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_四川省南江中学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_四川省南江中学

视频标签:故都的秋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_四川省南江中学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_四川省南江中学

观秋色 听秋声 品秋味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五幅图画,赏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色、秋声、秋味。
  2. 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掌握文章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 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五幅图画,赏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色、秋声、秋味。
  2. 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掌握文章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秋风里,马致远读到的是凄苦。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秋光中,王实甫读到的是凄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叶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秋意中,毛泽东读到的是意气风发。
面对故都的秋天,郁达夫又读到了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二、检查预习
学生速读文章,思考: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具有怎样的特点?
(清、静、悲凉)三、整体感知
听朗诵,精读第 3—11 段,思考:作者描绘了哪些故都秋天的景象?
秋院赏晨(3)秋槐落蕊(4)秋蝉残鸣(5)  秋雨话凉(6——10) 
秋果奇景(11)  四、合作探究
问:在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的描写中,作者是怎样体现“特别地清、静、悲凉”的?
(小组合作探究)
一椽破屋、一碗浓茶 (特别悲凉)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特别清)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特别静)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特别静)破壁腰 (特别悲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 (特别清、静)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特别清)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特别悲凉)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特别清、悲凉)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特别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特别清、静)
 
衰弱的残声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特别悲凉)
 
灰沉沉忽而、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秋雨一层凉 (特别悲凉)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淡绿微黄
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
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 Golden Days
(特别清、悲凉)小结:
 
秋院 碧绿蓝白   驯鸽的飞声 浓茶   清闲落寞
秋槐   一丝一丝疏疏落落 寂静 无味 柔软细纹 清闲落寞
秋蝉     秋声处处     落寞
秋雨 灰沉沉青布   缓慢悠闲平仄     悠闲落寞
秋果 淡绿微黄 像橄榄鸽子蛋       落寞
 
五、拓展训练
1、面对此情此景,不由诗兴大发,让我们一起来做诗。同学们可以选取五幅图景中的景物,也可以联想故都秋天的其他景物,抓住特征,按下面的格式续句,看谁续写得快、准、新。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
它在秋槐的每一片落蕊里,
它在                       它在                      它在_                      它在_                      它在_                      
2.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试着仿其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作者(郁达夫)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郁达夫笔下的秋“特别的清、静、悲凉”,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篇《故都的秋》。
  • 重点研讨
作者为什么会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 、静与悲凉”?补充背景: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人。3 岁丧父,家中生活艰难。7 岁入私塾。青年时代,随长兄赴日留学,十年客居日本,期间饱受屈辱和歧视
在文学上,他提倡“静的文学”,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
传。”所以,他的作品体现着极强的“主观色彩”。 
热忱的爱国主义者,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3 年 4 月,因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从上海移居杭州。1934 年 7 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了本文。
    当时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郁达夫亦居无定所,颠沛留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小结:
作者当时因白色恐怖而抑郁苦闷逃避现实。因而,作者用这种感情来看外界时,看到的就只能是冷清的秋色,听到的也只能是寂寞的秋声。 
三、师生互动探讨
  1. 作者对这“清 、静、悲凉”的故都的秋有着怎样的情感?
(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的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颂秋,但全文基调是忧伤、悲凉的。向往眷念,一曲悲凉的颂歌。作者所描写的“悲凉”不只是赏秋景的心态,更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
  1. 作者写北国的秋,为什么文中还提到了南方的秋?
突出北国秋色更浓、秋味隽永
突出北国更有秋味和秋色
  1. 第三段开头提到故都的名胜,是平素让作者魂牵梦绕的景色,现在到了故都,为什么只是一笔带过,反而着力写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
  1. 故都秋的神韵就在平凡景物、生活中。
  2. 从普通事物写,容易引起共鸣。
  3. 细小处有秋味,大处更不用说。
  4. 名胜可能吵闹、拥挤,与全文基调不一致。
四、布置作业
仿照《故都的秋》写一篇《光雾山的秋》,800 字。
:板书设计
秋院赏晨(3)秋槐落蕊(4)
秋蝉残鸣(5)
      秋雨话凉(6——10)

 秋果奇景(11)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故都的秋”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_四川省南江中学”,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_四川省南江中学”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