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北京市 - 丰台区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北京市 - 丰台区

视频标签:故都的秋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北京市 - 丰台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北京市 - 丰台区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从词语、手法、写景散文等方面积累相关知识。
(1)词语:故都、混沌、一椽、驯鸽、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息列索落、歧韵、廿、夹袄
(2)手法:衬托
(3)写景散文:“一切景语皆情语”
2.[能力目标]
(1)细细品味写景文字,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眷恋和悲凉之情,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2)调动学生主动质疑的积极性,训练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求问题的主动性。
3、[情感目标]
      努力体会郁达夫文字中“悲凉、落寞”的文人气质。
2学情分析
     《故都的秋》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荷塘月色》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阅读写景抒情散文,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赏析文中精彩语句和美妙段落”。
    作为普通校学生高一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对美的感应较为迟钝,对美的句子的赏析处于浅层次。需要老师领着对精典名篇中经典名句作细致赏析。
    另外,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较为薄弱,通过质疑解惑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预习、主动阅读文章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品味文中写景词句的妙处,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
2、体会郁达夫文字中“悲凉、落寞”的文人气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学习写景句子赏析的基本方法。
2、解决同学们在预习中提交的问题。
4.1.2学时重点
1、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画出的喜欢的写景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2、归纳总结赏析写景句子的基本方法。
2、解决同学们在预习中提交的问题。
4.1.3学时难点
1、体会郁达夫文字中“悲凉、落寞”的文人气质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故都的秋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至少2遍,解决字音,要求读顺,没有字音障碍。
2、写出自己最喜欢的写景的句子,说明喜欢的原因。
3、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呈现本课目标——
1、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画出的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2、解决同学们在预习中提交的问题。(PPT呈现学生反馈问题)
 
二、交流写景句子:
      教师要抓住学生说的写景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其中的“美”,重在学生说、教师稍作引导即可。
[可采用同一处写景句子不同学生的赏析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品读文字的美,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于喜爱之中寄寓的悲凉之情。]
   学生画出的文句集中在几幅秋景图的文段,可视时间而定,重点分析1-2处写景文字
【颜色】 “碧绿的天色”、“青天”“蓝朵的牵牛花”、“灰沉沉的天”“青布衣”“淡绿微黄”的枣
“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淡)“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 (黄)……
——(冷色调写“清”)
     可借助峻青《秋色赋》中文段与之对比,体会郁达夫寓冷色调中的悲凉之情。
 
【声音】驯鸽的飞声、落蕊踩上去没有声音、秋蝉衰弱的蝉声、……(微弱的声音写“静”)
        以动衬静的手法
 
【情思】——静对、细数、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微叹的闲谈声(清闲、落寞、深沉:悲凉)
 
师要适时点拨、归纳梳理:
 [明确] 作者细数日光,静对牵牛,清静闲暇中隐隐透出作者内心的落寞悲凉。
    [补充背景介绍]
    1934年,日本加快侵略步伐全面进逼华北,1月,伪满洲国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在吉林长春恢复帝制。中国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又当上了康德皇帝,并宣布将“满洲国”改称为“大满洲帝国”。当时的国民政府早于1927年迁都南京。中华千年的文明古都——北平(今北京),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家
    [补充作者介绍]
    郁达夫(见书下注释),在日本留学期间,弃医从文,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与郭沫若等人发起了进步的文学社团“创造社”。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1923年,曾出任北京大学的讲师,1926年6月,郁达夫长子龙儿在北平病逝。
1933年4月,郁达夫从上海迁居杭州,1934年7月,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
这个时期,是他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鲁迅1926年4月《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记载),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他思想苦闷,想用创作救国,可创作又枯竭,想写的不能写,能写的不想写。只能选择留连忘返于山林江湖,借游山玩水的闲散生活来排遣内心的苦闷。                        ——个人
 
【师小结】 “悲凉”更多的是郁达夫的主观感受,是郁达夫独有的,换一个人则未必有此感受。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来帮助学生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壮阔秋景——豪迈之情
 
(2)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败秋景——断肠之情
 
   (3)本文:清静秋景——悲凉之情
 
三、解答学生疑惑:
      PPT出示学生问题集中点:
1、题目含义?
2、为什么要写南国之秋?
3、文章最后一段如何理解?
4、第12段如何理解?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1、题目含义?
[可采用置换题目的方式:北平的秋?北京的秋?
或抓关键词的方式:“故都如何理解?“]
北平的秋——只是一个地名的平白表述,情感味儿不浓
北京的秋——现代气息太浓,让人想到的是著名景点,而忽略了“秋”味儿
“故都的秋”——联系“故人西辞黄鹤楼”、故友、故乡、故国……含有亲切、眷念、惋惜、不舍等复杂情感
 
2.为什么要写南国之秋?(先明确2/13段写了南国之秋)
明确:第2段: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慢、润、淡”来衬托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第13段:用对比、比喻等方式表达作者更喜欢北国之秋的浓厚
从而表达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极度喜爱。
 
3、文章最后一段如何理解?
 [可以用郁达夫活到“49岁”来计算,49的三分之二是32.66,三分之一是16.33,零头为6.33,作者愿意少活三十多年,也想要留住北国的秋天]
   用夸张的手法表达的是对北国秋天不舍。
 
4.第12段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文段层次的词语,梳理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所以中国诗文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足见人类对于秋,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不过,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可是,中国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第一,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第二,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故都的秋”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北京市 - 丰台区”,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语文必修《故都的秋》北京市 - 丰台区”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