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兄弟阋墙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辽宁省 - 沈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官场现形记《兄弟阋墙》辽宁省 - 沈阳
《兄弟阋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精妙的情节构置手法(误会法)及其作用。 2.认识晚清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现实,学习作者夸张、漫画化的闹剧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表演课本剧,分析品味评价人物形象。 2.小组讨论,评价《官场现形记》一书的优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兄弟买卖官丑行的讽刺与揭露,对见利忘情的行为的批评。 2.认清晚晴官场黑暗的社会现实,体会作者对晚清官场的谴责和爱国的情怀。
学情分析
所执教的学生为高一学年学生,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但是学校体制特殊,学生年龄偏小,本次上课同学整体年龄在14岁左右,对于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能力需要加强训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际情况,我实际采用以下教法:①课前同学们通过初读理解,编排课本剧,课上演绎课本剧,以此关照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和性格。②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与学生设疑解疑结合,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表演课本剧,分析品味评价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对兄弟买卖官丑行的讽刺与揭露,对见利忘情的行为的批评。
教学难点
1.小组讨论,评价《官场现形记》一书的优劣。
2.认清晚晴官场黑暗的社会现实,体会作者对晚清官场的谴责和爱国的情怀。
一、导入
晚晴的小说界,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大多注目于情场、坟场、文场、战场这几个旧有的小说热点上,有一个人却脱颖而出,专写社会生活中另外一个场——官场。大家知道这是谁的什么作品吗?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本书的选段《兄弟阋墙》,了解官场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
二、解题
1.俗话说,题目是打开文章的一把钥匙,从文章题目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2.原小说的题目本节的题目是藩司卖缺兄弟失和,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个题目好呢?
三、情节结构分析,学习误会法 1.结合预习,概括课文情节。
2.用4个字,或者4组词,或者4个短语来概括课文情节。 3.误会法的学习。
四、欣赏课本剧,探讨人物形象
课前同学们准备了课本剧,我们来一同欣赏表演,看看他们对剧中人物的演绎,稍后我们同学们也做一回导演,给演员们说说戏,结合最精彩的句子,评价演员们演出是否到位。 总结:兄弟二人都是贪婪 虚伪 无耻 狡诈之人,弟弟又多了一份鲁莽和蛮横。
五、主旨探讨
两个人的一吵一打,上演了一场兄弟阋墙的闹剧,究竟责任在谁?请同学们自由地组成小组讨论一下。
总结:这里有个人的原因,贪欲的无限膨胀,也有社会的原因,制度的原因,历史遗留的问题,种种原因结合到兄弟二人身上,终于导致他们大打出手,为了金钱,兄弟情谊可以不要,为了金钱,斯文体面也可以不要。作者通过他们兄弟二人的互相揭露,暴露了官场的黑暗。 六、《官场现形记》评价
纵观整本《官场现形记》,作者笔锋所及,几乎囊括了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所有阶层,层层官吏,无层不污,无层不朽。这本小说是中国第一部在报纸上连载的小说,一经刊出,立刻引发盛况。(出示影响)
对于本书的评价,确是褒贬不一的,大屏幕中给出了茂苑惜秋生和鲁迅的评价,请同学们自由的组成小组,结合评价和文中内容,探讨本书的成败? 总结:
优点:有别于以往讽刺小说的“婉而微讽”式的创作,《官场现形记》着力于诙谐、夸张的闹剧创作手法,更加辛辣直接的揭露的晚晴官场真实的丑恶嘴脸,把无价值的撕碎给人看,抒发了当时民众的心声。
缺点:由于是在报纸上连载,通盘考虑与反复修改不够。刻画人物的时候,常常缺少对于人物精神世界的洞察力。情节上,往往流于一些表面事件。文字上,缺少含蓄蕴藉,显得缺少诗意,有伤其美。
七、结语
当时的中国被贪腐金钱所害,人性异化,制度腐朽,救中国和救众生是一致的,戏谑只是他的笔法,在戏谑的笔法下是他的一颗严肃的心。李宝嘉无疑是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的知识分子,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时至今日,本文依旧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党今中国的领导人大刀阔斧,整饬吏治,为官者需心正,心正得心安,心安乃平安,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作为国家未来的你们,要时刻明确求学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处处锥心,方得真心。
八、作业
根据《诗经·常棣》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使用“误会”的技法,续写《兄弟阋墙》,不少于500字。
九、板书
评 价
主
旨
人 物
手
法
十、教学反思
本课备课充分,知识点反复推敲,最终深入文本,引导学生理解精彩的情节构置技巧——误会法,通过对课本剧的评价,学生们兴趣极高地走进了人物,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充分。主旨生成水到渠成,形式新颖。另外,由于本书是报纸连载刊物,又有特殊的时代背景,探讨本书的艺术成就尤为必要。学生们质疑激趣,思考有深度,对小说成功和失败之处讨论的有高度。现场效果极佳。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