读:
(1)通过想象“千秋雪”的样子,朗读诗句。
(2)引导学生体会“含”字在句中的意思,运用换一换的方法,以及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一个“含”字便描绘出西岭雪山镶嵌在窗框中的动态之美,让学生领悟“含”的妙处,相机指导朗读,读出如画般的美。
(3)通过学习“泊”字的本意,识记生字。 (4)让学生对“万里船”展开联想,边想象边读。
(5)战乱过后,河道畅通,来往东吴的船自由航行,体会诗人高兴的心情,带着愉快的心情朗读。 四、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学生想象画面,配乐朗读。(指名读,齐读)
2.反复诵读:重复诗句的后三个字两遍,边反复边打拍子,读出节奏感。
3.想象画面背诵。 五、写字指导
写字指导:“含”“吴”。 1.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分析字形。 2.教师板书。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六、总结拓展
1.引导学生总结出“看文字,想画面”的学诗方法。教师微课介绍学好古诗的方法:出声,共情,显画。
2.拓展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山行》,通过读诗,想象画面,带着想象读诗。分享学过或背过的描写景物的古诗。
3.总结: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绝句
唐 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想 象 千秋雪 万里船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